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摩擦力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摩擦力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摩擦力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認知目標:知道摩擦力的種類,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知道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
3、重點、難點的確定
重點: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難點:摩擦產生的原因和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對滾動摩擦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講,這在初中還是適當的。
二、教法和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fā)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jié)課我打算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依據本節(jié)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ㄒ唬﹦(chuàng)設情境,實驗引入:今天上課之前,我?guī)Я藥讉小玻璃球準備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科學研究。但在來學校的路上,小玻璃球變臟了。老師給他們洗干凈了,F在,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請出來。(請兩個同學上臺20秒夾球)
提出問題:玻璃球為什么不好夾?——學生討論回答
你認為摩擦力是一種什么樣的力?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摩擦力。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么叫摩擦。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并進一步指出,在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中,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自動導入到本節(jié)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學習。
(三)關于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我打算請學生上講臺來完成書本上138頁的“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實驗。一個學生上臺實驗過程中,其它學生仔細觀察,如發(fā)現臺上學生操作有誤,即可舉手取而代之。這樣做有幾點好處:其一、臺上學生得到了動手的機會;其二、臺下的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也由于有了驅動力,就不僅僅只是看“熱鬧”,而轉為聚精會神看“門道”了,這樣即使他們沒有上臺,但對這個實驗也絕對印象深刻;其三、實驗是同學動手做的,而不是老師包辦的,故而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其四、實驗裝置只須一套,對實驗器材簡陋的部分學校,這個方案應該是可取的。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起著從旁引導的作用。一開始提出問題:如果要測一個力,大家首先會想到什么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是測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里運用了什么知識?(二力平衡知識)。這時再讓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的這一實驗,然后再點一位同學上臺操作實驗。完成書本138至139的實驗后,再讓同學開動腦筋想想:如果想通過實驗知道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誰大誰小,可以怎樣來設計一個實驗,誰想到誰就上臺來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ㄋ模┑谌齻環(huán)節(jié)是“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邊事例進而總結得出理論。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壓力;(2)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的方法:(1)減小壓力;(2)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用滾動代替滑動;(4)使接觸面脫離。
接著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減小摩擦?而現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
。ㄎ澹┮苑纸M搶答形式完成一些課堂反饋題:
1.體操運動員在比賽之前,雙手為什么先要擦上鎂粉?而當他想要做回環(huán)動作時,雙手又不能抓得太緊,為什么?
2.某鄉(xiāng)親想清除黃豆中的砂粒,他把黃豆放在傾斜的桌面上,黃豆就順著斜面滾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黃豆密度大B.砂粒比黃豆體積小C.砂粒受到的滑動摩擦比黃豆受到的滾動摩擦大D.砂粒受到的滑動摩擦比黃豆受到的滾動摩擦小
3.一輛重100牛頓的小車,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勻速直線運動,需用推力10牛頓,這小車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種類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時的摩擦
人走路時,鞋底與地面的摩擦
行駛中的汽車輪子與地面的摩擦
。┱堃晃煌瑢W朗讀下面小文章,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小議摩擦力
在人類生存繁衍的自然界,無處不存在著摩擦。那么,在我們的身邊究竟有哪些常見的摩擦呢?
當太陽重又點亮一個新的黎明,你睜開雙眼,此刻你的眼球和眼皮之間已經完成了今天的第一次摩擦而你卻全然不知。
接著,你撩開被子伸手去抓衣服,衣服被抓過來靠的是它與手之間的'靜摩擦。如果這力消失了,即使你勉強將衣服攬在懷里,但鬼才知道你如何才能將它穿到身上,因為你根本抓不住衣襟,紐扣一個都甭想扣上,姑娘的裙帶是永遠系不住的。
穿好衣服蹬上鞋子,你邁步走向洗漱間。這時,鞋子與地面及鞋子與腳之間都產生了較大的摩擦力,使你穩(wěn)步前進。
接下來牙刷又利用它與牙齒之間的滑動摩擦幫你除去牙垢。我們口腔中的牙齒根據功能可分成切牙、磨牙、尖牙等不同種類。其中磨牙(口腔里側偏乎的牙)的作用是磨碎食物,有人認為食物是被壓碎的,這純屬錯誤,不信你可以做一個咀嚼動作體會一下。這使我們馬上意識到一個正常的人用餐是離不開磨牙的,而磨牙的工作是離不開磨擦力的。
完成上述事情之后,你可能去上學或去上班。當你登上自行車時,你可曾知道,它的后輪是主動輪,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前的,起動力作用;而其前輪則是從動輪,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后的,起阻力作用。當你拐彎時千萬要減速慢行,因為拐彎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面與車輪之間的摩擦力提供的。因為這種摩擦力是有限的(最大值叫最大靜摩擦力)故車速也是有限的。如果地面上有冰雪,更要注意,因為這時摩擦力是很小的,弄不好會人仰車翻造成交通事故。如果你想剎車,千萬不要誤認為只有軋皮與車輪之間才有摩擦力。車輪與地面之間摩擦力也起制動作用。
如果你在機關、學校工作或學習;那么寫字和畫圖是常用鉛筆和圓珠筆的。用鉛筆時,“鉛”是靠紙將其磨掉而在紙上留下徑跡的;圓珠筆筆端的“圓珠”只有受到紙的摩擦力才會轉動,從而把油墨引出來,留下印跡。在特別光滑的紙面如油紙上是無法使用鉛筆或圓珠筆的。
如果你在工廠、倉庫或碼頭上工作,那么傳送帶該是一件常用的工具了。正是傳送帶給了物體一個靜摩擦力,才使物體隨其所動,達到傳送的目的,如果,失去此力,就會只是皮帶走,不見物體動,即原地打滑。
你知道砂輪、砂紙、砂布都是做什么的?它們都是專門制造摩擦的。如果你做的是金屬器件的拋光工作或油漆工作,你肯定離不開它們。
如果你是車工,會發(fā)現車刀工作一段時間就變熱了。這是因為車刀與工件之間產生了摩擦力,木工也會發(fā)現鋸子或鉆頭工作一會時間變熱的現象,這也是它們與木料之間產生了摩擦所致。
牢累了一天,你可能打算痛痛快快的洗一個熱水澡。當拿起搓澡巾時,你會想到為什么它的表面非常粗糙嗎?它也是為了和你的皮膚產生一點不可忽視的摩擦!
當你上床脫去毛衣時,會聽到“霹、啪”的輕響,有時還刺疼了你的皮膚。這是因為毛線之間摩擦產生了靜電的原因。接著,你將合上雙眼酣然入夢,這樣你的眼球與眼皮就完成了一天的最后一次摩擦。
如此看來,摩擦無時不有,無所不在,它滲透在我們的衣、食、住、行工作當中,離不開,甩不掉。它有時十分可愛,有時又相當討厭。我們應當經常觀察它、研究它、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很好地駕馭它。
。ㄆ撸┱n后作業(yè):
。1)以“假如沒有摩擦”為題,寫一篇科幻小文章。
。2)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
初中摩擦力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程標準中對摩擦力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力”。本節(jié)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和彈簧測力計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能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的大小有關。
、谥滥Σ猎趯嶋H中的意義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圻M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芘囵B(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全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探究勇氣、實事求是地進行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與他人交流與合作的精神。
3.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難點是實驗的操作(讓彈簧測力計拉動物塊勻速運動)和記錄測量數據的表格的設計。
二、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我打算采用以老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先播放一段多媒體畫面:(汽車在雪地上艱難行走,而當輪胎上裹有鐵鏈后就能前進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蓋很難擰開,而用毛巾裹住時就很容易擰開了;生銹的鐵鎖打不開,當加了幾滴油后就可以打開了;運動員賽跑時穿著帶有鐵釘的跑鞋等等)。
請學生思考一下這些都是什么原因?
(二)新課學習
1.什么叫摩擦力
用2個長毛刷毛對毛合在一起,并產生相對運動,讓學生看到2個毛刷的毛分別產生向不同方向的彎曲。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摩擦力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并且學生也會通過兩個面的刷毛的彎曲方向不同進一步理解每個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出摩擦的概念。
課本中是把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合在一起的,沒有具體的區(qū)分,我在這里簡單地向學生解釋了3種摩擦的區(qū)別。對于滾動摩擦因為其實質是一種力矩,可以一帶而過;而對于靜摩擦可以作一點補充:當兩個物體之間相對靜止且又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產生的是靜摩擦,并且也可以用二個毛刷作演示。這對學生的理解并沒有什么難度,況且在“科學世界”里面也提到了“走路時要利用鞋底與地面間的摩擦”,如不講一下靜摩擦,學生在這里當聯系課本中的摩擦的定義時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沒有發(fā)生“相對運動”還會有摩擦?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指導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們的猜想后,還要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可以對有的猜想進行歸類,比如有的同學說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重力大小有關,而有的同學說可能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可以指導他們將這二個猜想歸為壓力這一類。在各種猜想都列出來后,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很復雜,對于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日,我們只對4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是否與接觸面面積的大小有關?并將全班分為4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指導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先讓同學們思考:用什么工具來測滑動摩擦力?(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個力嗎?(不是);那如何才能從彈簧測力計的讀數中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浚ǜ鶕ζ胶獾闹R);那么實驗中應該讓木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時的彈簧測力計應該怎樣調零?(放在水平方向然后調零)。通過這樣的引導既起到了復習的效果,又為他們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鋪墊。
再讓每組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那我們在設計實驗時應該注意運用怎樣的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因為在八年級的學習中,研究弦振動的音調和歐姆定律時,已多次用到過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所以,這里對學生不算一個難點。
然后請每組派一位同學到講臺前說說他們組制定出的探究計劃,并在黑板上畫出他們設計的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引導全班同學對他們方案的理解,特別是對實驗記錄表格的設計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對不太科學的地方引導本組或其他組同學進行補充完善。
(3)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與數據記錄,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老師要進行巡視,并適時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四個實驗小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實驗結束后,還可以鼓勵學生思考:能不能固定彈簧測力計不動而只拉動木板呢?為什么?并且讓學生們再簡單操作一次,讓他們自己發(fā)現這樣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比較穩(wěn)定,容易讀出正確數值,實驗效果更好。而且這也更能幫助他們理解“相對運動”的含義。
3.摩擦與我們
回顧剛上課時播放的多媒體,聯系生活經驗,讓學生分別舉出一些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事例;并且讓他們在對“科學世界”內容的閱讀和剛才實驗的基礎上,對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提出一些方法。對于這個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小組進行討論,還可以采用全班搶答的形式,讓他們自己總結。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要適當地進行引導和點撥就可以了。
4.當堂反饋
。1)采用討論的形式,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并要求學生回去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第4題的科學作文“沒有摩擦的世界”。
(2)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文字并配上錄音,介紹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摩擦,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5.課后作業(yè)
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分別是采用什么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的。
初中摩擦力說課稿3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初中八年級下冊《摩擦力》。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jié)課
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材第八章《運動和力》中的第三節(jié),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滑動摩擦力的定義、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學中的最基礎的知識,是力學中重要的臺階。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力、重力、彈力以及掌握了二力平衡的基礎上學習的,它也是今后學習壓強、浮力等概念規(guī)律的基礎。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guī)椭鷮αΦ母拍钚纬善鸬届柟毯蜕罨淖饔谩?/p>
其次我談一下學情,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對力的三要素已經有所了解,同時還學會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勻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與摩擦力的接觸,所以能夠理解摩擦力的.相關知識。
根據新課標的標準,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什么是滑動摩擦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概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參與動手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樂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教學重點: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探究實驗的過程設計和實驗數據表格設計
考慮到初中生的現狀,基于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實驗教學法。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師只會奉送真理,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如何發(fā)現真理。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動手操作法、分析歸納法、合作探究法。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過程分為導入新課、建立概念、深化概念、鞏固概念、小結作業(yè)這五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進入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情景導入法;首先我會播放一組視頻:足球在草地上滾動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礦泉水的瓶蓋上有許多豎紋;運動員賽跑時穿著帶有鐵釘的跑鞋;生銹的鐵鎖打不開,當加了幾滴油后就可以打開了等。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些現象的原因,從而引出課題《摩擦力》。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設疑,引出摩擦現象,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摩擦力概念的學習做鋪墊。
接下來進入建立概念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活動實驗教學法,為了增強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參與以下兩個小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
1.將手掌用力壓在桌面上,并在其上滑動,體會桌面對手的前進有什么影響?
2.將牙刷的刷毛直立在課桌的表面,用力推動或拉動牙刷,觀察刷牙彎曲的方向與牙刷運動的方向有什么關系?
并且通過多媒體出示如下題目:
。1)什么是滑動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哪兒?
。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又是怎樣的?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之后同桌交流,在此期間,教師巡視給出點撥指導,之后請小組代表發(fā)言,同學回答之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摩擦力的相關概念。
由于學生初步接觸相對運動,對它的意義理解不是很透徹,因此我會重點強調: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相對”指的是相對接觸面。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親身感受、討論、交流、概括,使其初步感知摩擦力的存在,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與概括能力,使學生親近物理,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
接下來進入鞏固概念環(huán)節(jié),為了加深學生對滑動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題來進行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強化重點,深化難點?梢詽M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符合我們新課標的因材施教。
最后是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
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來總結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或者還有什么問題要繼續(xù)思考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小結和質疑,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及敢于創(chuàng)新、樂于思考精神。
初中摩擦力說課稿4
一、課標要求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規(guī)律;
2.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觀察能力;能在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中發(fā)現一些問題,有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思想
以新課標要求為理念,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通過問題引導和實驗探究指導學生認識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維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 認識靜摩擦力的規(guī)律;知道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間的關系;
。2) 認識滑動摩擦力的規(guī)律;知道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3) 能運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摩擦力。
2.過程與方法
(1) 經歷探究實驗的過程,學習從實驗結果總結規(guī)律的方法;
(2) 學習通過查閱資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現象;
。3) 通過對生活中各種摩擦的觀察與思考,學習結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與弊過程中,領略自然界的和諧和奇妙,使學生的價值觀得到提升。
四、教學流程圖
五、教學過程
1. 引入
分組討論:生活中關于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
2. 新課
。1)靜摩擦力
思考與提問:你對靜摩擦力的認識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靜摩擦力的規(guī)律有哪些?
以下根據學生道出的關于靜摩擦力的規(guī)律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和對錯誤觀念進行糾正,重點放在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并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堂上小練:請分析以下三種情況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并準確把該靜摩擦力在圖上標出
(a) (b)(c)
木塊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塊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塊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為0,保持靜止F=1N ,保持靜止 F=3N ,保持靜止
引導學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關知識分析靜摩擦力的大小,結合圖討論木塊所受靜摩擦力的作用點和方向,歸納出靜摩擦力與接觸面相切。
實驗與探究一:研究靜摩擦力的規(guī)律
實驗器材:木塊、彈簧秤、砝碼、粗糙木板
帶著問題完成實驗,并把有關數據填入課本P42表3-2-1中
、儆脧椈沙铀嚼緣K,逐漸增大拉力,靜摩擦力有何變化?與彈簧秤拉力讀數有何關系?依據是?
、谟^察彈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塊剛被拉動?(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勰緣K被拉動后勻速運動,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這時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如何讀出滑動摩擦力的大?
、軐Ρ茸畲箪o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有何關系?
、菰谀緣K上增加砝碼,對最大靜摩擦力有沒有影響?
實驗后小組討論,歸納規(guī)律,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a.互相接觸且擠壓
b.接觸面粗糙且雙方有相對運動
以及靜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的規(guī)律
。2)滑動摩擦力
引入:a. 剛才的實驗可觀察到滑動摩擦力是一個怎樣的力?(引導學生歸納滑動摩擦力是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有相對運動,物體之間存在著的摩擦力)
b. 剛才的實驗給我們暗示了一個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初中摩擦力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說課稿11-11
初中物理說課稿08-13
初中地理說課稿11-14
摩擦力教學設計07-17
《摩擦力》教學設計09-26
初中音樂說課稿10-28
初中數學說課稿09-06
摩擦力的秘密教學反思08-19
初中語文說課稿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