- 相關推薦
師德師風六大學習材料
師德,即教師職業(yè)道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職業(yè)活動中應當遵守的基本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師德師風六大學習材料,歡迎閱讀與收藏。
新《規(guī)范》共六條,體現(xiàn)了教師職業(yè)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征,“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愛國守法”——教師職業(yè)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圣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是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愛崗敬業(yè)”——教師職業(yè)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圣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為人師表”——教師職業(yè)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范,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xié)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終身學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yè)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yè)務,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
拓展:師德的三個重要內涵
對自己擁有一顆平凡心,對工作擁有一顆事業(yè)心,對學生擁有一顆責任心,這是新時代師德的三個重要內涵。
一、對自己擁有一顆平凡心
教師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平凡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
平凡意味著務實。當今中國已經走過了唱高調的時代,無論是國家還是老百姓都變得越來越務實。務實就意味著從實際出發(fā)確定目標,意味著腳踏實地做事和實實在在地做人,也意味著實事求是地論人論事。教師作為一種社會身份和社會角色,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干好自己的份內之事,也就是對社會盡了份,行了義,從而理所當然地從社會獲取一份屬于自己的應得的報酬。這是師德的物質基礎。師德作為一種精神現(xiàn)象,不可能離開一定的物質基礎。任何職業(yè),教師也不例外。
平凡意味著回歸生活。在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教師被賦予太多的“光環(huán)”,當前必須順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師表形象要實現(xiàn)由“師”向“人”的復歸,由圣神人格的道德楷模轉向具有師范人格的模范公民。這是對教師人格的解放和人性的復歸。
從教師個人角度來說,擁有一顆平凡心,意味著,一是要安于平凡。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但其中卻又孕育著偉大。當教師,就要培養(yǎng)這種從平凡中見偉大的綠葉精神。二是淡泊名利。教師的工作性質是屬于“以群體和他人為中心”的社會型工作,而不是謀利的經濟型或謀官的權力型。在教師的崗位上,沒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和權力,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財富,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因此!當教師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輕怕重的心理干擾,以平平常常的心態(tài),高高興興的心情,去干實實在在的事情。
總之,教師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絕不意味著平庸和庸俗。教師是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專業(yè)人員,對教師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顯然要比從事其他職業(yè)的人要高得多。的確,教師是普通人。但教師與從事其他職業(yè)的人不同的是,他還需要有不畏清貧的品質、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為名利誘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質、把學生的成長視為自己成功的心態(tài)、鐘愛孩子的激情、永不泯滅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這就是為什么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職業(yè)的原因。
二、對工作擁有一顆事業(yè)心
教書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職業(yè),又可以是一種事業(yè)。職業(yè)是人們用以謀生的一項工作,是一種謀生的方式;事業(yè)則是一個人的精神的寄托,是他一生執(zhí)著地為之獻身的目標和追求目標的活動。職業(yè)使人安身之命(命運),而事業(yè)使人安心立命(使命)。職業(yè)使人能夠生活,而事業(yè)能夠使人生活得有意義。教師的事業(yè)心和敬業(yè)精神是師德的核心,敬業(yè)意味著樂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
第一,樂業(yè)精神。樂業(yè)意味著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有“喜”、“愛”的情感!皟(yōu)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來的,而是因為他們對所干的工作有樂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樂趣而產生對工作的極大的熱情干出來的。真正的教育是發(fā)自內心的、充滿激情的,是享受著工作的樂趣和幸福感的。這種樂趣和幸福感是職業(yè)道德的源泉,是教師工作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教師善待學生的根本支撐。
第二,創(chuàng)業(yè)精神。教師應該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但絕不能因此把學生成才與教師成長對立起來,實際上,學生成才與教師成長是雙向的,相輔相成的。從其中一種意義上講,教師成長是學生成才的基礎和前提,正所謂名師出高徒,毀滅自己,不是照亮別人的必要條件,并且簡單地毀滅自己也不足以照亮別人。
總之,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找到了興趣和熱愛,因此他們的工作能做得很出色,永遠進取,不言放棄,并真正擁有著為人做事的尊嚴,教育事業(yè)需要這樣的教師,他們是教育事業(yè)的脊梁,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三、對學生擁有一顆責任心
教師既有教育別人的使命,也有自我教育的使命。“孔融四歲,能讓梨”,令我們肅然起敬;孔子、陶行知、蘇格拉底等古今中外大家的教育思想,猶如盞盞明燈將人性引向光明。我們不是圣人,但我們是教育者。在履行教育職責問題上,我們孕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之所以要把“負責任”放在教育者前面,是因為教育并非萬能的,并不是所有教育者都是高尚而神圣的,也不是所有教育活動和行為都行之有效。做負責任的教育者,實為職責所系。教育者須為人師表,率啡垂范,應關注教育細節(jié),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在教育生活中事必躬親,伸手彎腰保護環(huán)境,主動積極參與或處置校務,哪怕是轉動了一下表針,關閉了一盞燈、一扇窗阻,拾起地上一張廢紙等,也必將影響和帶動同事以及學生向上的熱情。教師要加強學習,加強溝通交流,因為“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伙伴”。真正作到為人師表,有高尚的精神境界,要以獻身教育事業(yè)為榮,愛生如阻?甘為人梯,對學生充滿極大的熱情。新世紀的教師應具有完美的職業(yè)道德,高尚的情操,豐厚的文化底蘊,優(yōu)秀的藝術表現(xiàn),言傳身教,以身垂范。愛學生應是教師多種素質中最為重要的一種。也是孕責任的表現(xiàn)。孩子重視老師的愛勝過父母的愛,對師愛的反映比對父愛母愛更強烈。教師的愛會使學生受到感動,感召而引起模仿,使他們產生“應像教師那樣做人”的意嫌爆更能使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互相信賴的橋梁,自覺愉快的接受老師的教育乃至嚴厲的批評。
【師德師風六大學習材料】相關文章:
師德師風學習材料07-25
師德師風學習材料范文(精選11篇)12-16
師德師風學習材料簡報(通用8篇)03-09
師德師風學習材料簡報范文(通用17篇)11-25
師德師風的名言12-27
師德師風的格言11-17
師德師風征文03-22
師德師風的心得06-14
師風師德口號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