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中訪友》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2、展開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反復朗讀,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精神回歸。
【課時】
一課時。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意圖課前準備
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把自己讀書的收獲以及疑惑記錄在預習本上,以便在課堂討論交流。
一、三分鐘口語訓練(此環(huán)節(jié)在本課省略)
二、導語設計(略)
三、初讀課文──讀通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交流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3、學生匯報。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
2、學生匯報:“我讀懂了……”
五、品讀課文──討論交流
1、師:假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編輯同志來到我們班級,調查同學們是否喜歡這篇課文,讓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朗讀出來,講講喜歡的原因。
3、學生匯報。
(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準備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奇特的想像)
六、質疑(如果學生沒有什么問題,教師會提出。如果學生能提出教師就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訓練
放飛想像。
八、布置作業(yè)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鍛煉學生說話能力。
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進行識字寫字訓練,培養(yǎng)合作精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yǎng)學生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訓練學生朗讀能力。
體現(xiàn)師生間平等的對話。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進行想像能力的訓練。
注重使用漢字的能力,讓學生走進生活,書寫生活,熱愛生活。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孤獨之旅(客觀)
歡欣之旅(內心)
精神回歸之旅(歸宿)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1-16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08-25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優(yōu)秀11-18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5篇09-24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0-17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9-02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5-21
《山中訪友》說課稿07-09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