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合集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課型:作文指導
課時:1課時
教材簡析:
《未來的.....》是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的語文園地六中習作要求而確定的題目,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設計一件未來的產品,可以是學習用品,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公共設施......。
預設目標:
1、能進行大膽地科學設想,想像奇特而又合理。
2、完成習作,語句通順,敘述能按一定順序。
3、激發(fā)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了解和積累科技知識。
教學重難點:
1、能把所想象的`未來產品清楚地介紹出來。
教法策略:
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閱讀范文,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敘述順序介紹所設計的產品。
教學準備:范文一篇
預設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是什么東西或最喜歡干什么?
2、你們有沒有想過,在未來,你們身邊的這些玩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甚至公共設施會變怎樣呢?現在,生產各類產品的廠長們要聯合舉辦“未來產品”的設計大賽,將會評出一、二、三等獎多名,同學們想參加嗎?
二、明確要求,確定方向
1、每位參賽者只能選擇一件自己最感興趣的產品來設計。
2、想象奇特而又要合理。
3、產品名稱可用“未來的.....”,也可以自己擬定。
三、出示范文,探究寫法
1、教師示范介紹--“未來的垃圾桶”。
2、找出范文的描寫順序(名稱、外形、功能)及重點。
3、請學生提意見。
四、拓展思維,想像設計
1、利用兩--五分鐘的時間靜靜思考,自由想象。
2、在小組內介紹“未來產品”的特點,“小廠長”提問題或意見。
3、小組選出最有創(chuàng)意的產品設計向全班介紹。
4、談談自己最喜歡誰設計的“未來產品”。
五、自由習作,完善設計
1、師:同學們,我們光是用語言介紹,我擔心各位廠長一下子不能記住這么多,不如咱們改為用文字介紹,讓他們把這些資料帶回去慢慢看,好評出一、二、三等獎,好嗎?
2、學生自由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夠把握文中的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2、了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學習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深人細致、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難點:如何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教學方法
1、點撥引導。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撥,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講練結合。通過練習提高文本閱讀的可操作性。
教學思路
一、導語設計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fā)現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馬克思發(fā)現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種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的進化論之門。
。ㄕf明:導入的藝術在于誘發(fā)興趣。產生動力。本課采用質疑導入法,力求達到舊中有新,新舊聯系。)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速讀課文,篩選出作者闡明的關于物種起源問題的兩個主要觀點。
(2)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對文章結構和段意的理解,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ㄕf明:通過速讀。整體感知文章并初步篩選出文章的關鍵句及主要觀點;通過討論交流,理清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文;通過簡潔的段意概括,旨在培養(yǎng)學生提煉觀點、準確表達的語用能力。)
2、局部解讀,把握文中關鍵句。
學生自主圈點勾畫文中的關鍵句,然后分組討論,再集體交流。
。ㄕf明:篩選關鍵句,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也許并不難。但如何篩選得正確、準確,就需要教師作一定的方法指導。)
3、理解并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組織學生從文中找出難以理解的長句,并從信息篩選、挖掘的角度進行討論分析。
4、分析評價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tài)度。
思考:這篇“導言”主要說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過和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看法。透過說明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達爾文怎樣的一種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夠體現這種精神的文字。
。ń庹f:從對文字的表層意義的闡明深入到對文字的深層含義的探究,從了解偉大的科學家的基本觀點、理論深入到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人格魅力,這不僅在于完成情意目標的內容,也是在提升解讀文章的一種能力。)
三、布置作業(yè)(略)
科學客觀地進行教學設計
閱讀了三位老師對達爾文《<物種起源>導言》所作的教學設計(我覺得這樣定位比較恰當,說成案例,沒有經過課堂教學實踐;倘若說成教案,又失之于過于傳統(tǒng)),有一種明顯的感覺,實在、有序、切合實際。達爾文是世界著名科學家,他的文章和他的研究態(tài)度是一致的,嚴謹而踏實,科學而深刻。用他的文章進行篩選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自然適宜采用以上的教學設計方案。
具體說,三例設計的共同特點有:
第一,在進行單元重點學習的同時,能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獻
身科學事業(yè),尊重客觀事實,嚴肅認真地進行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把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與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第二,注重引導點撥,使學生能夠以文本為依托,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究的方法,由淺入深地進行篩選信息和品味語言能力的'練習和培養(yǎng)。
第三,能合理地選用多種媒體,在提高課堂教學直觀性的同時,擴大教學容量,恰當地為教學服務。
另外,“方案一”注重從學生的知識和認知實際出發(fā),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如在導入課文學習時,以問題的形式,引起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為加強學生有目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先進行無目的閱讀活動,使學生明白要準確地進行信息篩選,必須養(yǎng)成有目的閱讀的習慣;結合課文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方案二”重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以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課外作業(yè)的設計極具匠心,富有創(chuàng)意,既有拓展性閱讀的要求,也有結合現實對達爾文“進化論”思想進行探究性、開放性思考的要求,突出了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方案三”強調新舊知識的聯系,導語設計富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對語言平實的說明文的學習興趣,并通過課外閱讀材料進行了篩選信息能力的遷移訓練。
當然,三篇“方案”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雖然教學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附有簡短的說明,補充交代了設計的目的,但是無論格式還是內容都顯得有些陳舊,不像已經開展新課程實驗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設計那樣,充滿了教師的智慧和創(chuàng)意,凸現出新課程給課堂教學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盡管我們寫出的只是一篇課文的簡單的教學設計,或叫備課時的教學設想,教師對課文教學目標的確定,對重點難點的處理,對教學程序的安排不能缺少,但是還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突出學生這一學習主體,比如學生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在接觸問題時可能會有的想法和疑難,我們應該采用怎樣的方法,幫助和引導學生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等等。對一切如果沒有充分的估計,很可能會在教學活動中出現問題。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鯨、屬于、前肢、濾出、噸、肺、胎生、判斷。
2.朗讀課文,了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認識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說明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學習用打比方、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鯨的進化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鯨、屬于、前肢、濾出、噸、肺、胎生、判斷。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3.學習課文第一段。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有一種海洋里的動物,單是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這種龐大的動物就是鯨,誰能簡單說說你對鯨的了解?
2.今天我們就學習有關鯨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預習課文
1.學習生字新詞,讀生字-組詞-讀句子,說說書寫和記憶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2.認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介紹了鯨的哪些特點和生活習性。
3.把講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鯨逐漸發(fā)生變化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
4.質疑。
三、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讀生字組詞,說說學習生字中要注意的問題。
注意“肺”字右半部與“市”字的區(qū)別。
3.形近字、同音字組詞
鯨( ) 肢( ) 濾( ) 噸( )
驚( ) 技( ) 慮( ) 頓( )
肺( ) 判( ) 胎( ) 苔( )
痱( ) 叛( ) 抬( ) 怠( )
4.找出鯨由于環(huán)境變化而逐漸進化的句子讀一讀。
四、理清課文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并討論:
。1)鯨有哪些特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根據鯨的特點,課文可以分幾段?
2.學生討論交流
。1)鯨很大,用肺呼吸;種類多,一般分為兩大類;吃得多,睡覺特別,長得快。
教師邊聽邊總結性板書:很大,哺乳動物,種類,生活習性)
。2)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鯨的這些特點,依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把課文分為幾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主要講鯨非常大。
第二段(第2自然段):說明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
第三段(第3自然段):介紹鯨的種類。
第四段(第4自然段到結尾):描寫鯨的生活習性。
五、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把描寫鯨很大的句子勾畫下來,試著用自己的話說。
教師結合學生自己談的內容板書。
2.作者在說明時列舉了很多數字,這種用具體數字來說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數字,板書:列數字;在說明鯨很大時,作者還列舉了人們熟知的事物象作比較,板書:作比較。這樣使說明更通俗,更易讓人理解,陌生的鯨就變得不陌生了,今后我們在寫作時應用這種方法,會使文章更加清楚、明白。
3.朗讀第一段。
4.小結:讓學生對照板書總結這節(jié)課主要內容。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認識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說明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分段朗讀課文,說說鯨有哪些特點?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
2.哺乳動物一般具有哪些特征?從哪看出鯨是哺乳動物?
3.鯨是怎樣由陸地生活逐漸適應了在海洋生活的?
重點理解“退化”和“進化”。
三、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說說鯨可以分幾類,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2.播放視頻資料。
四、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講鯨的生活習性的?
2.舉例說說應用到了哪種說明方法?
3.播放視頻資料。
五、小結
1.朗讀全文。
2.觀看電視教材。
3.從多方面多角度談談學習本課的收獲。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學習這篇精讀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yǎng)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教學的重點是了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學習用打比方、列數字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特點。教學難點是理解鯨的進化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逐段進行討論,通過朗讀、默讀等形式,學生自悟,教師及時點撥歸納,從而抓住重點;通過觀察圖片和理解重點詞語使學生突破難點。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及時引導學生舉例。通過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認識自然,激發(fā)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增強保護大自然的意識。視頻資料的選擇使用,很好地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探究活動
1.將搜集到的有關資料,以“編小報”、“出板報”、“畫圖”、“班隊主題活動”等形式向大家介紹有關鯨的`知識、故事。
2.還可以用“鯨不屬于魚類,是哺乳動物”,這一線索貫穿全文。根據這一特點,可設計如下的訓練:讀下面一段話,再按要求寫一段話。
一天,東海龍王突然心血來潮,想搞個魚類比賽活動,比一比哪一種魚最大,哪一種魚最重。得到名次的,龍王將給與重獎。到了比賽那一天,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魚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峽,并順利通過了蟹將軍的查驗進入了賽場。鯨得到了這個消息,它也想乘機溜進去拿個大獎。當他正想混進賽場時,被蟹將軍擋在了門外。鯨和蟹將軍發(fā)生了爭吵,蟹將軍說出不準他參加比賽的理由,鯨只好灰溜溜的游回去了。
要求:
(1)想一想,鯨想*什么混進去拿大獎的?蟹將軍說出了哪些理由讓鯨只好灰溜溜的又回去了?
。2)寫出鯨的想法和蟹將軍爭吵時的對話,并對它們爭吵時的動作、神態(tài)加以描寫。
這一訓練可安排學生選做,既使學生認真讀了短文和課文,了解了鯨的有關知識,又要展開想象、寫作,將讀、想、寫巧妙的熔為一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了解昌耀及詩歌特點,把握詩歌寫作背景,知人論世。
2.反復誦讀詩歌,概括詩歌內容。
3.賞析詩歌意象及象征意義,感受詩歌意境美。
【學習重難點】
1.把握詩歌語言的質感、透明而飽滿的特點。
2.把握詩中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二、作家作品
昌耀,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縣人,詩人。1950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宣傳隊員。同年,響應祖國號召,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期間,推出處女作《人橋》,從此與詩歌藝術結下不解之緣。1953年,在朝鮮戰(zhàn)場上負傷后轉入河北省榮軍學校讀書。1954年開始發(fā)表詩作。他的詩以張揚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奮見長,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壯美的意象之中,將飽經滄桑的情懷、古老開闊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識,構成協(xié)調的整體。詩人后期的詩作趨向反思靜悟,語言略趨平和,有很強的知性張力,形成宏大的詩歌個性。代表作《劃呀,劃呀,父親們!》、《慈航》、《意緒》、《哈拉庫圖》等,絕筆作《一十一枝紅玫瑰》。昌耀在中國新詩史上是一座高峰,其歷史地位已為人共識。三、寫作背景
本詩初稿寫于1962年。早期的昌耀已經提前進入冷寂和苦悶,所以此時的他在寫作詩歌時摻入理智和清醒,用以關照和揣摩這一時期的冷寂和苦悶,這就是他創(chuàng)作《峨日朵雪峰之側》的直接意圖。
四、解題
“峨日朵”是現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峨堡鎮(zhèn)的老百姓對“峨堡”一詞的口語發(fā)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鄉(xiāng)境內的祁連山脈中一座或者幾座小雪峰。它們原本沒有自己獨立的名字,詩人拿來作為詩中一個如畫的詩作之遠景而已。
五、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六、再讀詩歌,披文入情
1.詩人說我“驚異于”,詩人驚異什么呢?
2.詩人是如何描寫雪峰落日和滑坡時壯麗景象的?
3.對雪峰落日和滑坡時壯麗景象這樣的描寫產生了怎么的效果?
4.詩人不去細致地描寫“雄鷹或雪豹”這樣大的意象,卻寫“蜘蛛”,有何意圖?
5.“我的指關節(jié)鉚釘一樣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鞋底滲出。”這句詩有怎樣的寓意?請簡要分析。
6.結合你的閱讀體驗,聯系詩歌內容,探究下面的詩句的寓意。
在銹蝕的巖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
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
快慰。
七、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1.分析詩歌形象
探究:《峨日朵雪峰之側》中詩人突然給出一個“特寫鏡頭”:“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這只蜘蛛有何內涵?
2.觀照詩人境況,聯系時代背景,結合詩句,談談你對《峨日朵雪峰之側》一詩內容主旨的理解。
3.閱讀讀這首詩歌,結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談談你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見解。
答案
五、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登山勇士的所見所思,通過對景物的描寫,營造了一種凝重壯美的氛圍。
六、再讀詩歌,披文入情
1.詩人說我“驚異于”,詩人驚異什么呢?
驚異于太陽躍入大海的景象。使用了“薄壁”“峨日朵之雪”“太陽”“山!钡纫庀,描繪了一幅壯麗的雪峰落日景象。
2.詩人是如何描寫雪峰落日和滑坡時壯麗景象的?
“驚異于薄壁那邊/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許久的太陽/正決然躍入一片引力無窮的/山海。石礫不時滑坡,/引動棕色深淵自上而下的一派囂鳴,/像軍旅遠去的喊殺聲!
先用一個長句描寫太陽彷徨后向山海躍出的視覺形象,展示落日的張力與動勢。又疊加宏大的聽覺形象,滑坡的石礫引動深淵囂鳴,如軍旅遠去的殺聲,這一音響的疊加使落日更顯壯觀。
3.對雪峰落日和滑坡時壯麗景象這樣的描寫產生了怎么的效果?
滑坡和落日都是下墜的,和登山者的行動正好相反,于是視聽合一的效果就不單產生審美意義上的“崇高”,在讀者的生理也上引發(fā)緊張。
4.詩人不去細致地描寫“雄鷹或雪豹”這樣大的意象,卻寫“蜘蛛”,有何意圖?
這是詩人精心雕琢的一個“特寫鏡頭”,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全由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這不起眼的細小的意象比司空見慣的“雄鷹或雪豹”更有力量,也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達效果。
5.“我的指關節(jié)鉚釘一樣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鞋底滲出。”這句詩有怎樣的寓意?請簡要分析。
寓意: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閑者贊嘆或觀賞的對象,而是此時登山勇士的生命體驗。分析:詩句由“我”眼中的壯觀景象轉入自身狀態(tài)的描述:手指插入巖縫,血滴滲出鞋底,也就是說,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閑者贊嘆或觀賞的對象,而是此時此地貼身絕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體驗。
6.結合你的閱讀體驗,聯系詩歌內容,探究下面的詩句的寓意。
在銹蝕的巖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
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
快慰。
探究:詩人突然給出一個“特寫鏡頭”,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巖壁上與“我”同在!這確實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神來之筆。在這樣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與“我”為伴;在這樣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也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快樂與榮耀。與前一詩節(jié)的宏闊與“囂鳴”相對照,這里,“可憐與“默享”兩個詞甚具分量。它們使前一詩節(jié)的輝煌壯麗不流于虛矯浮飾,使之凝定在一個謙卑而堅毅的高度之上。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全由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時候,不起眼的細小意象比司空見慣的“波瀾壯闊”更有力量。
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塑造了眾多審美意象,有太陽俄日多之雪巨石巖壁蜘蛛它們共同營造出一個凝重壯美的氛圍,將飽含滄桑的情懷,古老開闊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識,構成一個協(xié)調的整體。通過意象之間的的變化與相互作用,描繪出詩人內心深處向往的烏托邦,那是一個僅存于詩人心中的天堂。
七、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1.分析詩歌形象
探究:《峨日朵雪峰之側》中詩人突然給出一個“特寫鏡頭”:“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這只蜘蛛有何內涵?
、僭姼璧谝还(jié)重點寫征服自然的困難與危險,第二節(jié)寫脫離險境后,詩人體會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與雄鷹、雪豹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為伍。但小蜘蛛的出現,使前一詩節(jié)的輝煌壯麗不流于虛矯浮飾,使之凝定在一個謙卑而堅毅的高度之上,詩人也由此領悟到:在大自然面前眾生是平等的,個體生命在“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快慰”之時,是沒有大小之分的。②與前一詩節(jié)的宏闊與“囂鳴”相對照,“可憐”與“默享”兩個詞甚具分量。它們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全由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時候,不起眼的細小意象比司空見慣的“波瀾壯闊”更有力量。
2.觀照詩人境況,聯系時代背景,結合詩句,談談你對《峨日朵雪峰之側》一詩內容主旨的理解。
探究:①詩人王昌耀1950年參軍,曾參加戰(zhàn)斗,負傷致殘,1955年赴青海參加大西北開發(fā),1957年被定為“右派”。
、谑堋按筌S進”思想影響,60年代初我們國家存在一種狂熱、迷亂、膚淺、喧囂的精神風貌,那種對理想追求的熱情和熱愛往往遭到拒絕。詩人在這種社會大環(huán)境中,憑著一份清醒和理智,開始打量和思考時代與現實。
、邸俺蚨肴斩渲┽葆逶S久的太陽/正決然躍入一片引力無窮的/山海!薄疤枴避S入山海,時代從泛濫的狂熱、廉價的樂觀中擺脫出來,只能有“滑坡”的下場。雖然仍舊“一派囂鳴”和一片“喊殺聲”,但這是“自上而下”,是“滑坡”,是“遠去”,是時代歸于冷寂和沉悶以及隨之而來的清醒和理智之前的“絕響”。
、堋拔业闹戈P節(jié)鉚釘一樣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鞋底滲出!痹娙瞬]有與時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側站穩(wěn)了自己的高度。
、荨暗幸恢恍〉每蓱z的蜘蛛/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快慰!闭蔑@詩人精神空間的不是“雄鷹或雪豹”而是“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盡管“蜘蛛”如同詩人一樣渺小,卻是精神高度的堅守者,這正是詩人堅定理想追求、絕不隨波逐流的吶喊。
3.閱讀讀這首詩歌,結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談談你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見解。
探究:昌耀是一個孤獨的詩人,他自始自終有著一種震動人心的憂郁和傷感,而隱藏在這背后的是詩人對生命本真與尊嚴的追尋和捍衛(wèi)。在這首詩中,詩人似乎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又似乎是一個積極的生命體驗者,他在這首詩中開始他的征服之旅,繼而完成旅途。繼而完成了自我超越。
一首詩的誕生往往就是詩人一歌新生命的誕生。詩是完整的生命形式,生命,是昌耀詩歌的總主題,呈示生命,是昌耀全部詩歌的根本目的和內在邏輯。昌耀將深刻體驗到的生命理念、立場、情感,傾注、融貫到精心選擇的生命意象中,雕鑄了一幅幅真實而頑強的生命圖畫。
昌耀這首創(chuàng)作于早期的詩作,定格了昌耀所有詩歌的情緒基調和精神高度,是他生命與精神質量的承載,更是他對生命本質強有力的確認。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2、理解作者給兩個兒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寫作目的。
3、鑒賞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蘊深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2、理解作者給兩個兒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寫作目的。
教學難點:鑒賞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蘊深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講解討論
教學過程:
一、介紹文章的寫作的背景:
慶歷六年(1046),蘇洵赴京應制舉。盡管他才學可為“帝王師”,結果還是落榜了。他對科舉、對朝廷失去了信心,轉而把希望寄托在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身上。次年返鄉(xiāng),寫了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說》。時蘇軾11歲,蘇轍8歲。
蘇洵對兩個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又對他們的'生活道路充滿憂慮!睹诱f》正是通過闡釋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達他對愛子的勸誡與勉勵的。
二、分析課文:
1、第一段,“軾”名說。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車子的各部件,輪子、輻條、車蓋、軫木(車廂底部四面的橫木),就像各有職分,不可或缺,只有車前的軾木沒有實際用處。軾是車前的橫木,乘車人可將手俯按在上面,有裝飾車子的作用。所以,“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行文幾度曲折而后揭出正題:“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蘇軾呀,我擔心的是你不注意外表的掩飾啊。蘇軾性格豪放,鋒芒畢露,從不知掩飾自己的觀點。自幼父親就看清了這一特點,勸誡他多加外飾以免遭禍。這正是為他取名“軾”的初心。
2、第二段,“轍”名說。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天下之車無不循轍而行,但論到車的功用卻沒有轍的份!半m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轍無論功之福,也不遭仆斃之禍!笆寝H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知免”,是說蘇轍的性格會免于災禍。一說“免”同“勉”,勉力、盡力的意思。善處于禍福之間,又能勉力向前,這正是為他取名“轍”的深意。蘇轍性格沖和淡泊,深沉不露,并能盡力王事,后位至尚書右丞、門下侍郎。
3、補充介紹:蘇洵寫《名二子說》十年后,送二子入京應試,過成都辭別張方平,張出了六道題考兄弟二人,自己則于壁問密窺。兩人得題后,即各自思考。轍有疑問,指以問軾,軾舉筆倒敲幾案,意為“管子注”。又指第二題,蘇軾把第二題勾了,因為并無出處,開始答卷?纪旰螅瑥埛狡綄μK洵說:“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
4、拓展思考:蘇軾兄弟處于北宋新舊黨爭、矛盾激烈的時代,而兩人立身之術不同。蘇軾性格“不外飾”,論事激烈,不為世容,幾次入朝,又幾次“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宋史?蘇軾傳》)而外任,還差點被殺。蘇轍遇事能自持論,不依附重臣,所以能自立而免禍!端问罚刻K轍傳》說:“或謂‘軾稍自韜戢,雖不獲柄用,亦當免禍’。雖然,假令軾以是而易其所為,尚得為軾哉?”“韜戢”就是“外飾”。確實,那種不可掩抑的英邁之氣,正是蘇軾之為蘇軾的特點!短K轍傳》論蘇轍“寡言鮮欲”“君子不黨”,這正是他能處于“禍福之間”“齒爵皆優(yōu)于其兄”的原因。知子莫如父,蘇洵早已預見到了這一切。
三、課堂討論與歸納:
1。試摹擬作者的口氣說說“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轍乎,吾知免矣”這兩句話的意思,然后談談作者對兩個兒子不同的希望。
“軾啊,我擔心你不注意外表的修飾!”“轍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災殃了!”
勸誡蘇軾多加外飾以免遭禍;勸誡蘇轍善處于禍福之間,又能勉力向前。
2。楊慎說作者“深知二子”,從這篇短文你能看出作者兩個兒子各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蘇軾性格豪放,鋒芒畢露,從不知掩飾自己的觀點;蘇轍性格沖和淡泊,深沉不露。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積累文言知識。
(2)了解表的一般知識以及以的用法。
(3)學習本文融議論、敘述、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反復誦讀課文,讀通文字,了解內容,體會感情。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領會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和他作為政治家在治國方面的方針。
教學重難點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2.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學方法
采用讀讀,議議,說說的`教學方式,在讀、議、說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媒體
PPT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活動設計
活動一:導入
師揭示課題,生板書課題、解題、簡說諸葛亮。
活動二:聽讀
1. 聽讀
2. 正音
崩殂(c) 陟(zh)罰 臧否(zāngpǐ) 以遺(wi)陛下 裨(b)補
闕(quē)漏 行(hng)陣 和睦傾頹(qīngtu) 猥(wěi)自
庶竭駑鈍(shjinǔdn) 夙(s)夜憂嘆 以彰其咎(ji) 咨諏(zōu)善道
3.斷句(處理文后第一題,見P202頁)
活動三:自讀
1. 生自由朗讀課文。任務:注意字詞的讀音和句子的斷句;初步把握主要內容及寫作思路;注意幾個古今異義詞。
2. 學習古今異義詞。
(1) 開張:今義是商店開始營業(yè)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義是開放、擴大。
(2) 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
(3) 卑鄙:今義是品質惡劣,古義是地位低微,見識淺陋。
(4) 感激:今義是由衷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
(5)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
3. 生談文章主要內容及寫作思路,師點評。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寫臨出師前的忠諫,提出了廣開言路、執(zhí)法如一、任人惟賢的具體建議。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劉備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誠圖報的忠心,點出出師本題,表示興復漢室的決心。
活動四:范讀
1. 師范背,生聽讀。任務:勾畫帶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體味作者感情。
2. 挑讀并譯、評帶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
活動五:理讀
設問導入本版塊活動:為什么諸葛亮對劉備父子情意深厚?在文中哪些段充分表露?
(一) 理讀6-7段
1. 生齊讀6-7兩段
2. 諸葛亮在這里回顧了哪些事情?
隱居隆中、三顧茅廬、襄陽兵敗、白帝托孤、南征孟獲
3. 參照閱讀。
(1)生讀講P193頁《隆中對》第一二段、第三段前第一句。
(2)白帝托孤相關內容。
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
(3)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4.讀析表現諸葛亮規(guī)劃伐魏計劃的句子。
(二) 理讀8-9段
1.我們共同來讀一讀,最后兩段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2.問:第一個句號能否改為分號?以此引導學生譯讀文句
3.理解文意。
活動六 結課
1. 試背讀6-9段
2. 諸葛亮在出師北伐之前給
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議,推薦了哪些文臣武將,我們下一堂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活動設計
活動一:導入
學生介紹本班情況,討論班級發(fā)展的一些重要因素。明確:集思廣益、嚴格紀律、任用能人等。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推薦了哪些文臣武將?在課文哪些段?(第3-4段)
活動二:理讀
1.讀第3-4段
2.諸葛亮向后主推薦了哪些人?他們有何特點?
3.對比閱讀。兩段最后一句在內容和表述上有什么異同?
活動三:研讀
1. 全班分為三組,分組學習1、2、5段。
任務:
(1)讀一讀。每人讀一遍文段。
(2)問一問。每人就本段提出一個問題。
(3)譯一譯。合作翻譯本段。
(4)說一說。歸納文段內容。
2.全班交流,師點撥指導。
3.明確諸葛亮給后提出了哪些建議?哪一個是最主要的?(完成文后第二題)
活動四:品讀
1. 挑讀文句段落,從內容、情感、寫法等方面引導學生賞析。
2. 為電視劇《三國演義》設計有關《出師表》這部分內容的鏡頭。
3. 以千秋諸葛我評說為題進行寫話并交流。(完成文后第三題)
以陸游《書憤》引入。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活動五:拓展
1. 選讀注釋。
2. 選背課文。
3. 練習反饋。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認識生活中的車船的方式,認識生字轎、救、摩、托、防、漁、貨、科、考。
2、學會根據詞語的意思猜測多音字的讀音。
3、要求學生熟悉句號、感嘆號、問號,掌握句號、感嘆號、問號的用法、作用及書寫。
4、學習“我的發(fā)現”,會通過觀察、對比、分析等方法識字。
5、積累關于勵志的名言,培養(yǎng)閱讀和積累勵志名言的興趣,進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繼續(xù)培養(yǎng)愛閱讀,愛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1、通過認識生活中的車船的方式,認識生字轎、救、摩、托、防、漁、貨、科、考。
2、要求學生熟悉句號、感嘆號、問號,掌握句號、感嘆號、問號的用法、作用及書寫。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制作生字詞卡片。(學生)
課時分配: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識字加油站。
1、學生借助拼音認識生字。
轎、救、摩、托、防、漁、貨、科、考。
另外組詞:
轎(轎子)(花轎)
救(救命)(營救)
摩(摩的)(摩托車)
托(拜托)(托住)
防(預防)(防止)
漁(漁夫)(漁民)
貨(貨車)(貨物)
科(學科)(科目)
考(考察)(考試)
2、讀生字:自己讀、同桌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3、討論:你還知道哪些車或船?
下雨車,下雨車,邊下雨 來邊唱歌。 灑水車
長長一條龍,走路轟隆隆, 跨河又鉆洞,嗚嗚向前沖, 載客又運貨,運輸立大功。 火車
用腳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車。 自行車
要排隊等,一個一個投幣 才能坐的車。公共汽車
失火的時候一定需要它幫忙。 消防車
抓壞人的時候,警察就會開著它出來。 警車
小朋友真棒!都猜對了
4、小結識字的方法。
二、字詞句運用。
1、讀一讀,看誰讀得準。
盛開 床鋪 種子 好人 分別
盛飯 鋪路 耕種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興 口號 干凈 難忘
重點 興起 號叫 干活 災難
2、看誰能給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師出示正確的拼音,生檢查自己的注音情況。
4、說一說,我們學過的多音字還有哪些?
5、我會選一組多音字說話。
6、請同學交流匯報。
7、感受標點符號的奧秘。
句號:表述完整的一句話。
問號:用于問題的末尾。
感嘆號:又稱驚嘆號、嘆號,用于句子結尾,表示驚訝。主要用在感嘆句的句末,表示強烈的感情。
8、學生試著給3個句子打標點。
。1)一陣秋風吹過 樹葉像蝴蝶一樣飄落下來
。2)我們去公園玩 公園花真多呀
。3)這棵樹的葉子真奇怪 是什么樹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詞結尾的'句子打問號?什么詞結尾的句子打感嘆號?
10、你能說一句問句和感嘆句嗎?
三、我的發(fā)現。
1、先觀察,再讀一讀,并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巴—把爸吧
包—飽抱炮
方—放防房
青—清晴情
馬—媽螞嗎
2、請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
3、體會形聲字的特點。
4、感嘆中國漢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多音字引入新課。
二、日積月累
1、師:孩子們知道我們今天要積累什么嗎?
2、打開83頁,讀讀: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漢書》
。2)志當存高遠。 -----《誡外生書》
。3)有志不在年高。 -----《傳家寶》
3、讀了這3個句子,你還想再了解些什么?
4、簡要了解出處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終究會成功。告訴我們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奮斗,在風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南朝《后漢書·耿弇傳》中《臨淄勞耿弇》(劉秀):“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當存高遠,志:志向。存:懷抱。是指人應當懷抱高遠的志向。出自《諸葛亮集·誡外甥書》:“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無志空長百歲。指年輕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紀大。也指只要有志向,歲數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業(yè)。心里有遠大的志向要從小就培養(yǎng),心中沒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這3句話有什么共同點?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標?長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師小結:作為小學生,我們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們便會為之奮斗,最終取得成功。
三、我愛閱讀: 魯班造鋸
1、 讀一讀。
魯班是我國春秋時期有名的工匠和發(fā)明家。相傳木工用的鋸,就是魯班發(fā)明的。
有一回,魯班領著大家建造一座宮殿,需要很多大木料,于是讓他的徒弟們上山去砍樹。當時還沒有鋸,砍樹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幾棵。魯班很著急,就親自上山去看。
山很陡,魯班抓住樹根和雜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劃破了,流出血來。
一根小草怎么會這樣厲害?魯班仔細一看,發(fā)現小草的葉子邊上有許多小齒。他在手指上試了試,一拉就是一道口子。這可提醒的魯班,他想如果用鐵打一把有齒的工具,在樹上來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嗎?
魯班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一試,果然又快又省力。
魯班就這樣發(fā)明的鋸。
后來,人們不斷改進,制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鋸。
2、想一想: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3、 討論:魯班是根據什么來造鋸的?
4、和同桌講一講魯班造鋸的過程。
5、魯班根據小草上的小齒便發(fā)明了鋸子,那人們還根據大自然中的哪些動植物及現象有了新的發(fā)明的?
6、請同學交流。
7、拓展:你想根據生活中的哪些特別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仔細想一想。
四、教師總結,布置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保惺芑ê⒆拥幕顫、調皮;想想花的學校釋什么樣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病⒁龑W生感受語言美,想想文中描繪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靈性、童真童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教師活動
一、復習導入:
2、檢查朗讀課文的情況。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分大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由回答,說話練習:
什么時候,花孩子會從無人知道的地方跑出來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樣子呢?
3、你在學校里最開心、最快樂是什么時候?
4、說說花孩子的媽媽是誰?
三、展示繪畫,指導朗讀:
1、請同學們把上節(jié)課布置大家畫的花的學校展示出來。
學生活動
1、開火車認讀本課生字。
討論交流,進行說話練習。
分大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談談自己的理解。
介紹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學校”。
自由閱讀信息窗的內容。
板書設計
花孩子沖出來美麗,活撥,可愛
急急忙忙
教學反思
詩歌的語言和所描繪的情境很能調動學生相關的情感體驗,因而我將教學重點放到感情朗讀課文上。讓學生走進課文,真正理解課文所描寫的意境,并從中讀出滋味。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吧、要、吃、多、這、樣、呢”9個生字。會寫“己、子、去、自”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從小要有自立、自強的思想,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課前準備
錄音、寫有生字的蘑菇小卡片、小黑板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直接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們喜歡哪些小動物,都知道它們有什么本領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小猴、小鴨、小鷹是怎么學會本領的。這節(ji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自己去吧》。(板書課題)
二、揭題引疑
1、讀課題。(指名讀)
2、看到課題,你們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或者想知道些什么?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師:同學們認真思考,大膽提問,問得真好!課文到底講的是誰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85頁,邊聽錄音邊想一想。
學生邊聽錄音邊想。
師:錄音里的叔叔朗讀得真好,你們想不想自己讀讀課文?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借助拼音拼讀。
學生自由讀。
師:下面同桌互讀互評。
學生同桌互讀互評。
師:剛才同學們很認真地在讀課文,到底讀得怎樣呢?誰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檢查?其他同學認真聽,當好小評委。
指名3個同學分小節(jié)讀,而后師學生共評。
師:同學們已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是否也能學好學生字。
出示小黑板(帶有拼音的學生字)
師:請大家自己讀讀小黑板上的學生字,邊讀邊想想這些學生字的讀音有沒有要提醒在家注意的地方?
學生邊讀邊想,而后提醒并帶大家讀。
師:看到同學們這么厲害,已經能讀準學生字的音,許多蘑菇寶寶忍不住跑了出來想考考你們。
貼出小蘑菇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采蘑菇的游戲。請大家聽好,你認識哪個字,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它,請采下蘑菇告訴大空。
學生做采蘑菇的游戲。
師:同學們真棒,很快便把蘑菇采光光了。在這里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其實,蘑菇上的字就是隱藏在課文里的學生字。接下來,請大家在學習小組里互相說說你會用哪些字組詞、說話?
學生先討論、后匯報。
四、總結
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就好像小猴、小鴨、小鷹它們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很多東西。誰來告訴大家,這節(jié)課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了些什么?課后,請同學們再認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著表演一下課文中小動物們的對話和動作。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學習8個生字,1個多音字,練習寫6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把握課文內容,了解對非洲兒童的捐助,不僅是瑞恩的個人行為,也是社會的行為。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感受世界大家庭的溫暖,并立志為世界慈善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教學重點:
1.把握課文內容,了解對非洲兒童的捐助,不僅是瑞恩的個人行為,也是社會的行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感受世界大家庭的溫暖,并立志為世界慈善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進行相關數據和資料的搜集。
教學準備:
詞語卡、《愛的奉獻》歌曲帶、“非洲兒童生活現狀和非洲缺水情況”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質疑。
1.板書課題,讀課題。
2.質疑:從這個題目看,文中可能會告訴我們一些什么呢?
(瑞恩的愿望是什么?實現愿望沒有?怎么實現的?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愿望?)
二、理清線索。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交流,解除心中疑問。
3.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向我們介紹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4.按課文的敘述順序,進行課文的復述。先在小組內進行,再在全班進行。
三、體會人物內心。
。ㄒ唬┑谝蛔匀欢。
1.指名讀。
2.看資料:非洲缺水情況和非洲兒童生活現狀。
3.體會:看了這些資料,你們有什么想說的?你們心里所想的就是瑞恩心里的感受。
。ǘ┑诙⑷匀欢。
1.分角色讀。
2.人物評價:你覺得瑞恩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從文中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佟叭鸲黠@得很激動,眼里充滿了淚水……”有同情心。
、凇八艘粋小時……犧牲了和家人一起看電影的時間……”吃苦耐勞、說話算數。
、邸叭鸲髂没亓舜杭境煽儐,父母又給了他5美元作為獎勵”學習成績好。
、堋敖涍^四個月的努力……”能持之以恒。
3.討論:
、贁夠這70美元是瑞恩一個人的功勞嗎?從哪兒看出的?(有家人的支持)
“媽媽和爸爸交換了一下眼神后說:‘如果你真的很想要70美元,你可以通過做家務來獲得!
“爺爺為了支持他的行動,特地‘雇’他撿松球……”
、诩胰藶楹尾桓纱喟70美元直接給他呢,何苦費這番周折?想想,他們是怎么想的`?
(對瑞恩的一種磨煉、考驗;也是對瑞恩的引導:任何愿望的實現都必須要付出辛勞。)
四、識字與寫字。
1.認讀。
①師:認一認卡片上的詞語,誰能當小老師帶著同學們讀。
募捐死亡威脅雇請報酬妮可轉載執(zhí)著
、谡J讀上述帶點的字。
③師:“著”有幾種讀音?讀一讀
“著”:著(zhù)作執(zhí)著(zhuó)
2.識記。
師:有什么好的記字方法,與大家一起來分享。
可以進行生字與生字、生字與熟字的比較記憶。
3.書寫。
注意:“亡”不要多加一點;“爽”,上下一樣寬。
五、作業(yè)。
從下面四項中,任選一項搜集相關數據:
②本班同學的零花錢及使用情況。
、燮綍r,同學捐款的來源。
④中國缺水情況。
第二課時
一、回顧引入。
瑞恩及他的家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70美元能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嗎?知道這個消息后,瑞恩怎么說?
2.指導朗讀:瑞恩說這句話時,會是什么表情?(堅定)
3.聽了他的話你有何想法?(或相信、或有些擔心)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理解反問句的意思:剛才有些同學表示懷疑,其實不光是你們,當時人們也有些擔心。從哪句話看出的?它的意思是什么?
2.70美元靠家人的支持,那這700美元又有誰的幫助呢?從哪兒知道的?
3.作業(yè)交流:其實,不光加拿大,而且我們中國也加入到了對非洲國家的援助行動中,請搜集了這方面相關數據的同學,向大家匯報匯報。
4.此時,你有什么想說的話嗎?放《愛的奉獻》歌曲,齊誦其歌詞。
四、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地輕聲朗讀。
2.你會在“瑞恩井”旁的木牌上寫些什么?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的?
3.改寫題目:如果要你給這篇課文改個題目,你準備擬個什么題?(《瑞恩一家的愿望》《全社會的愿望》《愛的奉獻》《一口井》……)
五、作業(yè)反饋。
1.談談你是如何搜集相關數據的,展示同學們的作業(yè)。
。ū景嗤瑢W的零花錢及使用情況;平時,同學捐款的來源;中國缺水情況等。)
2.看完大家搜集的資料后,你們想做點什么,有什么想說的呢?指導學生或以瑞恩,或以非洲的一個孩子,或以瑞恩家人,或以一位給瑞恩匯款的陌生人,或以某報紙的主編的身份,發(fā)表一分鐘演說。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故鄉(xiāng)教案08-13
語文《瀑布》教案06-11
語文閱讀教案07-22
語文的優(yōu)秀教案09-26
語文的優(yōu)秀教案精選05-04
語文教案12-22
語文教案(精選)08-12
語文教案12-25
語文天地教案07-28
語文關懷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