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高中作文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作文 篇1
窗前白色的風鈴草漸漸凋零,像花開時那樣悄無聲息。這一瞬間,沁雪仿佛看到,心中的夢,像花那樣破碎了。為什么,這屬于花季的夢如此脆弱、透明、易碎?
——題記
Part1
沁雪窗臺上種著一株風鈴草,她是那樣喜歡風鈴草,每天都精心地為她澆水,讓它曬太陽,希望它早日開花。沁雪心中有一個夢,夢想著成為一名芭蕾舞演員,穿上雪白的天鵝服,在舞臺上綻放舞姿,她相信,有一天,自己的努力可以讓夢想實現(xiàn)……
Part2
風鈴草的種子發(fā)芽了,一顆嫩綠的小苗,好像伸出的雙手,想要擁抱燦爛的陽光,接受清晨露珠的洗禮,快快長大。
不知為什么,沁雪從小就對舞蹈那么著迷,如癡如醉,會盯著電視中的舞蹈節(jié)目發(fā)呆,對于臺上的舞蹈演員,她羨慕極了!不久,這讓她喜歡音樂的爸爸發(fā)現(xiàn)了,爸爸決定讓她學習芭蕾舞。她可樂開花了。夢想的旅途,從此起程。
等待總是漫長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苗一天天長高,葉子一片又一片地生長著,越來越翠綠。在這個過程中,風鈴草學會了享受陽光,接受雨水;風兒吹過時,它聆聽淡紫色窗簾上風鈴的吟唱。它逐漸懂得了堅強,根亦越扎越深。
原來,舞蹈演員在臺上表演是那么不容易,他們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呀!壓腿,下叉,下腰……這些舞蹈的基本功,沁雪努力地練習。曾經,她痛得哭了;有時,她甚至想要放棄,但是,她一次又一次地鼓勵自己一定能行。成為舞蹈演員的夢想,漸漸在她心中發(fā)芽。這些日子,笑聲交織著淚水。
終于有一天,沁雪驚喜地看到風鈴草開花了,潔白潔白的,仿佛在風中翩然起舞的雪花,在陽光和清風下,綻放出最動人的姿態(tài)。在風中,它輕輕地為風鈴草的歌聲伴舞。在清晨的露珠下閃動出迷人的光芒,散發(fā)出陣陣清香。它是那樣安靜,默默地開放。
每一天,沁雪都堅持練習。終于,她成了舞蹈班中跳舞最棒的。老師讓她上臺做示范動作。她知道,這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沁雪并沒有因此放松練習,相反,她更刻苦了,她相信自己的芭蕾之夢終會實現(xiàn)。
Part3
有一天沁雪放學回到家,沁雪像往常一樣去看窗臺上的風鈴草。這一次,她失望地發(fā)現(xiàn),風鈴草凋謝了,沒有了昔日的風采,依舊那樣安靜。白色的風鈴草,失去了盛開時的光彩,變得黯淡起來。沁雪的心好痛,如刀絞一般。她不斷告訴自己,風鈴草還會再開花。
“雪,你星期天早上要去讀作文,就別去跳舞了!”媽媽不知什么時候,從房門走進來說道。沁雪正在為花落而傷心,聽到這句話,她終于按耐不住了,大哭出來。為什么?沁雪不明白,自己成績優(yōu)秀,媽媽怎么還強迫自己去學什么作文,學作文也就罷了,還要放棄自己最心愛的舞蹈。就這樣放棄夢想么?她才剛剛被省城最好的芭蕾舞學院錄取呀,她不甘心!
沁雪極不情愿地去學作文,心不在焉。再后來,她上中學了。沁雪變了,她過去的活潑漸行漸遠,她變得很安靜,她的語文老師是個年輕的姑娘。放寒假的時候,她們總愛互相發(fā)短信。在不經意間,沁雪告訴了語文老師自己會跳芭蕾舞。一年一度的藝術節(jié),在語文老師和好友的鼓勵下,沁雪重新站到一個新的舞臺上,跳起了芭蕾舞。優(yōu)美的舞姿,贏得了陣陣掌聲。
表演后,沁雪心里挺開心的;氐郊,她發(fā)現(xiàn)那株風鈴草竟然奇跡般地再開出一朵更美的花兒,興奮、快樂……難以言表。沁雪似乎再次看到了夢想的希望,但隨后她又發(fā)現(xiàn),將近一年沒有練習,身體早已僵硬,從頭開始,是多么殘酷的事!
Part4
一天傍晚,媽媽提起某個朋友的孩子,讀了高中之后,埋怨父母沒有讓自己學一項專長。沁雪又哭了,為了這件事,她哭過多少次,多少次,她獨自悄悄哭泣。沁雪不懂,為什么,為什么大人們總是這么奇怪?“當初是你們不讓我學舞蹈的,偏讓我學什么破作文!到頭來,成績好卻成了作文班的功勞。不用到高中,我現(xiàn)在就要怨你們!”仿佛被引燃的炸藥桶,沁雪久積的不滿發(fā)泄了出來。媽媽振振有詞地說:“學作文還不是為了你好?跳舞可以從頭再來嘛!”“你想成為芭蕾舞演員嗎?這是夢想嗎?”爸爸在一旁說道。“從頭再來?算了吧!就算曾經有這個夢想,也早已被你們扼殺在搖籃里了!現(xiàn)在倒好,我們都省事!”沁雪歇斯底里地喊了出來。
風鈴草落了,再也沒有盛開;夢,亦碎了。
花季中,花往往悄悄凋零,夢總是透明易碎。成長的代價竟是如此彷徨的蛻變。每個夢想,都值得灌溉,眼淚變成雨水就能落下來。每一次心痛,都可以讓心靈更堅強。追不到的夢想換個夢就得了,我們可以追逐一個新的夢想,相信夢想終會開花。
——后記
高中作文 篇2
如果新朋友去我家,我會告訴他:我家門前有兩個侍衛(wèi)——兩棵大梧桐樹。爸爸常開玩笑說,這兩棵樹是他認識媽媽之前種的,種下了這兩棵梧桐才引來了媽媽這只“金鳳凰“。于是我更加喜愛這兩個”侍衛(wèi)“了。
春天來臨,梧桐樹的禿枝上,鵝黃色的小芽一簇簇地竄了出來,好似一堂樹燈。夏天,嫩綠的小芽就展開了平而大的葉,密密層層,望去不留一線空隙,遮住了禿枝,和冬天的樣子相比簡直面目全非。一到深秋,茂密的梧桐樹葉便隨著秋風紛紛落下,我便眼見了梧桐葉落光的光景,樣子怪可憐的。最初葉子的顏色暗淡起來,變成墨綠色,后來漸漸變成枯燥的焦黃色,冬日寒風一吹,它們便大驚小怪地“叫”起來,起初先從枝頭脫落下一兩片葉子,后來,就大批大批的從枝頭上飛落下來,“呼啦呼啦”叫個不停,一直到最后,葉子便落得一片也不剩了。偉岸的身軀一下子變得弱不經風,好似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
夏天最熱的時候,我們在梧桐樹下乘涼,它們那粗壯的主桿要幾個人才能將它圍起來;參天的粗枝,相互交叉在一起,把陽光蓋得嚴嚴實實,陽光下的梧桐樹總是張開雙臂擁抱著這耀眼的光芒。
三四月間,微風吹拂著大地,可梧桐樹飄落下來的“絨毛”卻給人們帶來了不少麻煩。一會兒落到路人的頭頂上,一會兒又不小心鉆到了行人的眼睛里。整個門前,像似接連不斷地下著“絨毛雨”一般。這些“絨毛”樣子奇特,長得和蒲公英的種子很相像,但又比蒲公英的種子大,而且是棕色的。這“絨毛”是什么東西?而飄“絨毛”又是什么現(xiàn)象呢?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這“絨毛”正是梧桐樹的種子,梧桐的果實成熟后,便落到地上,可種子上的“絨毛”則隨風飄落各處,一旦被人吸入口鼻,就會引發(fā)過敏。
不過,我對梧桐樹的喜愛是任何植物都替代不了的。人們常說:“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它高大而有氣勢,是瑞祥的象征,不管把它栽到哪里,它都能撐起一片綠蔭,護衛(wèi)一片土地。它奉獻著一生的綠意,卻不求一絲回報。
靈動的枝葉,筆直的軀干,鳳凰的依戀??這就是我家門前的梧桐樹。
高中作文 篇3
我的外婆就是我心目中的那一個追夢人, 外婆一直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外婆也一直是我學習的目標。
外婆的夢想就是能夠考上大學。 小時候因為家里很窮, 熱愛學習的外婆為了不給家里增加負擔, 只能無奈地輟學了。 從那以后, 外婆就幫家人做家務,但空下來, 外婆還是會反復翻閱那些看了無數(shù)次的課本。 當工作后, 外婆會隨時攜帶那些課本, 用一點一滴的零碎時間來進行自學,哪怕只有一分鐘的空閑時間,外婆也會手不釋卷, 拿出課本進行翻閱和學習。到了老年,能用的時間就更加多了, 除了燒飯, 洗衣服,其他時間都是在書房,一個人靜靜的學習。
我曾經問過外婆,您為什么要那么拼搏呢?外婆平靜地說: 小時候家里實在是太窮了,根本就沒有錢來給我上大學,我心里別提多傷心了。所以我就要用現(xiàn)在的一分一秒把以前的時間補回來。 外婆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學習呀!從今往后,我也要像外婆一樣勤奮好學,熱愛學習, 和時間賽跑!
高中作文 篇4
鳥舍凌波肌似雪 ,親持紅葉索題詩。
還君一缽無情淚 ,恨不相逢未剃時。
- -----蘇曼殊
又是一場秋雨,直涼到了人的心里。這樣的光景,適合一個人端坐在老舊的屋檐下,泡一盞清茶,聽雨點敲打窗欞的聲音。窗邊的那支枯荷早已不知老去了多少年華,風景依稀,多少繁華的往昔已成舊夢。信步走在熟悉的山間小道,沒有預料中的層林盡染,卻看見片片落葉安靜的奔赴美麗的死亡。抬頭看天空,白云朵朵,似洗凈了歲月的滄桑。不知何時,才能望斷最后一只南飛的孤雁-----------
一百多年前,同樣的初秋時節(jié),在一個浪漫的櫻花之都,一個不同尋常的生命悄悄的來到世間。他叫蘇曼殊,被世人稱作詩僧 ,畫僧,情僧,革命僧,他的一生如一只飄零的孤雁,不愛世間繁華,卻也厭倦了凡塵往來,他想要飛越紅塵的喧鬧的孤獨,可是任他飛過了萬水千山,卻依舊渡不過命運的茫茫滄海。宿命給了他三十四個春秋,他卻從未在意過生命的長短,他的一生,從孤獨到熱鬧,從繁華到寂滅,如戲里的伶人,穿上世俗的華衣,用一生的時光上演了一場永不落幕的戲。
蘇曼殊出生在浪漫的櫻花之都日本橫濱,他的父親蘇杰生是一位遠赴日本經商的廣東商人,而他的母親-------若子則是一位美麗的日本女子。蘇杰生取了若子的姐姐河合仙為妻,卻又與若子有私情,在無名無分的情況下,若子生下了蘇曼殊,不幸的是若子病逝,這位美麗的日本女子看著懷中的嬰兒,帶著無限的不舍與悲憤遠離了人世,從此蘇曼殊與生母陰陽相隔,此生都不復再見。
若子死后,蘇杰生便不想再提起這段前塵往事,他謊稱蘇曼殊是河合仙所生,并讓蘇曼殊與其一起生活,直到蘇曼殊六歲那年,才將他帶回廣東老家與家人一起生活;蛟S蘇曼殊對這里的生活充滿著期待,本想在這里筑起夢想的長廊,安放詩意的青春。卻不曾想到這個稱作家的地方,給他帶來的卻是無盡的痛苦與屈辱,以致很多年后,回首前塵往事,午夜夢回之時,童年的傷口還是會疼痛,甚至是流血,變得血肉模糊。私生子的身份給他帶來了無盡的屈辱,讓他備受族人的冷落和欺凌,孤苦的童年生活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慘痛的陰影,注定了他一生都要如孤雁般飄零,即使走遍萬水千山也依舊尋覓不到靈魂的家園。
佛將有情留給了眾生,卻將淡漠留給了自己。佛亦是悲憫的,他慈悲的想要度化蕓蕓眾生,讓世間所有的人離苦得樂,所以蘇曼殊在走投無路之時選擇了佛,并且與佛結下來一生的緣分。也許是命不該絕,十二歲那年,他生了一場重病,高燒一月臥床不起,家里的人將奄奄一息的蘇曼殊扔進柴房,但他卻奇跡般的活了下來,只是后來,他逃離了那個讓他痛苦的家,迷茫彷徨之時,他走進了寺廟。廣州長壽寺,是他第一次出家的地方,不是因為看破紅塵,參透生死,了無禪機,而是因為,萬丈紅塵給不了他一個棲身之所;蛟S,寺廟給不了他世間繁華,卻可以給他一世長安。
然而蘇曼殊從來就不是一個賴得住寂寞的人,他骨子里有著一顆漂泊的心。青燈古佛,靜坐枯禪的日子雖然可以給他一世清寧,可他想要的是三千繁華世界,他無法與青燈為友,古佛為伴,毫無波瀾的度過平靜的一生。所以入寺不久,他就因為偷吃鴿肉,犯了清規(guī),被逐出寺門。但他的一生,注定與佛有緣,此后,他有兩次踏入佛門,又兩次出離佛門,他徘徊于紅塵與佛界之間,半僧半俗,輕易的度過了短暫的一生。正如他在詩中所說:挈闊死生君莫問,行云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被驅逐出寺廟之后,蘇曼殊幾經輾轉來到了日本,在那個浪漫的櫻花之國,他邂逅了生命里的第一個女子。她叫菊子,是一位多情的日本姑娘,她用她畢生的柔情去撫慰他受傷的心靈,她說紅塵亂世,她只為他一人而生。他沉浸在她百媚千嬌的愛情之中,在年少輕狂的歲月里輕易的給了她一生的承諾。他以為,他們可以構筑一個溫暖的巢床,此后不管世事如何,他只愿與她一生相守,不離不棄?墒翘斓厣锄t,我們微如芥子,人生百年,世事滄桑,你我如何做的了主。蘇曼殊與菊子的戀情很快就被蘇曼殊的家人知道,他們斥責蘇曼殊敗壞了蘇家的名聲,還問罪與菊子的父母,對其指責辱罵,菊子的父母生氣至極,甚至動手打了平日里疼愛有加的女兒,可是脆弱的菊子卻在當天晚上投湖自殺,匆忙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用最悲壯的方式來祭奠他們之間的愛情。菊子死了,帶走了蘇曼殊生命中最初的愛情。而蘇曼殊則在菊子死后萬念俱灰而回到中國在廣州蒲澗寺再度出家,從此,他將袈裟披起,遁入空門,在深林掩映的佛前,深深地思念著菊子。
日本的櫻花,美得讓人神傷,而江南煙雨,卻又有一番別致的味道;氐剿系奶K曼殊深深地愛上了孤單,他不再輕易與人說笑,菊子的死成了他心頭難以愈合的一道傷。他愛極了獨處與沉默,平常的日子里,他總是一個人在房間里畫畫,他很有天賦,信筆的涂鴉都能傳達出獨特的神韻。后來他亦用一支筆作戰(zhàn)刀,繪制充滿反清意識的圖畫,寫就救國救民的文章,隨后的日子里,他不僅宣傳革命思想,鼓吹暗殺,起義,而且崇尚獨行俠的生活,他放浪形骸,不拘小節(jié)。
在寺廟里的`日子,剛開始他還可以決絕的割斷塵緣執(zhí)念,斷絕所有的凡塵往來,摒棄人間五味,靜心修禪,過著清淡如水的日子。但他始終只是一位血氣方剛的少年,他自詡可以經得起寺廟里的清凈光陰,卻不曉此間的清冷與落寞不是身著袈裟,手持木魚就可以輕易的打發(fā)的。禪修才幾個月,他似乎就賴不住寺廟里的寂寞,再一次墮入了紅塵煙火,在一個清風朗月的夜晚,他離開了蒲澗寺,繼續(xù)開始他飄零的生活。走的時候,他沒有給任何人交代,亦不需要給任何人交代。
離開寺廟的蘇曼殊求學于大同學校,后來又與堂兄一起再一次遠赴日本,在日本,他由馮自由介紹加入”以名族主義為宗旨,以破壞主義為目的“的青年會,結識了陳獨秀等反清革命斗士,亦開始了他的反清革命生涯。也正是因此,后來他被人們稱為革命僧。
蘇曼殊本就不是一個賴得住清寂的人,漂泊的心讓他無法停留在凡塵中的任何一個地方,在日本,沒過多久,他就返回了上海。”蹈海魯連不帝秦,茫茫煙水浮著身。國民悲憤英雄淚,撒上鮫綃贈故人!霸谏虾!ぃc反清志士·共事,任教,畫畫,創(chuàng)作小說,為革命而奔走呼號。他讓自己在圖畫與文字之間徜徉,試圖找到最真實的自己。直至后來,《國民日報》被查封,他們幾個月的努力化為烏有,那些革命斗士逃的逃,死的死,而蘇曼殊則是選擇了再次剃度出家。清凈的寺廟沒有給予他天長地久,卻在每一次,他痛苦迷茫,不知所措之時給了他最寧靜的歸宿。
蘇曼殊不是一個按常理出牌的人,但我們依舊可以想象,這一次出家,與他來說亦不是歸宿。他的一生就是這樣半僧半俗,在世俗煙火與寂靜禪林間徘徊,沒有人知道他來自哪里,最終的歸宿又將如何。
此時的蘇曼殊不過二十歲,卻已經三次出家。第一次是對親情心灰意冷,無處可去,第二次是為了償還他欠下的一段櫻花情緣,而第三次則是因為壯志難酬?梢哉f,每一次出家,都是因為被俗世逼得走投無路,也或許,出家與他來說是一種逃離。每一次,在他如風箏般自由自在的翱翔于天際時,命運的繩索卻突然被人剪斷,他從萬里高空跌入萬丈深淵,幼小的心靈還來不及接受,他只能選擇逃離,身披袈裟,做佛前的一盞油燈,在青燈孤索的日子里回味如煙的往事。也許,剛開始他可以賴得住寺廟里的清苦,靜心禪修,只是因為他還沒有勇氣接受命運無情的作弄,幾個月的禪修之后也許他明白了世事無常,無常空苦,所以不再為注定的結局去選擇感傷,選擇出離。索達吉堪布上師曾說:看遍世間,無人不苦。三千世界,沒有人能真正得到永恒的解脫。其實快樂與否,皆由心。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一切皆幻象,心不動,萬物皆不動。所以紛擾過后,他不再用一顆逃離的心去躲避世間繁華。這個冬日,他每日誦經坐禪,似乎已將世相看透,白日里,他也曾煮酒賞梅,懷念起了那些放浪形骸的日子,他終究做不了歸人,每一個地方,他都只是過客,背著簡單的行囊,在每一個飄零的日子里,與寂寞為伍,教清風識字,和明月說禪。
這年春天,櫻花開得爛漫,可是蘇曼殊甚至等不及去看一場浪漫的櫻花往事就匆匆離去了,走的時候,他留下一首詩:春雨樓頭尺八蕭,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鉢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也許,這才是真正的他,從不會輕易為誰停留。初春時節(jié),父親蘇杰生病危,想要見他最后一面,可是他斷然拒絕,義無反顧的離開了,他的心中,永遠無法忘懷的是童年的屈辱與傷痛,哪怕此時,面對病危的父親卑微的請求,他亦絲毫不為之所動。蘇曼殊,是一個深情至極的人,真心待他的人,他可以以生命報之;他又是一個絕情至極的人,給過他傷痛的人,至死他都不會去原諒。
離開寺廟的蘇曼殊去了長沙,又回到上海,后來轉至南京,在此期間,他以教書為生,同時籌建了江南書報社,結識了伍仲文,并與其一起研討佛法。閑散之時,他開始頻繁的出沒于楚樓秦館,與歌女伶人為友,在這里,他與那個大宋王朝的柳永一般: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在這里,他可以褪去世俗的衣裳,將自己盡情的放逐。也許他才稱得上真正的君子,整日流連在煙花酒巷之地,卻只是和那些天涯歌女畫畫彈琴,舞文弄墨,相互訴說身似飄萍的衷腸。無論世人用怎樣的眼光看待他們,蘇曼殊與那些歌女都稱得上是知己。后來在蘇曼殊落沒之時,亦是那些歌女為他尋找了一個避風的港灣。
曾有一位叫做金鳳的歌女走進了他的心里。金鳳身居槳聲燈影的秦淮河,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且能歌善舞,許是因了共同的才情,他們有了相惜之感,此后,蘇曼殊夜夜流連于此,與她彈琴說唱,飲酒對弈。可是就在金鳳選擇將自己的一切交付給蘇曼殊的時候他卻選擇脫下西裝,披上袈裟,只留給金鳳一個決絕的背影。還有那個在日本為他深情等待錚女百助楓子,一句 “ 恨不相逢未剃時 ”就成了他最深沉的回答。也許,他是怕辜負了她們的如許深情,更或許,他是害怕失去,菊子的死,是割肉斷骨般的疼,那樣的絕望,此生,他都不想在親嘗。習慣了飄零的他,此生,再也承諾不了任何的牽掛,他想要的,或許只是一份知己相惜的情感,懂得他的悲歡,知曉他的冷暖,足矣。而愛情,則是他心底最美的珍藏,一生都只想,安放在心里,都不想再碰觸。
蘇曼殊最終因病而逝,在三十五歲的美好年華里,匆匆地結束自己的一生,為自己的飄萍生涯畫上了一個句號。他死的時候,只給世人留下了八個字:一切有情,皆無掛礙。那一年,他早年在廣州長壽寺親手種下的一棵柳樹也驟然死去,留給后人無數(shù)的想象。蘇曼殊在臨死之前也曾給自己寫下一首詩:
如果我死去
請你一定要將我忘記
或許這世間
曾經有過一個你
曾經有過一個我
曾經真的有過一段人面桃花的相遇
但是 我早己將一切托付給別離
如果我死去
就將我從你的記憶里徹底擦去
我的人生原本就不是一個謎
你又何必去追問那虛無的謎底
任何的遺忘都是對我的善舉
請不要期待與我有任何的相依
我的江湖只有我自己
......
是的,一切有情,皆無掛礙。 紅塵緣分,或深或淺,緣來惜緣,緣去隨緣。蘇曼殊披著袈裟,在光陰的渡口,手拿詩卷,芒鞋破鉢,無人相識,與那孤獨的西泠橋成了永恒的伴侶。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在無處安身的紅塵,這只飄零的孤雁,放下了云水過往里所有的前塵過往,從此,只安心作佛前的一盞蓮,將那蕓蕓眾生都度化的潔凈如蓮-------
蘇曼殊(1884年-1918年5月2日),本名子谷,法號曼殊又號元瑛,廣東香山人(今廣東珠海市瀝溪人),中國清末民初詩人、作家、畫家、翻譯家。幼年孤苦零仃,1903年后留學日本,加入了革命團體青年會和拒俄義勇隊,回國后任上海《國民日報》的翻譯,不久即于惠州出家為僧。1907年赴日組織亞洲和親會,公然反抗帝國主義,后與魯迅等人合辦雜志《新生》 ,但未成功,此后遠赴爪哇。辛亥革命后歸國,對現(xiàn)實悲觀失望。1918年5月2日,蘇曼殊在上海病逝,年僅35歲。
高中作文 篇5
你發(fā)朋友圈嗎,你又是怎么看待發(fā)朋友圈的人的呢。我的朋友圈其實更新很快,總會有的動態(tài)出現(xiàn),而我自己卻很少發(fā),總是習慣看朋友發(fā)的。
初中的時候我發(fā)朋友很頻繁,幾乎每天發(fā)幾個,等到高中的時候,翻看自己以前發(fā)的東西,忽然覺著有些幼稚可笑,可能是自己長大了吧,就把以前的也都刪了。
但我是羨慕發(fā)朋友圈的人的,她們發(fā)的內容都積極向上,帶動了周圍的人,周圍的氣氛,看到這條朋友圈的人,心情也跟著變得積極。
其實朋友圈就像是一個自己的小型名片,映襯著你的生活習慣,你的熱愛,你的追求,當有人添加的時候,我們第一件事情可能都是去翻看他的朋友圈吧,去了解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朋友圈被設了權限,是不是會有一絲失落。
前陣子因為朋友圈是否應該設置三天可見還討論的不亦樂乎,其實我覺著如果想設期限,半年的時間剛剛好,既給自己保留了一份神秘,又不至于讓親朋好友感到失落。
朋友圈是我們自己的舞臺,發(fā)與不發(fā)都是我們自主的選擇,發(fā)的內容更是沒有限制,記錄我們的日常美好,或者是偶爾的小抱怨,都是美妙的事情。
【【推薦】高中作文5篇】相關文章:
【推薦】等待高中作文02-14
等待高中作文【推薦】02-02
春節(jié)高中作文【推薦】12-25
【推薦】高中軍訓作文12-18
【推薦】高中的作文5篇03-18
高中推薦信09-28
【推薦】高中的作文合集九篇03-27
【推薦】高中的作文合集5篇01-21
【推薦】高中優(yōu)秀作文七篇01-20
【推薦】高中優(yōu)秀作文十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