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學習了比較,并且已經接觸了減法,是總數減部分數等于另一部分,和這節(jié)課的減法意義有所不同,而且“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這樣的數學語言學生敘述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這節(jié)課重點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根據情境讓學生從圖上發(fā)現信息,再根據得到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接著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不當之處老師做以引導。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我選擇了同桌合作的方式,循序漸進,從擺圖形到用語言敘述“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再到列算式解答,這是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一個形成過程,這樣可以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上課中間安排了“唱首歌輕松一下”的活動。為了鞏固新知識我安排了“考考你”,一是出示題目鞏固練習,二是拍手游戲,使學生參與活動面更廣。最后把直觀的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也是分層教學的一個體驗,由實物抽象為數字的比較,可以找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一次比賽,檢驗他們的學習效果,并且使他們有一定的提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一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課本34—35頁)讀數和寫數在學生掌握100以內數數及數的組成的基礎了進行的,讀數和寫數是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概念的過程。每讀、寫一個數,都要應用數的組成、數位意義來進行,它又是后面要學的數的大小比較,及100以內數的'計算的重要基礎,教材通過具體事物的數量——說出數的組成——在計數器上用算珠表示——數的讀、寫這樣一個過程來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2、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是本課的重點。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法和學法
本課時的教法和學法打算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時,教師借助教具、實物等的演示和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感性認識。
2、揮教師主導作用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從一年級起就要學會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像、操作等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教的過程要與學生學的過程統(tǒng)一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讀數、寫數的活動。
四、說教學程序
、佟亯|
1、復習數位順序表。
2、口答:
1個十和4個一組成()。
20是()十組成的。
6個一和1個十組成()。
。ǎ﹤十和()個一組成19。
15讀作
(),八寫作(),20讀作(),十九寫作()。
②、創(chuàng)設情景
課件演示:甲、乙兩位學生爭論:在計數器上撥了13要用幾顆珠子?(甲13顆,乙4顆),學生獨立思考誰說有理?并說明理由。
指名回答:生:甲說得對,這時我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操作,通過操作學生找準了答案,接著讓學生撥20要幾顆珠子。
引導得出:個位上的一顆珠子表示1個一。
十位上的一顆珠子表示1個十。
、邸⒅v授新課
1、教學例4。
。1)出示計數器。通過計數器加深認識數的讀、寫。教師指名回答: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教師出示2捆鉛筆和4枝鉛筆。提問:這里共有幾枝鉛筆?24枝是幾個十和幾個一?學生回答后教師接著問:計數器上應該怎樣表示呢?教師要啟發(fā)學生說出2捆鉛筆表示2個十,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4枝鉛筆表示4個一,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
教師強調:寫數時,要先寫十位,再寫個位,十位上是幾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是幾就在個位上寫幾,這個數寫作“24”。讀數時,先讀十位上的數,再讀個位上的數,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個位上是幾就讀幾,這個數讀作“二十四”。
2、教學例5。
(1)出示計數器。
讓學生分別讀出和寫出計數器上各數。
。2)出示計數器: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圖,并讓學生討論:為什么這樣寫?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后,教師小結:十位上是幾就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用“0”占位,寫作“40”,讀作“四十”。
第二個圖和第三個圖讓學生嘗試,并互相交流。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這個數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么位?”集體訂正。
3、教學例6。
。1)出示10捆小棒與計數器。
提問:這里有幾捆小棒?每捆小棒有幾根?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一百應該怎樣寫?
。2)讓學生討論:怎樣在計數器上表示?
引導學生說出:先在百位上寫“1”十位上和個位上一個也沒有用“0”占位,這個數寫作“100”,讀作“一百”。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這個數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么位?”
4、小結: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按數位順序寫,個位或十位一個也沒有就寫“0”占位。
④、鞏固練習
1、看圖寫數。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提問,集體訂正。
2、撥一撥。
894172643528
教師說數,學生撥數,再讀一讀。
3、做一做。
35讀作(),九十九寫作(),
96讀作(),五十四寫作(),
77讀作(),八十九寫作()。
、、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讀、寫100以內的數。誰愿意來說說怎樣讀、寫100以內的數呢?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最喜歡的水果》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調查與記錄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觀察他人的方法的基礎上,嘗試親歷數據收集整理的活動,體會調查與收集、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最喜歡的水果的情境是學生學習統(tǒng)計的載體,教材通過設置這一活動性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入的體會調查的必要性及其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
根據大綱的要求,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1、借助為聯(lián)歡會購買的水果情境,引導學生體會統(tǒng)計調查的必要性,并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數據的結果。
2、結合調查數據的記錄,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提出簡單的決策建議。在解決熟悉的問題中,體會調查與收集、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3、初步學會與同伴的合作,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而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
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數據的結果,體會統(tǒng)計與調查的必要性,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結合調查數據的記錄,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提出簡單的決策建議。教學中要用到的多媒體課件是這節(jié)課要準備的教具。
二、說教法、學法
1、設計思路
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統(tǒng)計活動會有一些接觸,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統(tǒng)計知識,但對于本課的學習他們不會感到陌生,所以設計了一個慶元旦聯(lián)歡會的情境,讓學生幫老師調查同學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在他們調查、記錄數據的過程中,體會調查與收集、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2、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嘗試調查活動,記錄數據。
3、學法
本節(jié)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感受到統(tǒng)計調查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這節(jié)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學生回顧,教師小結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以慶元旦舉行聯(lián)歡會為契機,老師要給同學們買一些水果,可是老師該怎么買呢?哪種水果買多些?哪種水果買少些呢?
讓學生幫老師調查同學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從而引出課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讓同學們從事先準備好的四種水果圖片中選出一種你最喜歡的水果圖片。選好后先請第一小組的同學將各自所選的水果圖片貼在黑板上,再請同學們觀察這樣貼能不能一眼看出第一組的小朋友最喜歡什么水果,如果這樣擺不好,你覺得怎樣擺比較清楚明了。并上黑板擺放圖片,并說明這樣擺的理由
然后教師小結:像這樣就是我們第一組同學最喜歡的水果的統(tǒng)計圖,通過這個統(tǒng)計圖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喜歡什么水果的多,喜歡什么水果的少,那老師要想知道我們全班小朋友喜歡水果的情況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制作一個統(tǒng)計圖呢?隨即教師課件出示最喜歡的水果統(tǒng)計圖,由學生匯報,教師將全班學生喜歡的水果圖片填入統(tǒng)計圖中。再根據統(tǒng)計圖師生一起填寫統(tǒng)計表。
然后學生根據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解答。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由于我班的同學都在學校吃早餐,可食堂的工人師傅們并不知道同學們最喜歡吃什么樣的早餐,所以有時侯做了同學們都不喜歡吃的飯菜時,就會剩下很多,造成很大的浪費。怎樣來解決這個浪費的問題呢?由此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利用剛才學到的統(tǒng)計知識統(tǒng)計出同學們最喜歡的早餐。
2、教師給每小組發(fā)一張早餐統(tǒng)計圖,讓學生在喜歡的早餐上畫三角符號,由小組組長將本組的統(tǒng)計結果貼在黑板上,然后集體填寫全班學生喜歡的早餐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看著這張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請學生說說你想對食堂的管理人員提點什么建議?希望他們怎么做?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回顧,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學了這節(jié)課你們知道要比較東西的多少的時候,畫什么圖比較好。浚ńy(tǒng)計圖)那在畫統(tǒng)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呀?(先把東西分一分,再擺一擺,擺的時候注意要把東西擺放整齊)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ㄒ唬┙虒W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第36—37頁
。ǘ┙滩姆治
本節(jié)課是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第八課時,所呈現的內容是學生學習8和9的加減法后的一節(jié)練習課,本節(jié)課是利用“可愛的企鵝”這一學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提出有關加減法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進一步鞏固8和9的加減法。由于圖中第一次呈現大括號的形式,所以教學中需要教師作適當地講解,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
。ㄈ┙虒W目標
1、讓學生認識、理解圖中的大括號、問號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2、鞏固8和9的加減法,能夠正確迅速地計算;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ㄋ模┙虒W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理解大括號、問號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看圖正確理解數量關系,準確熟練地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五)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學具圖片、小棒等。
二、說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大部分學生對猜謎語、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有極大的興趣。經過兩個月的常規(guī)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課習慣正在逐步的得到規(guī)范,有了初步的數感和問題意識,但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訓練。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情境教學法。
生動、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數學由抽象變具體,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因此,我們要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由于本課第一次出現大括號和問號,學生理解其意義有一定困難,因此在本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企鵝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驗到用數學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成功喜悅,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思維。
2、發(fā)現學習法。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應僅局限于解決數學問題,而應讓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提出過程,“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經歷收集、處理信息,進而提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從熟悉、喜愛的情境中發(fā)現并提出數學問題,拓展“再創(chuàng)造”的時空,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產生對數學問題進一步探究的愿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觀察、交流等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是一個發(fā)現者。
3、指導學生學會數學語言,培養(yǎng)學生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
語文課有文字語言和口頭表達的語言。數學同樣也有表達的語言。它包括對概念、定理等的文字敘述語言和符號表達語言、解題中的邏輯推理語言、幾何中的圖形表達或畫圖語言及列表敘述的語言。所以數學中的文字敘述、符號表達、圖表描述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數學王國,及魅力無比的內在思維形式。所以要學好數學,顯然要學會這些語言的表達形式。不但要讀懂這些語言,而且還要會表達。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通過課件展示信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圖中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4、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在本課教學中,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圖畫應用題,用語言表述已知條件和問題,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直觀形象入手,動態(tài)展示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四、說教學流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想玩猜謎語的游戲嗎? 師:“白襯衣,黑大褂,走起路來左右擺,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么動物?(企鵝)
師:你們喜歡企鵝嗎? 師:知道企鵝生活在哪里嗎?(南極)
師:今天,可愛的'企鵝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想請小朋友們幫忙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幫助小企鵝嗎? (玩猜謎語的游戲引入,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企鵝生活的環(huán)境,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ǘ┖献魈骄,自主學習
師:比一比,看誰今天上課最認真,幫小企鵝解決的問題最多。
1、教學第一幅圖。
出示第一幅圖。
。ㄕn件出示冰山上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那么誰能幫助小企鵝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 生:冰山上一共有幾只企鵝? 師:誰能當小老師,把剛才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說一遍。
師:在圖上怎樣表示剛才提的問題呢?(出現大括號和問號。) 現在圖上多了什么符號,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嗎? 教師邊指邊告訴學生:“大括號”,“問號”。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答出:“大括號”的樣子好像要把上面的這些企鵝怎么樣?(生:合起來。) 師:“問號”的作用是什么? 生:要求的問題。
師:對,要求的問題是“冰山上一共有幾只企鵝?”
師:要想知道一共有幾只企鵝,該怎樣計算?
。ò阉闶綄懺谧鳂I(yè)本上,并匯報。) 師:哪個小朋來跟大家說說你的算式?
生1:我的算式是6+3=9(只)
生2:我的算式是3+6=9(只)
師:同學們真能干,你們能回答得更完整一些嗎?
生:6+3=9(只),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太棒了,就要像這樣說得完整、明白。
師:那么多同學都在幫企鵝解決問題,企鵝們可高興了。
2、教學第二、三幅圖。
。1)出示第二幅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你是怎么知道有9只企鵝的?
生:我是數出來的。
生:我看到大括號下面有“9只”。
。2)出示第三幅圖。
師:9只小企鵝在一起,真熱鬧呀!它們在商量著玩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仔細觀察,圖上有什么變化?
生:藏起來一些企鵝,還有三只企鵝在外面。
師:誰能把這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完整地說一說?你想提個什么問題來考考大家?
生: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
師:老師把你的問題在圖上表示出來。課件出示:“冰山后面有?只”這個“?只”是問哪里的企鵝呀?
生:問我們藏起來幾只企鵝。
師:要想知道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該怎樣計算呢?
。ㄗプr機引導學生發(fā)現:要求的是“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這個問題,要用已經知道的數學信息來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生4:9—3=6(只),冰山后面有6只企鵝。
。ńM織學生討論圖中所呈現的內容,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圖中的內容,找到已知條件和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并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學生是第一次解決類似的額問題,所以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3、比一比,發(fā)現規(guī)律。
師:生活中有些問題需要用加法解決,有些問題需要用減法解決。那么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呢?請與同桌同學討論一下并匯報。(把兩部分合起來就用加法;從總數中取出一部分就用減法。)
4、反饋練習練一練第3題。
課件出示題目。
師:請同學們看圖,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認真觀察后,說一說。
師:誰知道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生:房子里有幾只兔子?
師:要知道“房子里有幾只兔子”該怎么計算呢?
。▽W生解答,教師板書:7—5=2(只),房子里有2只兔子。) (這道題本來是練一練的第3題,我把它提前是為了及時地鞏固和反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ㄈ﹦邮植僮,鞏固練習
1、試一試:課本第36頁的試一試。
用學具圖片或小棒,兩人一組,一個人擺,另一個人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再匯報,教師講評、展示。
。ㄗ寣W生準備8、9個圓紙片,自己先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以降低學生練習的難度。)
2、練一練。
第1題:口算。學生獨立完成。
。ㄋ模┤n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大括號”和“小問號”,以后做這類題時要認真看題,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ㄎ澹┯螒
猜一猜。把準備好的圖片板(9個圓點)任意蓋住部分,先請同學們說算式,再逐步減少一個圓點,師生互動進行游戲。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教學內容:
一年級第一學期 P47頁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懂得可用11—20各數的組成,計算十和幾的加法
2、智能目標:(1)能口述十加幾的加法的思考過程
(2)會計算十加幾的加法
(3)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意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在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
教學重點:
掌握“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領悟“十和幾”加法的思考方法
教學關鍵:
加強直觀、理解算理、培養(yǎng)遷移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具準備:
配套投影片、自制投影片、口算卡片、小棒、音樂磁帶
教學模式:
“參與——互動”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引發(fā)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準備]
1、師:小朋友,今天小白兔和我們一起學本領,咱們比一比,看誰本領學得好。(出示小兔子圖)
策略說明:
新課之前,得用一年級學生天真、求知欲強的好勝心理,讓小動物進課堂,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教學進入“參與互動”狀態(tài)之中。
2、口答卡片(指名口答)
(1)1個十和3個一合成口
3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1個十和2個一合成口
2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個十是口
[揭題]
師:小朋友算得真棒,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的本領。
出示課題:
策略說明:
從20以內數的合成入手,并用卡片口答的方式,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原理,作好知識鋪墊,為進入學習創(chuàng)設了有利的條件。
點評: 為了減輕學生學習新授內容的負擔,老師安排了20以內數的組成。要求學生熟練口答。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筆算速度起到重要作用。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小動物進課堂,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使全班學生在開課后迅速地和小動物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
二、探究階段(指導學法,內化知識)
[探索]
1、投影出示主題圖
(1)觀察(師邊演示邊說:一只大白兔從左往右推來10個白方塊
一只小白兔從右往左推來3個紅方塊
并用教棒畫一個集合圍示意)
(2)口述主題圖(要求用三句話)
生:左邊有10個白方塊,右邊有3個紅方塊,一共有幾個方塊?
(3)怎么計算呢? 生答師板:10+3=13
問:10加3等于13,你是怎么想的?
(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10加3等于13)
(4)看了這幅圖,你還能列出一道加法嗎?
(師再演示主題圖,先出示3塊,再出示10塊,并用教棒畫集合圈)
生根據師的意思口述并列式:3+10=13
師:3十10等于13,你又是怎么想的?
師:對呀!我們其實還是想: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3+10=13,當然也可以這樣想: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策略說明:
為了直觀、生動地掌握幾加十的計算方法,老師采用電化媒體:拉片式投影,“小兔子推方塊”變得立體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中去。師生通過共同討論,互動進行知識遷移,獲得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2、投影出示三角形圖
師:請你看三角形圖,數一數,輕聲說三句話,并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同桌輕聲說悄悄話,然后請一組同學匯報)
師根據生答板書:10+2=12
2+10=12
師指算式問:這兩道加法算式的答案都是12,你是怎么想的?
(生答,師小結)對呀,這兩道題我們都可以這樣想:
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策略說明:
再次利用三角形圖直觀演示,給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通過講講、練練、想想逐步得出十加幾的計算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即重視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歸納]
師:你們看,這幾道加法算式中有一個數是一樣的,是幾?
(10)另一個數是幾?(指3、2)。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本領:十和幾的加法。
我們在計算時可以這樣想:十加幾或幾加十就得到十幾。
策略說明:
通過多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并用師生對口令、說悄悄話等方式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促進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于形成技能。
點評:
教師能以學生實際出發(fā),抓住重點,緊緊圍繞20以內數的合成,再借助于三角形圖直觀演示。做到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有話可說;因人而異,讓學生有信心地說;具體引導,讓學生知道該怎么說,使學生學得靈活、學得扎實,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三、運用階段(加強練習,誘發(fā)參與)
[鞏固]
1、擺小棒,說算式
師:請你跟我這樣擺。
生:我就跟你這樣擺。
師:左邊放10根小棒,右邊放5根小捧:一共有幾根小棒?
生擺://////////
生說:算式是10+5=15。
(交換位置,方法同上)
2、題組練習(投影)
10+9=口 10+8=口 10+7=口
9+10=口 8+10=口 7+10=口
先同桌說悄悄話,再一組一組匯報
3、口答卡片
10+5=口 10+6=口 0+10=口 1+1=口
4+10=口 1+10=口 10+10=口 10+1=口
策略說明:
通過各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于形成技能。
[深化]
4、游戲:美麗的大森林
(1)投影出示情景圖(美麗的大森林)
師:這是一片美麗的大森林,森林里有四位很有智慧的樹爺爺(邊說邊出示四棵大樹)
他們要考考小朋友本領學得怎么樣?
(2)宣布比賽規(guī)則
請你們每個組推薦5位小朋友作代表出來比賽,比一比,哪組做得又快又對。
(3)聽音樂開始比賽。
(4)師講評,優(yōu)勝組成“☆”。
10+1 7+10 8+10 5+10
9+10 10+8 1+10 9+10
10+5 3+10 10+3 10+0
2+10 10+2 10+6 4+10
6+10 0+10 10+4 10+7
5、課堂總結
(1)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本領?(十加幾的加法)
(2)在計算時,10加幾或幾加10是十幾。
策略說明:
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這是老師精心設計的“點睛”之處。使全體學生群體互動、共同參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yǎng)。
點評:
最后的作業(yè)設計新穎、難易適度、具有坡度、注意選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習題,能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yǎng)。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表的組成部分,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的數字。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并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看整時
教學難點:整時時針、分針所在的位置
教學具準備:實物鐘、模型鐘,實物展示及相關多媒體課件,頭飾。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嘀嗒……)
再聽聽這是什么聲音?(鬧鐘聲……)
2.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鐘表,鐘表有著各種不同的形狀,(圓的、方的、扇形的……)鐘面上還有豐富的知識,你們想知道嗎?
二、整合問題:
1.說一說,關于鐘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識內容?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鐘表。
三、解決問題:
1.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學生拿出學具鐘,說說在鐘面上你都看見了什么?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同桌比一比,看鐘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匯報)
3.教師點撥,解決問題
(1)時針、分針、12個數(數一數)12個大格、一些小格(秒針)
(2)師撥動按鈕,生說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轉的?(順時針)
四、總結歸納
1.認識整時
(1)師:聽鬧鐘又響了,文文還在睡懶覺呢。(出示情境圖)
快告訴文文,現在是什么時刻了,再睡下去,她會遲到的'。
(糾正7點說成7時)
(2)師:再說說這些是什么時刻?(出示圖片)8時、3時、6時
生觀察這些鐘面上的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匯報: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3)整時的常用方法8時、3時、6時(文字表示法)
(4)整時的另一種表示法:8:00 3:00 6:00
你見過這種時間嗎?在哪見過?(電子表示法)
(5)怎樣用電子表示法記錄時間?(同桌互練)
五、拓展應用
1.找朋友(頭飾)時間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別找錯呀。
2.撥鐘表說時間。(同桌互做)
3.過一小時是幾時?(出示圖片)生思考動手操作
六、升成創(chuàng)新
出示缺少時針的鐘面,分針指向12.問:這是幾時,你想讓它是幾時,怎么辦?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6-18
一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10-27
一年級數學評課說課稿08-19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說課稿10-08
數學說課稿10-07
《數學廣角》說課稿06-14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5篇09-23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5篇)10-07
數學教學說課稿08-10
數學廣角——集合說課稿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