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大家做到心中有數(shù),及早準備教師資證考試面試復習,下面百分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下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高中語文》考試真題及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8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边@一能力發(fā)展要求側重達成的課程目標是( )。
A.積累·整合
B.感受·鑒賞
C.思考·領悟
D.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
2.某教材在選修“語言文字應用”模塊中設置了“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語”專題。下列作品與成語對應全部正確的是( )。
A.《離騷》:七月流火《陳涉世家》:鴻鵠之志
B.《醉翁亭記》:百廢俱興《扁鵲見蔡桓公》:諱疾忌醫(yī)
C.《莊子·秋水》:望洋興嘆《赤壁賦》:杯盤狼藉
D.《勸學》:鍥而不舍《孫權勸學》:豁然開朗
3.某教師在講完《游褒禪山記》之后,設計了“漫步山水,欣賞華夏風光”的課外閱讀專題,這一專題屬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選修系列中的( )。
A.語言文字應用
B.詩歌與散文
C.文化論著研讀
D.小說與戲劇
4.教師在講授完《寡人之于國也》后,要求學生注意“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這種句式的特殊性,并歸納同類用法的句子。下列語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項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佚之狐言于鄭伯日
D.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5.某教師在《我有一個夢想》一課結束后,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到圖書館查閱資料,了解美國黑人的歷史和現(xiàn)狀,在班里開展一個讀書報告會。對這一設計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積極利用課外學習資源,體現(xiàn)對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
B.體現(xiàn)綜合性學習,說讀結合,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C.培養(yǎng)學生恰當?shù)乇磉_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D.體現(xiàn)研究性學習特點,提高學生獲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6.某版教科書《林黛玉進賈府》的“研討與練習”后面有這樣一部分內容——“《紅樓夢》賈府主要人物關系表”,這些內容屬于教科書的什么系統(tǒng)?( )
A.練習系統(tǒng)
B.知識系統(tǒng)
C.選文系統(tǒng)
D.助讀系統(tǒng)
7.執(zhí)教《再別康橋》,小結時教師深情地說:“輕快、飄逸、清新,這是以徐志摩為代表的‘新月詩派’的特點。《再別康橋》我們就欣賞到這里。”然后話鋒一轉講起徐志摩飛機失事不幸遇難的故事,“徐志摩的一生就像他寫的另外一首詩《偶然》,‘你記得也好,最好忘掉,在這交匯時互放的光亮’,他雖然生命不長,但是今天我們和他詩歌的交匯,這展現(xiàn)的光亮,將永遠留在我們記憶當中!睂υ摻虒W環(huán)節(jié)評價不恰當?shù)氖? )。
A.教師小結時的深情和語言藝術,為詩歌意境的升華錦上添花
B.作為拓展型結束語,讓學生帶著津津有味的思考期待下節(jié)語文課
C.歸納完詩歌特點,以徐詩《偶然》作結,引發(fā)師生情感上的共鳴
D.一段好的結語就如一堂課的“鳳尾”,使教學過程在唯美中落幕
8.教師講解高中語文必修(3)《琵琶行》時強調全詩以秋江月夜為背景展開故事情節(jié)。為此教師又列舉寫月夜景色的詩句,下列詩句不能作為例子使用的是( )。
A.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B.春風何處好.別殿饒芳草
C.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D.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9.執(zhí)教《祝!芬徽n,教師讓學生思考:“速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有哪些動詞形象地凸顯出祥林嫂的坎坷經歷和悲慘遭遇?試著找出并簡要說說你的看法!睂υ摻虒W環(huán)節(jié)評價不恰當?shù)氖? )。
A.以描述人物命運的關鍵動詞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研讀文本
B.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積極肯定。就能步步深入,明確課文主題
C.該題簡單易操作.能充分調動學生獨立思考與討論答問的積極性
D.運用具體語言材料,引導學生品讀文本。符合小說教學規(guī)律
10.學習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第一課時,教師結語:我們學習了本文精彩的情節(jié)、動人的細節(jié),感受到人物生動的形象。形象的塑造,還離不開特定的環(huán)境。(PPT展示“草料場火光沖天。天空中大雪紛飛,山神廟血流滿地。完成性格與命運蛻變的英雄提槍而東……”的畫面)課文是小說中最具詩情畫意的一部分,環(huán)境描寫極具魅力,我們留待下節(jié)課學習。對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評價不恰當?shù)氖? )。
A.作為拓展型結束語,讓學生對下節(jié)課滿含期待
B.對本課時內容的概括,一語見地、簡潔精當
C.多媒體畫面的插入,使結束語時間長。顯得拖沓
D.教師從小說三要素的角度進行總結與延伸
11.閱讀《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實錄(片段),按照要求答題。
師:《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一作品本身的價值在哪兒?社會價值又在哪兒?能不能從這兩個角度思考.幾個人合作試著寫一段頒獎詞?
(同學們試寫頒獎詞——多媒體顯示其他新聞、作品的頒獎詞)
學生分小組交流頒獎詞:
小組1:因為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有著非凡的創(chuàng)造性,他作為記者多具有的正義感、使命感讓他的新聞報道突破零度報道的界限.正是他的正義感與使命感重新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人性與良知。
師:提一個小小的意見,頒獎詞重復出現(xiàn)了“正義感”與“使命感”,語言不夠簡潔。
小組2:因為他的報道突破了零度寫作的束縛,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詳細地描寫了奧斯維辛帶給我們的反思,喚醒了人們對歷史的銘記,對人性尊嚴的關注,對生命的希望。
小組3:通過環(huán)境及參觀者的細節(jié)描寫,再現(xiàn)了當年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恐怖氛圍,更重要的是,它從一個民族責任感的高度給人的心聲帶來極大震撼,其中體現(xiàn)出的希望,是人類歷史上不可缺乏的主旋律。
師:寫得好,相當完整,既概括了作品的創(chuàng)作手法,又突出了對人性的關注。
小組4:一篇不同以往形式的新聞報道,一篇發(fā)人深省的轟鳴.一篇有關二戰(zhàn)集中營的新聞報道.沒有什么新聞的背后是一則驚天動地的新聞。
師:非常有創(chuàng)意,F(xiàn)在老師展現(xiàn)一下我的頒獎詞——《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突破新聞“零度寫作”的原則,著眼細節(jié)。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在恐怖與快樂、戰(zhàn)爭與和平、歷史與現(xiàn)實的反差中,喚起人們對于災難的記憶、關于生命的思考、關于人性的自省。它的發(fā)表充分表現(xiàn)了一個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為新聞史上不朽的名篇。
師:我們今天學習了這篇課文,希望大家記住,《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一不朽的名篇,記住奧斯維辛!
對該教學實錄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學生用頒獎詞表達對課文的理解.強化了語言運用實踐
B.學生撰寫的頒獎詞并不十分確切,教師應系統(tǒng)講授頒獎詞撰寫知識
C.教師評價具體準確,有助于學生修正、完善學習成果
D.教師要求學生撰寫頒獎詞。不利于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偏移
12.閱讀《荊軻刺秦王》教學實錄(節(jié)選),按照要求答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戰(zhàn)國策》當中的精彩篇章《荊軻刺秦王》。自古以來,在中國燕趙大地,涌現(xiàn)出許多英雄豪杰,以及許多可歌可泣的悲壯的故事,難怪古人說“燕趙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此言不虛。荊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荊軻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很大。陶潛說他“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也就是說,他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卻流傳千年。司馬遷為其立傳,評價其“名垂千古”。在《史記》當中記錄荊軻的文字和《戰(zhàn)國策》中的記錄幾乎完全一樣,沒有什么改動,這不僅反映了史學大師司馬遷對這篇文章的喜愛,而且反映了司馬遷對荊軻的重視和偏愛。近代龔自珍贊揚荊軻“江湖俠骨”,荊軻身上的拔刀相助、誠信勇敢的俠義精神一直是我們民族精神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歷史,走近荊軻,一同感受荊軻慷慨悲歌的情懷。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文言文《荊軻刺秦王》。
下面對這個導人設計的評價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教師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將學生引入設定的情境氛圍中去
B.從文章題目人手。引入對課文的學習
C.以舊引新,自然過渡,激起學生好奇心
D.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為課文內容打下情感基礎
13.閱讀《雨巷》教學反思(節(jié)選),按照要求答題。
近幾年在優(yōu)質課評選中聽過不少老師講過這篇詩歌.但大多數(shù)老師把時間用在分析“雨巷”“我”“丁香”“油紙傘”等意象的象征意義及詩歌的主題思想上。雖說這樣的設計并無不妥.但總感覺這樣的課過于理性,對文本的解析過于清晰,詩的韻味大打折扣。而趙老師深諳詩歌創(chuàng)作鑒賞的規(guī)律,所以他的課堂很注重情境氛圍的營造。在舒緩憂傷的輕音樂中,老師如詩的導語一下子將學生引入了詩的境界:“暮春時節(jié),煙雨江南,有道是: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漫步江南的小巷,你的耳邊安靜了下來,只有細絲般的絲雨摩挲青石板的聲響,這個時候你的心里會涌起一種什么樣的思緒?撐一柄油紙傘,化身多情的江南才子,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戴望舒的雨巷,去品一品那番韻味!苯又谡故具@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后(課前學生已充分預習課文),通過大屏幕展示兩幅丁香的圖片,兩首描寫丁香的古詩,寥寥數(shù)語就厘清了丁香這個意象的象征意義,進而歸總出越是美的東西越容易凋謝的哲理,通過流星、曇花、海市蜃樓、夢等例子加以印證。問題的處理不蔓不枝,較好地解決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對該教學反思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詩歌教學應在情境渲染下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領會詩歌的意境、體會感情
B.情境教學法是詩歌教學最主要的教學方法
C.詩歌的藝術構思和表現(xiàn)手法不應該是課堂教學的重難點
D.語文課是開放的。同一內容可從多角度解讀
14.閱讀口語交際課“采訪”的教學反思(節(jié)選),按照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A]第一次上口語交際課,我參考了很多資料,結合單元重點和學生現(xiàn)狀,確定了教學方案。[B]為了營造“答記者問”的口語交際情境,我選取了六位學生做“發(fā)言人”,介紹學習經驗,其他學生扮演“記者”,采訪“發(fā)言人”。所有學生都寫出參與這次活動的體會。[C]課堂上,六位“發(fā)言人”的經驗介紹得很精彩,“小記者”們提問也很積極。第二天收完作業(yè),連平時最調皮的學生都寫了滿滿一頁,內容也很充實。這節(jié)課學生既交流了學習經驗,又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我心里很是得意。[D]晚自習時,我跟學習委員聊天。她說昨天的課很有趣,不過大部分同學都喜歡就另外的話題進行采訪,比如兒童輟學現(xiàn)象,中學生早戀問題等。我突然意識到,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不夠開放,只是在形式上給了學生空間。下一次。我應該和學生一起來設計口語交際的學習內容。
對畫線部分的分析,不準確的是( )。
A.教材要求和學情都是設計教學方案的重要依據(jù)
B.整個學習活動的設計具體、完整,具有可操作性
C.活動化的教學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D.教學內容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應該由學生來確定
15.閱讀《祝!方虒W實錄(片段),按照要求答題。
師:魯迅先生在小說里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這樣的祥林嫂,她善良、勤勞、樸實,一心想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換一種最起碼的“人”的生活,甚至于她以自由的喪失為代價,來換取在這世上活命,可她最終沒有逃脫“想做奴隸而不得”的這樣的命運。在魯鎮(zhèn)人們迎接新年、“歡樂祥和”的祝福的鞭炮聲中,寂然死去。這是她的悲劇,更是當時無數(shù)的跟她一樣的被壓迫的人們——沒有覺醒的人們的悲劇!跋榱稚﹤儭钡谋瘎!然而這場悲劇更深遠的意義在于:祥林嫂的被吃與“祥林嫂們”的吃人;“祥林嫂們的被吃”與“祥林嫂們”的吃人。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史,就是在這樣的輪回中繼續(xù)的:人們不斷被摧殘、被異化:進而在不自知中摧殘和異化著下一個不幸者。
幸運的是,在這樣一個時代,有魯迅這樣的斗士,他用自己的筆,作投槍作匕首,向這些封建思想發(fā)起了攻擊。他用自己的冷峻得近似手術刀般的如椽巨筆解剖這一個一個衰朽的靈魂。時間關系,我們今天就上到這里。老師現(xiàn)在給大家留一份作業(yè):(1)再讀課文,畫出文章中
“祥林嫂們”的言行,就是對他們的描寫,對他(她)們的精神世界做一次解剖。我們下節(jié)課重點分析這些人物形象和魯迅先生高超的寫作手法。(2)大家寫一段文字,“現(xiàn)代社會的‘祥林嫂”’,大家思考一下,現(xiàn)代社會有沒有“祥林嫂”?有沒有需要我們拯救的“祥林嫂”?要求重點寫出他們的靈魂。
對該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體現(xiàn)該教師追求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B.讓語文回歸生活,改變單一的作業(yè)設計模式
C.作業(yè)由易到難.有啟發(fā)性
D.作業(yè)形式多樣.能夠全面評價學生的能力
更多2016年教師資格相關真題推薦:
1.2016下半年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真題答案(完整)
2.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真題答案(完整)
3.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真題答案(完整)
4.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高中語文》考試真題及答案
5.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證《中學綜合素質》真題及答案(完整)
6.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幼兒綜合》真題答案(完整)
7.2016上半年《小學綜合素質》教師資格考試真題及答案
8.2016年3月份教師資格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幼兒)
9.2016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10.2016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及答案(幼兒保教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