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1
剛過春節(jié),正好知道趙xx春節(jié)是在福建過的,并且去了客家土樓。了解一下其他同學,有不少去過云南和福建的。我感覺這一課好講。
這是一篇展示民俗風情的說明性散文。里面介紹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的竹樓。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繼續(xù)采用上兩課的方法,讓學生主講。誰知這次卻把學生引入了另一條路。由于兩位同學還沉浸在異地風情的回憶之中,他們除了課文講到的內(nèi)容,還給同學們講了一些有趣的見聞和傳說。我們也知道,導游為了提高游客的旅途情趣,往往會對一些景物、傳說加以演繹,并不是真正的歷史。這一下,去過這兩個地方的同學紛紛補充一些軼聞趣事,同學們的興趣都上來了,課堂也掌控不住了。這就是自己對學生的`預設不充分,課前也沒有很好地指導學生如何去講,導致課堂失控。
備課,無論是哪一類課文,都要深入研究教材,備教材,備學生,還要預設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抓住重點,點撥要有目的有方向,真正把語文上成語言文字的訓練課,體現(xiàn)大語文的教學觀。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2
春節(jié),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過春節(jié),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jié)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在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注重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因為在講授本節(jié)課時,我們的新年剛剛結束不久,學生對自己及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習俗還記憶猶新,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后、滔滔不絕地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濃厚。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善于觀察、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
我在課堂上注重課本和閱讀銜接的聯(lián)系。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jié)》和梁實秋的《過年》、斯妤的《除夕》作對比閱讀。讓學生體會不同區(qū)域不同的`年文化、年習俗及不同階段的人物心理。
在本節(jié)課結束后,我將繪本《斗年獸》帶入了課堂。過年時,孩子會領紅包、放鞭炮、貼春聯(lián)、穿新衣,但孩子可能并不知道這些習俗的由來!抖纺戢F》正是講述過年習俗由來的民間故事。當傳統(tǒng)文化正在逐漸消失,或喪失了原來的意義時,我們應該讓孩子從民間故事里,體會到祖先的智慧,了解文化傳承。本以為學生會覺得很無趣,可是,沒想到課堂上每個孩子都聽得特別專心。
相信,只要我們每位語文老師都能通過課內(nèi)閱讀挖掘課文閱讀的材料,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孩子們都會愛上閱讀,并逐漸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那么在不久的將來他們都會顯出絕對的優(yōu)勢!侗本┑拇汗(jié)》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3
《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課。這篇課文描繪的是春節(jié)的節(jié)日習俗,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按照時間的順序,依次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jié)開始的日子、臘八節(jié)、臘月二十三、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jié)、正月十九幾個特別的日子,文章詳略得當,作者選取“臘八、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進行詳寫,而另外幾個時間段的事進行略寫,文中列舉了北京春節(jié)的習俗,使人情趣盎然,又增長見識。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學生們最喜歡、最盼望的一個節(jié)日,所以在上這節(jié)課,學生們的興趣很高。為了能使學生在課堂中輕松的理解課文。首先、上課的前一天,布置預習課文內(nèi)容:1.默讀課文兩遍,誦讀兩遍,讀通、讀順課文。2.識記字詞,給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詞,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3.搜集有關作者老舍和有關春節(jié)的資料。4.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5.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或收獲,請寫在書上。
通過課堂實踐,我落實了“預習”教學環(huán)節(jié),起到較好的效果。
一、有效的預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方法。
本節(jié)課我在課前引導了學生有目的地進行了預習,由于學生在課前預習的比較到位,能夠讀準字音,對于容易寫錯的字,學生交流了自己的記字方法,借助了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通過課前的`朗讀、默讀能夠整體把握內(nèi)容,理清了寫作思路。本文時間跨度大、內(nèi)容多,從臘月初寫到正月十九,列舉了一系列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俗,這是本節(jié)課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所以,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關鍵。文章按時間順序安排內(nèi)容,學生之前做了預習,填寫了表格,就能夠整體把握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起到較好的效果。
二、重視課堂上的交流、進一步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在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ji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后細讀課文,和老師一起填表匯報,并了解詳寫的幾個日子(臘八、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找出是圍繞哪些字詞展開描寫的,畫出每個時間人們都在干什么。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初讀體會年的味道。再感知,批注這幾個節(jié)日里自己的感受。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課文畫句子的方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評價,結合我們本地春節(jié)的一些習俗,進行對比,感悟除夕的熱鬧、大年初一安靜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我安排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自己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習俗,學生理解了課文,學會了寫作方法,加之課前搜集了關于安康春節(jié)的資料進行了交流感悟,自然寫起來就得心應手。
回顧本課的教學,我覺得自己對于收集資料方面預習做得不夠好:課前讓學生去搜集各民族過春節(jié)的不同習俗,在預習過程中我總是希望學生能搜集很多的資料,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庫。但是,從這節(jié)課的效果來看,學生搜集來的信息資料是原始的、零散的、無序的,課堂上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匯報,而且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挖掘出有實用價值的資料為課堂教學服務,是十分重要的。我想在以后的預習中應該教會學生精挑細選,選擇有用的材料為自己服務,逐步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才是新時代教師應該交給學生的一項本領。通過這節(jié)課我感受到了預習還應該有針對性和側重點,學生搜集的資料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在以后的課堂我會讓學生大膽地在資料當中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小故事也可以。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要把搜集的資料落到實處,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這樣的預習才是有效的學習。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4
《北京的春節(jié)》是六年級語文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jié)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喜愛。針對本課的教學,我作如下反思:
一、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用童謠引入,讓學生從童謠的內(nèi)容中初步了解北京春節(jié)的時間及風俗習慣。接著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ji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后瀏覽課文,畫出北京春節(jié)的時間段,并找出詳寫部分。重點放在學生自主研讀“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這四部分。引導學生通過競賽,邊讀邊思,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在讀書討論中,師生共同參與評價,融入其中,感悟臘八的忙碌、除夕的熱鬧、大年初一與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還是用童謠來概括本文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二、有詳有略地處理講讀,引導學生體悟作者寫作手法的精妙。在課文中,老舍先生選擇了春節(jié)中的九個時段來介紹北京春節(jié)的習俗。其中,臘八、除夕、初一和十五四個時段為詳寫,其它為略寫。要是在學習時處處點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達到囫圇吞棗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四個重點時段來品讀、討論,從而感受到北京春節(jié)的隆重與熱鬧,喜慶與歡樂,體會本文表達方法的精妙之處。
通過反思這一節(jié)課,我發(fā)現(xiàn)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在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少,教師講解成了主導,沒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京腔京韻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不深,不能達到學生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目的。
3、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和語言素養(yǎng)的最佳途徑之一,也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所以,以讀為主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本節(jié)課教學缺乏對學生讀的訓練,學生讀的方法少,讀的形式少,學生感悟理解就很膚淺。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下大力氣進行扎扎實實的讀的訓練,讓學生初讀讀通,再讀感知,精讀品味,在讀的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
當然,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也有幾個不足之處:首先,我的整個教學態(tài)勢表現(xiàn)不夠突出。我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的感情不夠,語調(diào)比較平淡,肢體動作也比較僵硬。第二,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可能由于緊張,一些本想講的話語忘記講了,內(nèi)容的銜接略有點生疏,對待學生的發(fā)言的評價語言也比較單調(diào)。這兩點我會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努力改進,更上一層樓。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5
今天這節(jié)語文課,我認為自己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沒有問題的。首先,就是整體感知,提出問題模塊。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我通過一首童謠把孩子們再次帶入課文的學習,這首童謠既是對上一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的回顧,同時又打開了本節(jié)課學習的大門,為學生提出問題打下基礎。從本節(jié)課孩子們提出的問題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第一個問題:在作者詳寫的日子里都寫了什么?這是學生針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來的。第二個問題:作者哪里寫的好,好在哪里?這是學生針對作者語言提出來的;第三個問題:為什么有的地方寫的詳細有的地方寫的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學生針對課文寫法提出來的。我課下思考了一下,我們既然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應該讓學生先學會提問題。那么怎樣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呢?我想從課文內(nèi)容、課文寫法、作者語言風格等方面讓學生試著提出問題。如果我們每篇文章的指向都是一樣的,那么孩子們自然就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了。
第二個模塊:自主學習,解決問題。這個模塊是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歸納出本節(jié)課所要重點探究的問題之后,學生進行的'自主探究。本節(jié)課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給學生默讀的時間不夠,孩子們沒有深入的讀書,自然得出的感悟只停留在文本表面,而沒有上升到民族文化的內(nèi)涵。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6
春節(jié)剛過就上來這樣一篇散發(fā)著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散文,很有意義。春節(jié),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過節(jié)習俗!侗本┑拇汗(jié)》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全文共13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jié)開始的日子、臘八節(jié)、臘月二十三、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jié)、正月十九幾個特別的'日子,文章詳略得當,作者選取“臘八、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進行詳寫,而另外幾個時間段的事進行略寫,有的甚至一筆帶過。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后增長見識。
本課教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從而引發(fā)探究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詳略得當?shù)財⑹龅膶懽鞣椒ā?/p>
首先、我首先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ji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后細讀課文,了解詳寫的幾個日子(臘八、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找出是圍繞哪些字詞展開描寫的,畫出每個時間人們都在干什么。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初讀體會年的味道。再感知,批注這幾個節(jié)日里自己的感受。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課文畫句子的方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評價,結合我們本地春節(jié)的一些習俗,進行對比,感悟除夕的熱鬧、大年初一安靜和正月十五的高潮。
其次、課文運用了有詳有略的寫作手法,我們要引導學生去體悟作者寫作手法的精妙。在課文中,老舍先生按時間順序來介紹北京春節(jié)的習俗。其中,臘八、除夕、初一和元宵四個時段為詳寫,其它為略寫。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四個重點時段來品讀,從而感受到北京春節(jié)的隆重與熱鬧,喜慶與歡樂,體會本文表達方法的精妙之處。
最后、我安排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自己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習俗。學生的積極性一下調(diào)動起來,學生們紛紛舉手發(fā)言,暢言自己家鄉(xiāng)是如何過春節(jié)的。一位同學介紹說他們那里過春節(jié)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貼福字,并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上“豐”字,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另一位同學說晚飯后他們最開心了,小孩打著各式各樣的燈籠,相互比賽,看誰的燈式樣新穎,還可以燃放花炮或焰火。本地孩子談論最多的是大年夜能大吃一頓,這一晚隨心所欲,毫無顧忌,吃好飯則可以放焰火,玩到盡興為止,最后就是最開心的一件事——收壓歲錢。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7
《老北京的春節(jié)》是一篇散發(fā)著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散文,文章對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全文共7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jié)開始的日子、臘八節(jié)、臘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jié)、正月十九幾個特別的日子,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而生動,字里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后增長見識。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說老北京在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主要可以分成“開始”“高潮”“結束”三個部分,讓孩子找找哪些自然段屬于開始,哪些自然段屬于高潮,哪些自然段屬于結束。然后讓孩子說說你喜歡春節(jié)的哪個部分,為什么,再有感情的讀給在座的每個小朋友聽。孩子們都非常有興趣,都爭先恐后的`,很多孩子還結合本地的春節(jié)的習俗說,整個課堂,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接著我又安排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暢談一下自己過年的感受,這一次,幾乎把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平日有些沉默的孩子們,也一反常態(tài),滔滔不絕地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閃光,孩子們興趣盎然的交談,讓我欣喜的同時,也讓我感觸頗深。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8
《北京的春節(jié)》的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大筆、“俗白”風格、京味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畫卷。全文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兒”,基于此,課前播放音樂“喜洋洋”,給學生一種直觀的“喜慶”。由于此篇課文描寫的內(nèi)容和紹興風俗大同小異,在課前讓學生回憶自己過年時的場景,更加激起學生的'興趣。由于這篇課文通俗易懂,學生樂于朗讀,因此將朗讀作為了課堂學習的重點。
課前自由朗讀。通過自由朗讀,讓學生自己找喜歡的語句,自己好好讀讀,讀準難度字詞,讀通句子,由于是學生自己喜歡的段落,自然讀得聲情并茂。
默讀:通過讓學生找找哪里是北京的春節(jié)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通過快速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快速尋找。默讀找出文章重點節(jié)日。得益于前段時間一再努力的培養(yǎng),孩子們預習完成的很不錯,時間段很容易找的到。之所以分段,一是教學目標中要求;二是有助于下步教學環(huán)節(jié)。想說下語文習慣的養(yǎng)成。
此外,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運用快速閱讀、默讀、學生示范讀、小組朗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將北京別具京城風味兒的春節(jié)讀得淋漓盡致。
另外,結合課外鏈接的資料袋,品析兩篇欣賞文章的特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從小角度出發(fā),著手“除夕”熱鬧場景,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讓學生寫寫自己過大年三十時候的場景,將書本知識內(nèi)化,學以致用。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9
《北京的春節(jié)》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里行間蘊涵了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生動,字里行間透出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了解老北京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jié)的熱鬧氣氛。通過閱讀,找出春節(jié)“高潮”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最后,讓學生動筆把自己春節(jié)活動中感受最深的情景寫一寫,從按時間順序?qū)懙迷斅缘卯敚^好地表現(xiàn)出了春節(jié)那種熱鬧、祥和的氣氛;特別是孩子們的那種無憂無慮和快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顧本課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一是以讀促悟。每一個學習目標基本上都是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去完成,老師極少去代替。二是充分發(fā)揮了閱多媒體的作用,并有目的地進行了一些拓展。這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積累。三是比較成功地進行了口語交際和習作的訓練,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做到了讀寫結合。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10
春節(jié)——學生非常熟悉的一個節(jié)日,因此對《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比較喜歡,就我自己本身來講也比較喜歡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散發(fā)著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散文,文章對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但這節(jié)課如果處理不好容易變成綜合課,缺少語文味。因此,在備課時我從作者的文學作品的特點——“俗白”入手。引導學生從通俗易懂和語言風趣幽默兩方面來理解。由于文章內(nèi)容很容易理解,所以,我就打算以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和語言特色為主。抓住作者詳寫的四個日子:臘八、除夕、初一、元旦,帶著學生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在仔細思考后,我把教學設計改了一下,以“除夕”和“元宵”為主,“除夕”這一段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除夕的特點,分層感受除夕的熱鬧,從而體會老舍先生先總后分的表達特色!霸边@一段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關鍵詞體會作者從兩方面介紹花燈的寫作方法,另外感受有詳有略這種寫法的好處。
通過這次對教案的反復斟酌,我認識到“去粗取精”的重要性,合理的整合教學內(nèi)容,不要貪多。學生學習的熱情非常高。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11
讀著老舍版的《北京的春節(jié)》、舒乙版的《北京的春節(jié)》、梁實秋的《過年》、思妤《除夕》,思考著如何整合和取舍教學內(nèi)容。是否可以比較?那目的是什么?
第一課時決定以課文為本,理清楚課文寫作順序,其所以然。學生選擇印象深刻的是什么?自由說指名說。結合課堂表格知道詳寫和略寫部分,及“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比較老舍的除夕描寫和思妤的出席描寫。
第二課時老舍的《北京的春節(jié)》、舒乙版的《北京的春節(jié)》、梁實秋的《過年》比較。讀讀描寫小孩子過春節(jié)的部分讀一讀,再聯(lián)系實際,寫寫“我的春節(jié)”,點評(這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這幾天腦中一直盤旋的一個詞是“文本解讀式教學”,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堂更多的是帶領學生讀懂教材,得出“詳略結合”等寫作方法,卻沒有讓學生學會運用。課堂上還是以我的講授為主,希望給予學生更多,看似好心的舉動反而打擊了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用手托著下巴聽講,有的心不在焉地做小動作,有的發(fā)呆似的看著我。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思想舞動起來,老師至關重要,課前的備課還得下功夫。
今年為了全面推行教師專業(yè)化成長計劃,學校下大力氣在教師教學基本功、教學素質(zhì)方面進行強化。教導處制訂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其中一項就是同年級組開展賽課活動。
統(tǒng)攬全冊,還是選擇了《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去年試過,今年又重新拾起,絕不是怯于應對新課文,而是,去年講的.時候,自己就有很多的不足。集體研討的時候,大家也很熱心的指出了我這一節(jié)課上,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意見。對同事們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要虛心接受?稍鯓咏邮?我想,這就是最好的辦法。既然學校提供這么好的機會,何不借此展示下自己“修煉”的成果?
《北京的春節(jié)》的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大筆、“俗白”風格、京味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畫卷。全文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兒”,基于此,課前播放音樂“喜洋洋”,給學生一種直觀的“喜慶”。導入時的歌謠,學生拍手齊讀,既烘托了氣氛,又調(diào)動了學生情緒,比我上次我來讀的效果好。談感受時,有個孩子回答說:北京的春節(jié)真“俗”的!下一跳,還好原來是想說老規(guī)矩多。
自由朗讀環(huán)節(jié)。上次有老師說大部分孩子沒讀完,這次放手了,讀完了也過了4分多鐘。對于這篇幅較長的文章,這樣的做法不適宜。徐老師的課堂上,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可以略,因為僅僅是在熟悉文章、讀準字音。如果是:檢查課前預習作業(yè),這樣效果會更好些。這部分,我怎么會說“b和c”的學生呢?語言有些隨意了。
默讀找出文章重點節(jié)日。得益于前段時間一再努力的培養(yǎng),孩子們預習完成的很不錯,時間段很容易找的到。之所以分段,一是教學目標中要求;二是有助于下步教學環(huán)節(jié)。想說下語文習慣的養(yǎng)成。去年有教師就提出這問題,今年四年級二班的學生就很好的給上了一課,無論是聽課、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細節(jié)都是。只有語文老師良好的語文習慣,才會培養(yǎng)出學生的好習慣。
交流“北京的春節(ji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當然可以不必按照我課前設計,完整說出答案,漏下的可以在具體分析時補充。交流探討是我課堂教學的軟肋,自己很羨慕大家的收放自如,自己的課堂仍“欠火候”。課堂上,很多學生直接把目光鎖定在“除夕”。當然我也圍繞著“熱鬧”展開。分析到“人們的活動”和“音、色、味”后,如果這樣:你能用你的聲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熱鬧情景表現(xiàn)出來嗎?配樂朗讀。想必會跟好些。臘八蒜。著重突出了“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
課件中,每個時間段都有安排,盡量根據(jù)學生的選擇,進行安排。沒進行完的環(huán)節(jié),留在第二課時。結束時的意圖是想,分析完全文后,了解老舍先生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縱觀本節(jié)課,分析課文占用時間過多,師生交流有些純粹,而沒有做到像徐老師課堂上的,讀悟結合。知,己不足,當改之。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12
《北京的春節(jié)》是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是老舍先生所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發(fā)著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散文,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一系列習俗,字里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后增加見識,語言簡潔而生動,文質(zhì)兼美,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對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對小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平臺。
一、教學效果
本節(jié)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自主讀文、讀中感悟:抓住作者按時間的順序記敘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表達順序,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有目的的讀走進北京人過春節(jié)的幾個片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初讀劃出相關句子,再讀體會交流,在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好課文的重點部分。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適時評價,提升學生的認識,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創(chuàng)設和諧的對話氛圍:課前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從網(wǎng)上搜集資料,再結合我從網(wǎng)絡資源中找到不少資料圖片,通過多媒體恰當?shù)某尸F(xiàn)在課堂之上。這樣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在教學的開始,在圖片各異的課件中,范讀了課文中描述“臘八”的一段文字,通過看和聽,將學生帶入了學習的情境,同時對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jié)有了初步的印象、對文本精美的文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借此,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自主讀文,感知文本,在再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感知了文本,感悟作者文字的魅力,觸發(fā)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還對文中的好詞佳句進行了熟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出語言的“味道”,并把好的語言進行了積累。
3、突破重難點,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抓住三個重點段來品讀,從而感受到北京春節(jié)的隆重與熱鬧,喜慶與歡樂,體會本文表達方法的精妙之處。在教學中滲透作者的表達方法。為此,讓學生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說話訓練,進行語言積累的同時,突破教學重難點。
二、成功之處
1、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jié)》所寫的內(nèi)容時間跨度較大,場景描述較多,教學中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整體內(nèi)容。引導學生自主讀書,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讓學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突破了重難點。
2、在教學過程中能貼近學生生活,注重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課堂上通過語言練習,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善于觀察、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
3、注重課本和閱讀銜接的'聯(lián)系。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jié)》和梁實秋的《過年》、斯妤的《除夕》作對比閱讀。讓學生體會不同區(qū)域不同的年文化、年習俗及不同階段的人物心理。
三、不足之處
我也感覺有些欠缺:在語言訓練點的選擇上,選擇面較窄,達不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說話句式訓練的設計,只針對多數(shù)學生,而對一些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講難度較大,甚至難于掌握,應該對這些學生多些關注,設計合適、樂于讓他們進行語言表達的語言訓練句式。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1、教給學生作者的取材方法,怎樣才能安排好這些材料,使文章的表達有詳有略,詳略得當。2、學習方法要多樣,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放手讓學生充分閱讀,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13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jié)》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實洗煉的語言將老北京春節(jié)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娓娓道來,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現(xiàn)了一幅醇厚悠遠、極具特色的民俗風情圖。編排此文,旨在豐富學生的見識,讓學生在領略老北京新春獨特風情民俗,領略老舍先生簡潔生動的語言特色的同時,激發(fā)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有關老北京春節(jié)的一些風俗習慣,對于南方的學生來說,知道得比較少,理解起來相對有一定的難度。但春節(jié)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熟悉,又很喜歡,因此可從學生自己過春節(jié)的經(jīng)驗談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教學思路
教學中,首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起來后,再整體感知老北京春節(jié)的熱鬧。指導學生邊讀課文邊畫句子,邊讀邊想,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在交流中,師生共同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熱鬧、大年初一與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總結寫法,感受詳寫略寫的好處,指導學生學習突出北京春節(jié)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并進行小練筆。
四、課后反思
進入六年級以來,感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高了一個層次,擁有了比較強的語感,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個段落,學會了前后貫通的方法。在《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教學時,先讓學生找出本課的寫作順序,并把它記下來,學生很快就能掌握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把文章的頭緒理的一清二楚。一個外籍學生第一個舉手回答問題,他說:老師,我知道課文的寫作順序,但我不明白這些節(jié)日的意思,中國的節(jié)日太多了針對他的問題,我讓學生以表格的'形式出示這些節(jié)日,并注清每個節(jié)日的特點,中國的孩子對這些節(jié)日還是很了解的,通過師生共同探討,這個外籍學生對中國的春節(jié)又了解很多。
但不足的是教學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個節(jié)日時,這三個部分有著共同點,而我只是一個個的介紹過去,對它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卻只字沒提,其實,如果放手讓學生從整體上去看,去悟,去體會,效果遠遠大于我的講解,課堂也不會這么乏味,而且更能讓學生明白,作者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
對于畢業(yè)班的教學,我對每篇課文的教學都做到精致細膩,唯恐漏掉一個知識點,縱觀《北京的春節(jié)》這堂課,我終于感覺自己錯了,一直指導學生詳略得當,可自己的課堂卻略而不略,詳而不詳,該舍的不舍,該抓的抓不牢,方法單一,學生學起來也索然無味?偢杏X課文的每個方面都要學生掌握到,詞語、重點句子、表達方法、語言特色等等,不舍得撇開,就講解,結果卻適得其反,一篇課文下來,雖然學生學習狀態(tài)很好,興致很高,但真的能把知識都學會的沒幾個,可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詳略,運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教學過程實而有效。
以此為例,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對學生放手,更要對自己放手,該舍的一定要舍,該詳?shù)囊欢ㄒ鋵嵉轿弧?/p>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14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學生們最喜歡、最盼望的一個節(jié)日!独媳本┑拇汗(jié)》的作者是老舍先生。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熱鬧景象、風俗習慣。語言很生動,反映出老北京人歡歡喜喜過年的心情以及他們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這節(jié)課,我先讓學生自由小聲地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說說老北京的春節(ji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后我引導學生從每個自然段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讓學生了解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再找出春節(jié)“開始”“**” 和“結束”的日子。接著引導學生讀課文,找出人們過節(jié)時在干什么,學習作者抓住的人們活動來寫。再細讀課文,精讀第四自然段,畫出中心句。小組議論:熱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除夕為什么這么熱鬧?重點朗讀第六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元宵節(jié)的燈有多有美有神奇。
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春節(jié)的那種熱鬧氣氛,教學時,我主要運用觀看畫面、小老師的示范、男女生比賽、學生評一評等形式,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使學生樂讀。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感悟,而且能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我設計了“你認為他讀得怎么樣?”“小組交流”“男女生比賽讀后,讓學生當評委談出自己的理由!钡刃问剑浞终{(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有滋有味的讀書聲充滿課堂。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
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春節(jié)的熱鬧,我在教學“春節(jié)的**”一段時,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我問學生:“元宵和除夕有什么不同?”學生們很快地回答出:元宵節(jié)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彩------緊接著,我讓孩子們找出課文寫了什么地方的燈,都有些什么燈,讓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此段,感覺孩子們讀得挺有感情。
最后,我安排了一個拓展的環(huán)節(jié),讓同學們他們說說自己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習俗,再來進行對比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后、滔滔不絕地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他們說到了貼福字、貼門神、收壓歲錢、看燈會等過節(jié)的習俗。說到自己春節(jié)最喜歡做的事,個個眉飛色舞,情緒激動。我想,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進行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15
春節(jié),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民族過春節(jié),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侗本┑拇汗(jié)》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實洗煉的語言將老北京春節(jié)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娓娓道來,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現(xiàn)了一幅醇厚悠遠、極具特色的民俗風情圖!侗本┑拇汗(jié)》全文共7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jié)開始的日子、臘八節(jié)、臘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jié)、正月十九幾個特別的日子,文章詳略得當,作者選取“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進行詳寫,除夕重在一個“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 “燈”字,而另外幾個時間段的事進行略寫,有的甚至一筆帶過,北京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ji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后細讀課文,了解“開始”“高潮”“結束”的日子,劃出每個時間人們都在干什么,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初讀讀通,再讀感知,精讀品味等環(huán)節(jié)來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和感情,有關老北京春節(jié)的一些風俗習慣,對于北方的學生來說,雖然知道得比較多,但春節(jié)對于學生來說很熟悉,又很喜歡,因此最后,我安排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自己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習俗。想不到學生的積極性一下調(diào)動起來,就連班里成績一直落后的同學也興趣盎然,一位同學介紹說他們那里過春節(jié)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并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另一位同學說晚飯后他們最開心了,小孩打著各式各樣的燈籠,相互比賽,看誰的燈式樣新穎,還要燃放花炮或焰火。村里鑼鼓喧天,人們?nèi)粝胝埶嚾吮硌菟}垷、走高蹺等,可燃放一串鞭炮歡迎。這種熱鬧場面,往往從黃昏持續(xù)到深夜。本地孩子談論最多的是大年夜能大吃一頓,這一晚隨心所欲,毫無顧忌,吃好飯則可以放焰火,玩到盡興為止,最后就是最開心的一件事——收壓歲錢。
從他們一張張通紅的臉上我讀懂了他們此刻的心情,這次小練筆的意義,已不僅僅是寫作能力的提高了。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10-28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09-13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實用)07-11
(精華)《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07-05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15篇09-22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15篇06-12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反思19篇06-12
北京教學反思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