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生物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教學計劃
光陰如水,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那么如何輸出一份打動人心的教學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一生物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一生物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教學計劃 1
一、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對象的分析
(1)教學內(nèi)容分析:
“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是蘇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本節(jié)內(nèi)容不僅是學生學習生物體結構層次知識的起點,是學生學習細胞分化形成組織、生物體組成等的基礎,而且是學生理解生物體的多種生命現(xiàn)象,認識生物體的多項生命活動的基礎。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理解有關細胞的知識是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基礎。基于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細胞知識,在學習水平上有些難度,所以我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課時處理即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進行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理論學習第二課時嘗試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第二課時著重嘗試制作臨時玻片標本,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增強學生對植物細胞的結構的感性認識。這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技能,而且激發(fā)出學生對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2)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知識水平有限,認知能力和思維想象力都具有局限性。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對抽象,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制作臨時玻片標本,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細胞,是提高學生感性認識的必經(jīng)之路。這樣會加深學生對細胞的認識和理解。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2.練習鞏固顯微鏡的使用。
3.知道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二)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植物細胞》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能力和進一步操作顯微鏡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協(xié)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理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2、制作臨時玻片標本。
難點:制作臨時玻片標本
四、教學策略
本節(jié)課本著體現(xiàn)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教學理念,力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探究性和自主性,利用實驗教學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改變以往由教師演示學生照做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邊巡視邊指導。引導學生圍繞實驗的方法步驟提問、思考,還采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觀察思考、分析討論交流從而自己得出結論,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五、課前準備
學生:自帶洋蔥
教師:清水,稀碘液,鑷子,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照片展示)
六、教學過程
(一)前提診測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植物細胞的結構有哪些?
生: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液泡
生: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膜、葉綠體、液泡(學生回答)
師:同學對植物細胞的結構掌握比較準確。植物細胞具有這樣的結構,同學們想不想親自來觀察一下它的形態(tài)結構呢?(學生回答想)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玻片標本來觀察植物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教師由此引入新課。
(順勢引導學生知道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要借助顯微鏡來觀察,由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復習顯微鏡的操作方法。播放錄象展示過程。)
(二)學生實驗
(實驗目的:制作植物細胞的臨時玻片,學習制作臨時玻片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驟;練習鞏固顯微鏡使用;更真實的認識植物細胞的.結構。同時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學習的興趣。)
1、理論指導
師: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要求,熟悉實驗步驟。(如果需要的話教師要做演示)
生:認真閱讀實驗過程,在頭腦中初步形成操作程序。
2、動手操作(實驗步驟)
(教師事先分好實驗小組,各小組選出組長,組長在實驗前明確實驗任務。這樣體現(xiàn)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1)擦拭蓋玻片、載玻片。
(2)在載玻片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
(3)取材。(要求:用紫色洋蔥鱗片葉為材料時,可直接撕取紫色的鱗片葉外表皮。撕取的洋蔥鱗片葉表皮不宜過大,以長、寬約為0.5為宜。)
(4)放置。(注意生物材料不要重疊,重疊時要用鑷子展平)
(5)蓋蓋玻片。(注意先讓蓋玻片的一側接觸載玻片,然后慢慢放下。)
(6)染色。(用無色洋蔥為材料時,觀察前需進行染色。染色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然后用干凈的吸水紙將標本擦拭干凈。)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邊巡視邊指導。注意觀察各小組的操作情況,把各小組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記錄,并加以點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還要注意協(xié)調各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關系。尤其是在操作(3)(4)(5)(6)步驟時,學生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要求各組的組長及時發(fā)現(xiàn)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聯(lián)合組員共同探討解決問題。——教學片段展示)
(三)觀察。
師:讓各小組之間互看互評,記錄評價結果。然后各組代表匯報實驗結果,匯報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生1:沒有觀察到細胞結構。
(教師追問原因,評價小組幫助解決:要求制作玻片標本時生物材料是薄而透明的,蓋玻片、載玻片重疊造成光線較弱,影響觀察。)
生2:觀察的細胞結構不夠清楚。
(教師追問原因,評價小組幫助解決:染色不夠充分,顏色較淡影響效果。)
生3:我們看到的細胞結構與上節(jié)課學的不同,它的形態(tài)是近似圓形,中間透明周圍較暗。
生4:不對,我們看到的細胞結構與上節(jié)課學的細胞結構相似。
(教師把問題推給學生,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得出結論。注意引導學生如何區(qū)分氣泡和細胞!虒W片段展示)
....
師:小結并簡評。
通過觀察,互看互評,學生會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然后經(jīng)過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能得到調動,以致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
(四)畫圖
師:找一名學生畫一個完整的植物細胞圖,簡評。
生:畫圖,注明結構名稱。
初一生物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教學計劃 2
知識目標:
1、嘗試制作洋蔥表皮臨時玻片標本。
2、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
3、識別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及功能。
科學素養(yǎng)目標:
1、通過讓學生嘗試制作臨時玻片標本,提高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問題的能力。
2、重點:說出植物的細胞各部分基本結構的主要功能。
課前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及用具:洋蔥鱗片葉、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刀片、鑷子、滴管、碘液、干凈的紗布等。
2、植物細胞結構掛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是由眾多的生物體組成如動物、植物等等,這些生物體究竟是由什么構成的呢?
1665年英國學者胡克用他自己設計的.顯微鏡觀察了軟木(櫟樹皮)的薄片,發(fā)現(xiàn)有許多類似蜂巢的封閉狀小室,就把它稱作細胞。后來,人們就逐漸認識到,所有的動植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那么,今年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植物細胞的結構。
板書:植物細胞的結構。
二、實驗制作
四人一組,指導制作臨時裝片
1、制作玻片標本
用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在載玻片滴一滴清水,將洋蔥葉向外折斷,用刀劃成長寬各0。5cm左右小格,用鑷子從小格的一角撕起,盡量不帶葉肉,放在載玻片清水中,用解剖針使其展平,蓋上蓋玻片(由清水一邊開始慢慢壓下,盡量減少氣泡的產(chǎn)生)。
2、染色
從一蓋玻片一側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重復2—3次。
3、觀察(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目標后,再用高倍鏡觀察)。
三、新授
1、請學生自己講述所觀察到的細胞形態(tài)和結構。
2、置疑。
同學們互相討論一下,你們觀察到的細胞有無共同之處?
出示掛圖講述植物細胞具有的一般結構。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板書)。
3、置疑細胞的這些結構有什么樣的功能?
細胞壁:位于植物細胞的外層,質地堅韌,保護細胞內(nèi)部結構和維持細胞形態(tài)的作用。(板書)
細胞膜:控制細胞內(nèi)外物質進出(板書)
細胞質: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板書)
如葉綠體與光合作用有關線粒體與呼吸作用有關,除此以外,成熟的植物細胞還具有大的液泡,液泡內(nèi)充滿細胞液,其主要成分是水,人們切西瓜或其他水果時流出的汁液就是液泡中的細胞液。
細胞核:近似球形,由核膜包被,核膜上有許多小孔使核與質既分隔又相互連通。(板書)
小結:從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來看,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四、練習
1、結合顯微鏡中觀察的內(nèi)容,畫出植物細胞結構圖。
2、討論:洋蔥表皮細胞中含有葉綠體嗎?
3、課本P29頁思考題
五、整理
清理用具和材料。
六、課外作業(yè)
1、實驗報告冊P2頁的內(nèi)容。
2、探究植物葉的表皮細胞是否含有葉綠體。
【初一生物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生物教案-細胞的結構和功能05-20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公開課教案02-17
細胞的基本結構07-06
《生命體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單位---細胞2》教學設計01-02
蘇教版初一生物多細胞生物體的組成教學計劃07-15
初一上冊生物細胞分化形成組織教學計劃05-23
2016年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生物化學》熱點:核酸的結構和功能05-04
生物單細胞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