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模板(通用14篇)
音樂教學是文化的學習,那么小學音樂的教學設計應該要怎么進行呢?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模板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歌曲《詠鵝》,感受樂曲中描繪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
2.引導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
3.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意識和想象力。
教學重點
體會歌曲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用優(yōu)美的歌聲來表現(xiàn)歌曲,并邊唱邊演。
教學難點
了解休止符號和反復跳躍記號。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鍛煉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
教學準備
琴、多媒體、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謎語
頭 戴紅 帽 子,
身 穿白 袍 子,
腳 蹬紅 靴 子,
唱 歌伸 脖 子。” 學生猜(謎底——鵝)
(二)講故事
通過圖片配合,講訴唐代詩人駱賓王在7歲時創(chuàng)作《詠鵝》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詞。
在唐代貞觀年間,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叫駱賓王。他讀書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歲的時候呢,就顯示出了不同凡響的文學才華。7歲的小駱賓王很聰明,每當老師提出問題時他都是很積極的'回答問題,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準確,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鼓勵和夸獎。有一天放學后,小駱賓王和小伙伴們相約到小河邊玩耍。在河面上他們看到了一群鵝,別的小朋友看到鵝后,他們都歡呼雀躍,有的跳了起來,有的學著鵝走路時的樣子,有的學著鵝的叫聲,有的則伸出手指數(shù)著他們到底有多少只。小駱賓王卻不同,他認真、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鵝,看到了鵝白白的羽毛,紅紅的腳掌,閃動著水波,在藍天的照耀下,顯得特別好看。洛賓王太喜歡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寫下了一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波清波。
(三)1.朗誦背誦詩歌《詠鵝》。
2.簡單講訴詩歌里面的含義內(nèi)容。
大白鵝呀大白鵝,你彎曲著脖子仰天歡叫,潔白的身軀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紅的和腳掌波動著清清的水波。
(四)1.聆聽歌曲,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內(nèi)容。
2.讓學生簡單了解休止符和樂曲中的反復跳躍記號。
3.學唱歌曲,由老師領唱學生跟唱。
(五)邊唱邊演
要求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邊唱邊演《詠鵝》。
(六)拓展
欣賞其他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同名歌曲《詠鵝》,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2
教學內(nèi)容:
1、歌曲“上學歌”學唱;
2、綜合訓練
3、欣賞:快樂的一天
教學目標:
1、熟悉學生情況,建立課堂常規(guī)。
2、通過學唱《上學歌》和欣賞《快樂的一天》,培養(yǎng)學生聽音樂與唱歌的良好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指導學生聽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并能自編簡單的動作,表現(xiàn)《上學歌》活潑愉快的情緒。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緒,能通過演唱表現(xiàn)出歌曲的情緒。
教學難點:
感受樂曲情緒,能自編動作表現(xiàn)出音樂的情緒。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培訓(歡迎同學們來到音樂世界學習音樂)
1、老師先講今后上音樂課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兩腳平放在地上,不要亂動,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確的發(fā)聲。書放在樂椅的`扶手上,今后帶一只筆一塊橡皮,不要在帶其他東西。要愛護音樂書這個朋友。再請學生自己說一說今后應怎樣表現(xiàn)。(調(diào)動積極性,自己感受到應遵守的紀律和要求)
2、發(fā)聲動作應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全體起立,跟老師找到雙手放的位置,放的方式,再跟老師體會吸氣和呼氣的變化,引導學生自己找到腹部變化的規(guī)律。
跟教師練唱小樂段,感受正確發(fā)聲方法的運用。
(第12頁發(fā)聲練習曲,譜例略)
3、進教室的要求:聽音樂并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自編動作邊做邊走到自己的位置。
聽音樂練習
將學生帶到教室外練習,看誰做的好。
二、新授
1、導入:
“同學們,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學,高興嗎?那誰能說一說你的這一天是怎樣過的,你都經(jīng)歷了那些事。”
“好,接著,我們來聽一首“快樂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聽音樂的第一段“早早起”
請生說一說這一段聽過后有何感受
看圖,這一段表現(xiàn)了小朋友早晨起來的情景,請生根據(jù)音樂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邊聽邊用動作表現(xiàn)。
“早晨起床后應該做什么?”“上學去”“這時你的心情怎樣?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聽第二段,請生邊聽邊做動作表現(xiàn)。
“那么在上學途中,有一個小朋友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4、學唱《上學歌》
、 教師范唱歌曲,請學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
、 讀歌詞,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 跟琴唱歌詞,注意情緒,要活潑歡快。
歌曲處理:
中速、充滿朝氣地演唱。
“太陽天空照,花兒對我笑,” 連貫舒展
“小鳥說:早早早” 輕松、親切、富有彈性
“我去上學!瓙蹌趧印 情緒飽滿、富有激情、
節(jié)奏明快。
“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 堅實有力,表現(xiàn)出決心
注意以上幾點,教師范唱后,學生練唱。
請同學根據(jù)歌詞給歌曲編舞蹈,
邊唱邊跳,看誰表演的好。
5、分別聽“來學習”、“做游戲”、“放學了”、“靜靜睡”,
并請生邊聽邊根據(jù)樂曲情緒、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做相應的動作。
聽后,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段的情緒是怎樣。
6、完整復聽樂曲,并做動作。演奏到“上學歌”處齊唱,做動作。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上學歌”,也欣賞了“快樂的一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好好學習;長大立功勞;養(yǎng)成良好習慣;熱愛學習等)
希望同學們今后向歌曲唱的那樣好好學習、快快樂樂。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在歌唱中探索與領略大自然的魅力,以此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環(huán)境的深情厚愛。
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歌曲學習感受三拍子的韻律美。
。ㄈ┻^程與方法:通過模仿、創(chuàng)編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音樂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教學重點】
1、學習這首融詩、畫、音樂為一體的歌曲。
2、對學生進行鑒賞能力及情感表達的培養(yǎng)。
【教學難點】
1、學會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 ”,及漸強、漸弱的在歌曲中的表達。
2、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jié)奏和附點四分節(jié)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海洋擁有千變?nèi)f化的風貌。時而寧靜如鏡,時而狂瀾拍岸。今日,我們一同踏上一場視覺與聽覺的旅程,沉浸于大海的壯麗之中。請你們閉目凝神,全心投入大屏幕所呈現(xiàn)的畫面與聲音。
1、學生安靜地聽大海的各種聲音。(播放課件)
2、師提問:同學們,我們聽到了什么聲音?都看到了些什么? 能不能給我們模仿一下大海的聲音和波浪的樣子?
3、學生回答,并模仿。
4、教師:浩瀚無際的大海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有飛翔的海鷗、翻滾的浪花、游弋的小魚、跳躍的小蝦,以及一片金黃的沙灘,同學們是否渴望親身體驗這份海洋的浪漫氛圍呢?讓我們閉上眼睛,隨著悠揚的音樂,一同踏上心靈之旅,去海邊感受這份寧靜與自由吧。(伴隨音樂欣賞大海的圖片)。
二、欣賞小提琴獨奏《大海》
1、師:金色的海岸線蘊含著無窮的魅力,浩瀚無垠的海洋讓人心曠神怡,翱翔于空中的海鳥令人應接不暇。不久前,我們一起領略了海洋的各種迷人風光。然而,海洋在不同的時刻是否總是保持同一模樣呢?(生回答)。
2、欣賞小提琴獨奏《大!,結合欣賞梵高名畫《海濱的漁船》。
3、大海給人的感覺就是美,許多的畫家都曾以大海為主題進行繪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著名繪畫大師梵高為我們帶來的《海濱的漁船》,下面,我們一邊欣賞樂曲,一邊欣賞名畫,感受一下由樂器所描繪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師提問:這是什么樂器?( 小提琴)
4、學生回答后,師介紹小提琴,讓學生了解“獨奏”這一形式。
5、師:小朋友們,這么美的樂曲如能配上充滿感情的詩朗誦會更美。(引導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朗誦《大!愤@首詩歌)
三、學唱歌曲《大海》
1、再次欣賞歌曲《大海》
要求: 靜靜的聆聽,在腦海中想象大海。
2、師范唱歌曲《大!
要求:打著拍子,搖晃身體。
3、用“嗚”來模唱歌曲旋律。
要求:學生在哼唱的過程中可做一些身體搖擺等的動作,積累三拍子的.感覺。
4、有節(jié)奏地讀歌詞。
要求:拍手拍肩,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規(guī)律。
重點解決:太陽 月 亮也 睡在 里邊。
5、教師示范拍擊附點節(jié)奏,學生模仿練習。
6、再次欣賞歌曲
要求:學生小聲哼唱旋律。
7、隨教師伴奏,學生輕聲跟唱歌曲。
⑴師:同學們跟唱得很棒,有沒有感覺不會唱的地方?我們一起學一下。(學生指出,師生共同解決難點)
、谱寣W生面說說歌曲唱了什么?啟發(fā)學生理解歌曲意境。
、菐煟簞偛盼覀冎懒舜蠛S袝r風平浪靜,有時巨浪翻滾,現(xiàn)在我們能不能試著用動作來表現(xiàn)出來。
注意:聽老師彈的琴聲,完整地唱一遍,加上波浪形手勢。
、攘Χ扔浱枴癴 ”強的應用。
師:這是什么力度記號?
師:確實很棒!這指的是表現(xiàn)強烈力度的音樂標記。要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以《大!愤@首歌為例。在《大海》這首歌曲中,哪一句適合采用強烈的力度演唱呢?請記住,這個回答并沒有直接引用原文,而是基于原始內(nèi)容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寫,以達到題目要求的原創(chuàng)性。
師:讓我們來唱一唱這一句吧。
注意:“f ”表示強力度,并非要大聲唱。
8、完整的唱歌曲《大海》
9、跟音樂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注意:體會大海的大和美,并要求有起伏,有強弱變化地演唱歌曲。(可讓學生邊唱邊動手畫一畫心中大海的樣子)
四、加深理解,拓展思維。
1、教師:同學們,我們通過悅耳的歌聲與旋律,抒發(fā)了我們對海洋的無盡熱愛與憧憬。海洋也有許多話語想要與我們分享,讓我們一起傾聽海洋的訴說。
2、出示:垃圾遍地的海邊和化學污染的海面圖片
3、師問:這也是海,但這美嗎?為什么會這樣?大海想告訴我們什么?
4、學生討論回答。
五、師總結
這節(jié)課,通過聆聽小提琴的獨奏、觀賞精美的圖片與名畫,我們能深入地感受到海洋的壯麗與美麗。在動人的歌聲中,我們領悟到對海洋的珍視與保護至關重要,唯有如此,海洋的自然之美方能永存,持續(xù)地向世人展現(xiàn)其無盡的魅力。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4
一、考試目的
通過本次音樂考試,旨在評估學生在音樂理論知識、聲樂演唱、樂器演奏等方面的學習成果,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同時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促進音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二、考試原則
1. 公平性:確?荚噧(nèi)容和評分標準對所有學生公平一致。
2. 全面性:考核內(nèi)容覆蓋音樂理論、聲樂、節(jié)奏感及樂器演奏等各個方面。
3. 激勵性:通過考試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鼓勵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
4. 教育性:考試不僅是評價手段,也是教學過程的一部分,應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三、考試內(nèi)容與形式
1. 音樂理論
知識點掌握:包括五線譜的閱讀、基本節(jié)拍的`認識、簡單樂理知識等。
考核方式:書面測試,選擇題和填空題形式。
2. 聲樂演唱
歌曲選擇:由學生自選一首適合自己音域的歌曲進行演唱。
表演形式:個別面試或小組合唱,視年級和班級情況而定。
3. 樂器演奏
樂器范圍:包括但不限于鋼琴、吉他、小提琴等學校音樂課涉及的樂器。
曲目要求:學生需準備一段時長不少于兩分鐘的樂器獨奏。
4. 創(chuàng)意表現(xiàn)
內(nèi)容設計:鼓勵學生展示音樂創(chuàng)作、編曲或音樂劇表演等創(chuàng)意項目。
評價標準:創(chuàng)意性、完成度以及表現(xiàn)力作為主要評價指標。
四、考試時間與地點
1. 時間安排:考試將在秋季學期末的前兩周內(nèi)進行,具體時間根據(jù)學校日程安排另行通知。
2. 地點選擇:知識考試在學校教室進行,聲樂與樂器演奏在音樂室或禮堂進行。
五、評分標準與反饋
1. 評分方法:結合老師評分與同學互評,確保評價的多元性和公正性。
2. 成績反饋:考試結束后一周內(nèi),將學生的分數(shù)和老師的評語反饋給學生和家長。
六、備考指導
1. 知識復習:定期進行音樂理論知識的梳理和練習,提供復習資料和模擬試題。
2. 技能訓練:聲樂與樂器演奏需要持續(xù)的日常練習,建議制定個人練習計劃。
3. 創(chuàng)意指導:對于參與創(chuàng)意表現(xiàn)的學生,音樂老師將提供至少兩次的面對面指導。
七、考試流程
1. 考前準備:學生需攜帶音樂教材、樂器等必需品,并確保精神狀態(tài)良好。
2. 考試進行:按照公布的考試順序和時間表,準時參加各項考核。
3. 考后事宜:學生需保持考場整潔,樂器和相關物品及時歸位。
八、特別注意事項
1. 健康安全:考試期間,注意個人衛(wèi)生,遵守學校防疫規(guī)定。
2. 紀律要求:嚴格遵守考試紀律,保持安靜,尊重他人演出。
3. 緊急情況:如遇突發(fā)情況,保持鎮(zhèn)定,聽從監(jiān)考老師的指揮。
九、總結與表彰
1. 成績分析:考試結束后,將對成績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總結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
2. 表彰優(yōu)秀:對在音樂考試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進行表彰,鼓勵音樂特長生的發(fā)展。
十、附件
1. 考試日程表:詳細列出每項考試的具體時間和地點。
2. 評分細則說明:對評分標準進行詳細說明,確保學生和家長清晰理解。
通過以上方案的實施,我們期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并在音樂領域培養(yǎng)出更多的興趣與才能。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5
一、前言
隨著教育多元化的發(fā)展,音樂教學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了全面評價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特制定本秋季學期小學音樂考試方案。通過本次考試,旨在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其音樂鑒賞與表現(xiàn)能力,同時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促進音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二、考試目標
1. 評估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 檢驗學生的音樂實踐技能和表現(xiàn)力。
3. 了解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4. 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三、考試內(nèi)容
1. 知識測試
涵蓋音樂符號、節(jié)奏、旋律、和聲等基本樂理知識。
2. 聲樂表現(xiàn)
包括歌曲演唱、音準控制、節(jié)奏感及表情傳達等。
3. 樂器演奏
根據(jù)年級不同,選擇適宜的'樂器進行基礎演奏能力的考核。
4. 音樂創(chuàng)作與欣賞
通過簡單的旋律創(chuàng)作、歌詞填寫或音樂作品分析等形式進行。
四、考試形式
1. 書面測試
采用閉卷形式,考查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2. 實踐操作
通過實際操作,考察學生的聲樂和樂器演奏技能。
3. 口頭考核
以面試的形式,考察學生的音樂欣賞和即興創(chuàng)作能力。
五、考試時間與地點
1. 書面測試:秋季學期末最后一周,各班級教室。
2. 實踐操作:秋季學期末倒數(shù)第二周,音樂教室或指定場所。
3. 口頭考核:結合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進行。
六、評分標準
1. 知識測試
滿分100分,占總成績的30%。
2. 聲樂表現(xiàn)
滿分100分,占總成績的30%。
3. 樂器演奏
滿分100分,占總成績的20%。
4. 音樂創(chuàng)作與欣賞
滿分100分,占總成績的20%。
七、考試準備
1. 教師需提前一周完成考試內(nèi)容的擬定,并對學生進行考前指導。
2. 學生應復習音樂理論知識,加強聲樂和樂器練習,積極參與音樂欣賞與創(chuàng)作活動。
3. 學校需確保考試場所的音響設備完善,創(chuàng)造良好的考試環(huán)境。
八、安全與紀律
1. 考生必須遵守考試紀律,嚴禁作弊。
2. 保持考場安靜,不得隨意走動或交談。
3. 考試中如遇特殊情況,應立即向監(jiān)考老師報告。
九、成績公布與反饋
1. 考試結束后一周內(nèi),由音樂教師完成成績統(tǒng)計,并公布。
2. 教師應對考試結果進行分析,為每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反饋與建議。
3. 家長會期間,將考試成績和表現(xiàn)反饋給家長,共同關注學生的音樂成長。
十、后續(xù)提升計劃
1. 教學調(diào)整
根據(jù)考試結果,教師將對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進行調(diào)整,以強化學生在音樂領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2. 個別輔導
對于成績較低的學生,安排額外的輔導時間,提供一對一的教學支持。
3. 家校合作
增強家校聯(lián)系,鼓勵家長參與孩子的音樂教育過程,共同營造良好的家庭音樂環(huán)境。
4. 激勵機制
設立音樂小達人稱號,對音樂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給予表彰,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5. 定期音樂會
每學期舉行至少一次音樂會,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提高自信心和舞臺表現(xiàn)力。
十一、附加條款
1. 本方案由音樂教研組負責解釋與修訂。
2. 本方案自發(fā)布之日起執(zhí)行,如有變動,將及時通知全校師生。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6
教學內(nèi)容:
1p唱:《樹葉兒飄飄》
2p動:露一手“繪畫創(chuàng)作”
教學目標:
1p優(yōu)美地演唱《樹葉兒飄飄》,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p能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設畫面,嘗試創(chuàng)作的樂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3p初步掌握全音符的時值。
教學重點:
1p優(yōu)美地唱歌。
2p掌握全音符。
教學難點:
1p歌曲的難點是切分音。
2p根據(jù)想象創(chuàng)設畫面。
教學用具:
鋼琴,音響資料,錄音機,頭飾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p播放歌曲《小樹葉》,學生進入音樂教室,并哼唱歌曲。
2p提問:你們還記得這首歌嗎?學生回答。
3p師:是呀,這是我們在一年級學的《小樹葉》,秋天到了,樹葉就會離開大樹媽媽,飄落下來,今天我們又要來學一首關于秋天樹葉飄落的新歌《樹葉兒飄飄》。
。ǘ┬赂杞虒W
1p朗讀歌詞,理解歌詞內(nèi)容
2p解決節(jié)奏難點:切分音
3p聽唱法學唱歌詞
4p指導學生唱出節(jié)奏的韻律
5p仔細聆聽范唱
6p優(yōu)美地演唱這首歌
7p認一認:全音符
8p請學生戴上頭飾,分角色配樂朗誦
9p請學生戴上頭飾,分角色表演
。ㄈ┞兑皇
1p提供素材,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
2p在《樹葉兒飄飄》的音樂聲中,學生以"美麗的秋天"為題,開始創(chuàng)作想象畫
3p交流觀賞作品
4p請學生利用雙休日收集樹葉,制作書簽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7
教學內(nèi)容:
1.學唱歌曲《粉刷匠》。
2.做歌曲《粉刷匠》的歌表演。
教學目標:
1.學會用輕松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粉刷匠》。
2.通過做《粉刷匠》的歌表演動作,表達對勞動的喜愛心情。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表演才能。
教學進程:
1.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相互問好。
2.講故事導入歌曲《粉刷匠》的學習。
3.聆聽歌曲,并說說歌曲的演唱情緒是怎樣的。
4.有表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
5.學唱歌譜。
6.代詞入曲。
7.跟琴伴奏,用愉快歡樂的`歌聲演唱歌曲《粉刷匠》。
8.設計歌表演動作。
A: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
雙手放在胸前,然后放下,右手做一次左右刷的動作后,雙手向上打開。
B: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雙手做拱形的向下動作后,右手做一次左右刷的動作后,雙手再次向上打開。
C:刷了房頂有刷墻,刷子飛舞忙。
右手做后刷和前刷動作后,雙手做抱球的左轉與右轉動作。
D: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
右手食指指向自己的鼻子,雙手做向前旋轉動作后,兩手大拇指伸開,另外四指握緊,做兩手貼在一起的動作。
9.分組進行歌表演,師生就歌表演展開評述。
10.老師小結。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8
教學內(nèi)容:
1、唱《木瓜恰恰恰》
2、聽《快樂恰恰恰》
教學目的:
1、能用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并在學唱過程中感受歡快、熱烈的情緒。
2、認識二分音符并能在實際演唱中唱準時值。
3、了解印度尼西亞的相關文化。
4、在欣賞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享受到熱情奔放和歡快詼諧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體驗,并且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
活潑歡快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弱起小節(jié)、節(jié)奏XX的演唱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滿印度尼西亞特色的民歌,歌曲輕快活潑,讓人聽了不禁想起陽光明媚的海灘和熱情好客的當?shù)厝。旋律簡單易記,多采用同音和模進等傳統(tǒng)技巧,讓人聽后深深被其吸引。這首歌書寫了人們在水果灘邊的歡樂場景,其中有叫賣聲、選購聲、品嘗聲,還有人們對于水果的夸贊,整個場景溫馨而熱鬧。節(jié)奏規(guī)整,以XXOX.XXXXX.OX00O為基調(diào),更加凸顯出了舞曲風格。聽著這首歌,仿佛能感受到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熱情與活力,真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動聽的民歌。
這首歌曲的旋律輕松明快,充滿活力與熱情。特別是在其中加入了“恰恰恰”的舞蹈節(jié)奏,更為恰恰舞的特點添上了一筆生動的描繪。歌曲的第十一小節(jié)是一個不完整的小節(jié),并和最后一小節(jié)的時值相加構成了這個不完整的小節(jié)。
教具準備:
課件(或錄音機、磁帶、圖片和自制卡片)。
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
1、學生聽音樂拍手進教室,師生問好
2、出示世界地圖。介紹中國在地圖的位置,引出印度尼西亞國家。
3、簡介印度尼西亞國家
二、綜合練習
1、律動《小火車》(出示印度尼西亞水果豐收的圖片)
導言:印度尼西亞是盛產(chǎn)水果的國家,每年都會舉行水果節(jié)。你們想去嗎?讓我們乘上火車出發(fā)吧!
2、初聽歌曲《木瓜恰恰恰》
導言:看,我們已經(jīng)到了印度尼西亞。哇,當?shù)氐娜硕酂崆榘!他們唱著歌,跳著舞歡迎我們的到來。
3、大家好,我們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當?shù)氐淖彘L非常歡迎我們的`到來。不過,他們也有一些要求。只有完成以下幾項任務的小朋友才能參加水果節(jié)。希望大家認真完成任務,獲得參加水果節(jié)的資格哦!
聽音樂,想一想,在樂曲中出現(xiàn)恰恰恰的地方可以做什么動作?看誰想的多,看誰跳的美?
a、第一項任務是學生聽樂曲在“恰恰恰”的地方律動。
師:祝賀你們出色完成了第一項任務。(掌聲)
b、出示一只裝滿各種水果的籃子,每中水果上有一種節(jié)奏,分別是:
×―×× ×× ×× ×. ×(四種水果)
師:籃里的節(jié)奏有哪些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引導學生復習后面四種節(jié)奏.)并引出新授二分音符×―
師:瞧,這是什么?……引出第二項任務
聽節(jié)奏,拿水果
師:老師打節(jié)奏,小朋友聽一聽是什么水果的節(jié)奏,就拿什么水果。
XX│X.XXXXX │X -│(帶領學生讀一讀)(表揚)
給剛才聽到的節(jié)奏譜用水果名創(chuàng)編一句話
c、第三項任務
。ㄏ纫龑W生說一說各種水果名稱,再進行創(chuàng)編。)
三、歌曲學習
導言:太棒了,小朋友們已經(jīng)成功的完成了印度尼西亞人民交給你們的任務。我們?nèi)⒓铀?jié)嘍。牳枨霭l(fā))
1、出示水果集市圖片
(說一說,有哪些水果.了解印度尼西亞是水果之國,水果品種繁多)
2、出示歌曲
師:瓜農(nóng)們一邊賣瓜一邊唱著歌,他們是多么開心呀,讓我們也來學一學這首歌。
3、看歌片,發(fā)現(xiàn)這首歌曲的節(jié)拍與原來所學歌曲的節(jié)拍有什么不同?
(學生發(fā)現(xiàn)第一小節(jié)只有1拍,最后小節(jié)只有三拍)
師講解弱起小節(jié)該怎樣演唱,再聽歌曲,邊聽邊感受
4、讀一讀
5、唱一唱(齊唱再變換形式演唱)
6、創(chuàng)編歌詞
引導學生用其他水果名創(chuàng)編歌詞唱一唱。
7、用新歌詞表演唱(邊唱邊跳)
四、欣賞樂曲《快樂恰恰恰》
師:剛才小朋友們用多種形式愉快的表達了今天參加印度尼西亞水果節(jié)的快樂心情,下面我們再聽另外一首同樣表達歡快情緒的“恰恰恰”舞曲。讓我們動起來,跳起來吧!
五、下課:律動《小火車》
師:快樂的旋律響徹云端,幸福的步伐躍動心間。小朋友們與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新朋友一同唱響歡樂之歌,共同跳起歡快的舞蹈。此時此刻,讓我們一同說聲再見,開啟小火車回到家中!
教學反思: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節(jié)以欣賞切入的情景式音樂課。以歡快、活潑的旋律唱出了賣瓜人的喜悅心情。由于歌曲運用了恰恰恰的弱起節(jié)奏以及連續(xù)的切分節(jié)奏,給歌曲的演唱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本單元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了解世界個地的地理風貌和風土人情。我采用了課前欣賞拉丁舞表演,使學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恰恰舞的歡快的韻律,通過無目的的聽賞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此基礎上展開話題直接進入歌曲的教學。了解恰恰舞的起源,并進一步熟悉歌曲音樂,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習歌曲的興趣.在教學歌曲這一重點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啟發(f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體驗,通過情景式的解析歌詞,使學生不僅了解歌詞內(nèi)容,更明白了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并把音樂知識的教學靈活滲透到歌曲的情緒表現(xiàn)中,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歌曲。尤其是在拓展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搜集了歌曲《賣報歌》《賣湯圓》等兒童歌曲,運用視聽結合的手段,更明確地使學生了解了“并大大激發(fā)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掀起一陣小小的高潮,從而使歌曲的演唱技能進一步得以提高。通過為歌曲設計打擊樂伴奏,達到渲染課堂氣氛的目的結束本課。本節(jié)課中也出現(xiàn)了許多不足的地方:我在設計欣賞及情景引導的目的,本想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現(xiàn)象空間,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提高學生想象的能力,但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語言組織不夠精練、缺少應有的啟發(fā)性,教學方法也較呆板,導致學生表現(xiàn)平淡。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9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眼中充滿好奇心理,他們往往喜歡好動的、直觀的、圖象與聲音結合的音樂教學內(nèi)容,并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來萌發(fā)激情和創(chuàng)編欲望,來驗證自己的情感表達,而教師正是為他們提供這個平臺的最佳伙伴。
作品的風格:
《龍咚鏘》具有典型的民俗風情,四二拍,五宮調(diào)式,情緒歡快活潑,是由起、承、轉、合四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前兩樂句歌聲與鑼鼓聲交替,轉句開始將鑼鼓的節(jié)奏與歌唱的音調(diào)結合在一起,強調(diào)了熱烈的氣氛,抒發(fā)了小朋友敲鑼打鼓慶新年的歡樂心情。
特色的樂思:
歌曲主要運用了節(jié)奏重復,旋律級進、重復,將鑼鼓的節(jié)奏和歌詞的音調(diào)結合一起,表現(xiàn)了人們過新年時敲鑼打鼓的熱鬧氣氛,抒發(fā)了小朋友慶新年的歡樂心情。
教學的價值:
通過聽學、說、唱、演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將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有機結合,多種趣味教學方法的交錯運用,使學生能大膽自信地參與活動和表演,通過師生間平等互動的交流,音樂問題生活化,音樂課堂生活化。
相關的背景:
《龍咚鏘》是一首運用漢族民間音調(diào)創(chuàng)作的兒童歌曲。教學核心策略設計:
課時課題:明線:《龍咚鏘》
暗線:感受漢族民間兒童歌曲風格
課標落實點:
掌握休止符的演唱.
基本概念:
【音符休止符】用以記錄不同長短音的進行的符號叫做音符。用以記錄不同長短的音的間斷的符號叫做休止符。音值的基本相互關系:每個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與1之比。例如:全音符等于兩個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兩個二分休止符等!拘葜狗膶懛ā吭谟涀V法中,音符與休止符在五線譜上所處的位置有著密切聯(lián)系。正確的記譜,其目的是為了能簡單明了、科學合理、準確地反映音樂思想。休止符在單符干記譜中,永遠記在第三線上,或靠近第三線的地方。二分休止符寫在第三線的上面,全休止符寫在第四線的下面。在雙符干記譜中,各聲部共同休止時,休止符的記法與單符干記譜相同。個別聲部休止時,休止符寫在五線譜的邊緣,或五線譜之外。這時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要使用加線。全休止符寫在加線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寫在加線的上面。銜接教材:休止符出現(xiàn)在多冊歌曲中。
整合資源:
漢族鑼鼓和漢族秧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節(jié)奏X.XXX|X0|并能簡單表現(xiàn)歌曲;認識民族樂器鑼、鼓、镲并能分辨其音色了解其演奏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
情感目標:
通過各種活動感受過新年熱鬧的音樂情景,表現(xiàn)過年的愉快心情。
課時:第一課時
課型:唱歌為主的綜合藝術課
學具:小堂鼓、小镲、小鑼、筷子、紅綢師生參與活動設計:
活動一:認識鑼、鼓、镲熟悉歌曲中重點節(jié)奏1.小堂鼓節(jié)奏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艘粋好伙伴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瞧!(出示小堂鼓)生:它的名字叫做“小堂鼓”。
師:請你用嘴巴模仿小堂鼓的聲音。
生:咚〃咚咚咚|咚0‖
師:(敲擊小堂鼓)我們一起找一找現(xiàn)在我們周圍的什么聲音和小鼓的聲音很相似?
生:用準備的筷子敲擊課桌來模仿小堂鼓的聲音。
a.(師說)敲起|小鼓|(師生敲)咚〃咚咚咚|咚0‖b.感受音的強弱
來〃了一群|小鼓隊0|咚〃咚咚咚|咚0‖小鼓隊它|走近了0|咚〃咚咚咚|咚0‖
小鼓隊它|走遠了0|咚〃咚咚咚|咚0‖小鼓隊它|不見了0|咚〃咚咚咚|咚0‖(引導學生敲出不同的音量,感受音的強弱)
2.小镲、小鑼節(jié)奏
師:(出示小镲、小鑼)小鼓還有兩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那咱們現(xiàn)在就去認識認識它們吧。
生:敲擊小镲、小鑼,說出它們的名字,并模仿出它們的.聲音——“鏘”。
3.小堂鼓、小镲、小鑼節(jié)奏
a.師:小堂鼓、小镲和小鑼想一起跟大家問個好,小朋友們可要聽好!
龍〃咚龍咚|鏘0‖(兩位同學來和老師配合)
b.師:我們也一起來模仿一下它們的聲音。(出示課件節(jié)奏圖片)敲起|鑼鼓镲|龍〃咚龍咚|鏘0‖
4.歌曲最后一句節(jié)奏a.師:(出示課件節(jié)奏圖片)
a.龍.咚龍咚|鏘0龍咚|鏘0鏘0|鏘0‖大家還能讀出它們嗎?師領生讀幾遍。
b.師:用手勢分別表示鑼和鼓生:隨手勢讀出聲音。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樂器的同時通過看、說、敲及看手勢模仿聲音的方式熟悉歌曲中的重點節(jié)奏!
活動二:呼吸訓練
1.師:我們敲鑼打鼓像是要過新年了,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好多好吃的。(出示課件,課件內(nèi)容為餃子、湯圓、美食的圖片。)師:還冒著熱氣呢,聞一聞,香不香?
2.生:跟著老師的手勢來做聞的動作,進行呼吸練習。
a.慢吸慢呼
b.快吸慢呼
【設計意圖:將枯燥的呼吸訓練巧妙、自然地融入到“聞”香味的過程中,既有情趣,又為演唱歌曲做好了準備】
活動三:發(fā)聲練習
1.師:這節(jié)課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大家高興嗎?生:高興
2.師:高興時你會怎么笑?讓我們哈哈大笑吧,
3.(學生作大笑)跟著老師的手勢來,哈、哈、哈……”。
4.以“哈”的聲音引導學生做發(fā)聲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大笑,自然引出發(fā)聲練習,讓發(fā)聲練習輕松進行】
活動四:歌曲學習
1.初步感受歌曲情緒。
師:(播放錄音范唱)說一說音樂的情緒是歡快熱烈的還是慢速優(yōu)美的?
生:紛紛舉手回答聆聽感受結果。
2.復聽音樂按樂句分不同方向拍手。
師:剛才這段音樂是歡快、熱烈、高興的,我們有一種表達高興心情的方式那就是拍手,不知道你們能不能隨著音樂拍手呢?能不能隨著音樂變換方向拍手呢?咱們一起來試試一個方向拍八下,數(shù)一數(shù)每段你換了幾次方向?(再次播放錄音范唱)
生:同老師一起跟音樂拍手,數(shù)出每段換了幾次方向。
3.聽音樂在每樂句的最后一拍拍手,
師:對了變換了四次方向,老師要告訴你的是一個方向就是一個樂句,咱們剛才的音樂一共有四個樂句,咱們再來和音樂一起拍拍手,這次的要求有變化,你只要在每句的最后一拍拍出聲來就可以,看看誰做的最好。
生:同老師一起跟音樂拍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整體感知歌曲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拍感,建立學生的樂句感和對四分休止的感受。】
5.教讀歌詞。
6.分角色演唱。
師:“過新年呀”,生:“龍咚龍咚鏘”。師:“多快樂呀”,生:“龍咚龍咚鏘”。
師:“龍咚龍咚鏘!龍咚龍咚鏘!龍咚龍咚鏘龍咚鏘鏘鏘!”演唱幾次后師生交換角色。
【設計意圖:學生與老師進行比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動五:創(chuàng)編表演
請學生選擇道具:紅綢、鑼、鼓、镲等結合自己的見聞,用漢族鑼鼓和漢族秧歌的形式創(chuàng)編音樂劇“過新年”。
【設計意圖:提供一個舞臺,使學生參與表演再創(chuàng)作,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領悟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交往能力!
評價、激勵、自評、互評相結合,評出最佳小演員。
【設計意圖:使用激勵式評價,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活動六:結束新課
師:新年的爆竹聲馬上就要響起了,讓我們一起期待新年的到來吧。(出示課件,內(nèi)容為一個搖擺的鐘)
師生:共同數(shù)倒計時,“十、九、八、七......二、一”(課件中爆竹聲響起)
師生:高呼:“喔~,過新年了。”
師:“孩子們,讓我們敲著鑼、打起鼓,扭起秧歌快樂的唱起來,跳起來吧!
生:邊扭秧歌、敲鑼打鼓,邊唱《龍咚鏘》結束新課。
【設計意圖:綜合所有的活動,讓學生載歌載舞,再次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在最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新課】目標達成檢測設計:要素感知:樂句、休止符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表現(xiàn)能力欣賞積累:漢族鑼鼓和漢族秧歌學習品質(zhì);主動參與學習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ㄒ唬┩ㄟ^對作品欣賞、演唱、配樂詩朗誦,體現(xiàn)文化藝術多元化的特點,讓學生通過體驗感受沉浸于濃郁的詩情畫意中。
。ǘ┯米匀、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把心兒種在春天里》。
(三)認識還原記號;學習三拍子的指揮圖式。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輕快、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把心兒種在春天里》
難點:掌握三拍子歌曲的韻律感。
教學具
鋼琴、錄音機、磁帶等
預習要求
看《把心兒種在春天里》的歌詞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校園的早晨》
1、學生聽教師演唱歌曲一遍。
2、學生跟隨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學過程
。ㄒ唬┙M織教學
在音樂聲中走進教室。
反復播放《春之歌》A段旋律
。ǘ⿲虢虒W
比一比,賽一賽:
1、 說出帶有“春”的成語。
引導:同學們喜歡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
師:提到春天,人們總喜歡用溫暖、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等詞語,寫它帶給人的美好。
2、說出古詩詞中關于“春”的詩句。
3、 配樂詩朗誦《推開春的大門 》
聽到鳥叫了
在城效,有幾只報春鳥
它們不敢進城
只在效外歡呼和跳躍
它們樸素得像鄉(xiāng)下的農(nóng)民
讓我萌發(fā)一種親近
它們是我的朋友啊
又仿佛是我巧遇的親人
它們在尋找不知名的蟲子
向同伴發(fā)出親和的聲音
在效外,我愛上了鳥的聲音
在鳥的爭鳴中
我推開了春的大門 (音樂《春之歌》A段旋律)
。ㄈ┬蕾p門德爾松的《春之歌》
1、跟琴輕唱A段主旋律。
認識還原記號:表示將已升高或降低的音恢復到原音高。
2、初聽樂曲
問:A、在聽到主題旋律的時候作出表示
B、樂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緒?
3、、再次欣賞。
要求學生用色彩表示聽不同段落時的感受,并說明理由。
4、揭題、簡單介紹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
。ㄋ模⿲W習歌曲《把心兒種在春天里》
1、讓學生描述自己所做過的美好的夢,談談自己的'理想。
2、聽教師范唱歌曲。
3、學生用LU跟琴哼唱旋律。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歌詞,感受歌詞抒發(fā)的情感。
5、再次聽錄音范唱。
注意第一樂段各樂句的相似之處的區(qū)別,并唱一唱。
6、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
7、自學第二段歌詞。
8、學習三拍子的指揮圖式。
9、完整演唱歌曲,邊唱邊劃拍。
(五)表現(xiàn)歌曲
1、討論用什么樣的力度來表現(xiàn)兩個樂段不同的情緒。
2、采用多種的演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比如:領唱,合唱;輪唱;接口唱等
3、在歌曲后半部分用拍手為歌曲伴奏。節(jié)奏型“0 XX X”
可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唱,一組伴奏。
。┱n堂小結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唱歌曲《牽;ó斃取,學生能夠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之情,并能夠樹立環(huán)保的態(tài)度。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xiàn)、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對歌曲進行表演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跟隨節(jié)奏運用合理的肢體動作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重點是能夠完整帶有表演性地演唱歌曲。
【難點】
能夠加入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聲勢律動。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課前老師展示牽;ǖ膱D片,提問學生這是什么花?它的形狀像哪一種樂器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牽牛花,喇叭花,像個小喇叭。
教師總結:哦!同學們都說它像個小喇叭,那它到底能不能吹出聲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牽;ó斃取罚槃輰胄抡n。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曲調(diào)活潑歡快的`歌曲。
2.復聽歌曲
并設問: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中速的歌曲。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fā)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fā)聲;
2.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并提示學生音準;
3.教師帶領學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并注意曲譜中的一字多音;
4.將歌詞填入旋律中完整地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情況下,加入歌詞下方提示的肢體動作;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帶領同學做幾個基本的舞蹈動作;
(2)學生們分小組自行創(chuàng)編動作;
(3)上臺展評,教師給與鼓勵性評價。
(五)小結作業(yè)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牽;ó斃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魔力,希望同學們在日后能夠樹立起環(huán)保意識,同時具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細心觀察我們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發(fā)現(xiàn)更多美好的事物,
最后老師留一個小任務,回家后把這首歌曲表演給爸爸媽媽看,與他們一起分享音樂的快樂。
四、板書設計(略)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12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感受歌曲美好的情境,并有感情地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容。
2.關注學生音樂技能識譜能力的發(fā)展,嘗試用音樂要素表現(xiàn)歌曲旋律,提高學生音樂表現(xiàn)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歌聲整齊,吐字清晰靈巧,合唱初步和諧。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體驗在雪橇上急速飛奔時舒暢的心。
。ㄈ┣楦小B(tài)度及價值觀
1.培育學生熱愛自然、樂觀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并能在歌聲和面部表情中表現(xiàn)出來。
2.通過學習歌曲《鈴兒響叮當》,讓我們從中體驗一個文化主題——對大自然的贊美,進一步激發(fā)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歌頌。
3.通過不同版本(美國、韓國、中國)的《鈴兒響叮當》的欣賞,把握不同的音樂要素所帶來的音樂形象與情緒的'不同。
二、教學重難點
。ㄒ唬┙虒W重點
節(jié)奏、強弱的對比。
。ǘ┙虒W難點
對歌曲的情感把握。
三、教學方法
體驗法、對比法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樂譜、各種打擊樂器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
聽音樂進教室(播放斯克斯版鈴兒響叮當,讓學生一進屋感受圣誕氣氛)
師:同學們,每年的12月25日,我們的大街小巷跟平時有什么不同? 同學們知道那是什么節(jié)日么?
學生回答:圣誕節(jié)!
師:有一位白胡子的慈祥老爺爺,他叫什么名字呀?
學生回答:圣誕老人!
師:誰能描述一下圣誕老人的裝扮?
學生回答:略。
師:大家想不想要圣誕老人的禮物呀?
學生回答:想!
好,那我們的圣誕老人從美國出發(fā)了,來給我們中國的小朋友送禮物!
。ǘ┱w感知
1.多媒體出示美國圣誕節(jié)圖片,播放溫馨的美國版《鈴兒響叮當》
2.多媒體出示韓國圣誕節(jié)大街小巷的圖片,播放時尚的韓國版《鈴兒響叮當》
3.多媒體出示中國圣誕節(jié)圖片,播放教學歌曲《鈴兒響叮當》(邊聽邊打拍) (用不同形式反復聆聽歌曲,讓學生在聆聽中體會歌曲情緒)
1.練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要想唱,先練聲,F(xiàn)在,跟著老師一起,先練練聲吧!
注意我們平時的要點,口腔要打開,聲音豎起來,保持住你的氣息。
2.學唱歌曲
我們先跟著音樂小聲的哼唱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
剛剛老師已經(jīng)聽到有的同學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大聲的唱了起來,看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真高!下面讓我們跟著老師一起來唱一遍,注意把握歌曲的節(jié)奏。
3.學習合唱,給每句話結尾加上“叮叮當”
曲譜,著重學習弱起小節(jié)與“ ×× × | ×× × |×× ×.× | × - |”部分。
按節(jié)奏讀歌詞,注意弱起小節(jié)。
試唱歌曲《鈴兒響叮當》,注意弱起小節(jié)的演唱特點。
熟練后,節(jié)奏變快,有情緒的演唱《鈴兒響叮當》。
用C調(diào)出奏歌曲“ ×× × | ×× × |×× ×.× | × - |”部分。
初步聆聽歌曲《鈴兒響叮當》感受歌曲韻味。
(三)思考探究
。úシ拧垛弮喉懚.敗罚伎紗栴}:
1.歌曲是幾拍子?
2.這些孩子的心情是怎樣的?
教師提問學生,并加以總結,回顧四二拍強弱規(guī)律并板書。
【思考】假如我們坐在雪撬上會是怎樣的心情?
學生回答,老師加以肯定、小結。
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這種勇敢、自信、樂觀的精神。
強調(diào):要求用明亮、歡快、有彈性的歌聲來演唱,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覺唱出來,跟著歌曲合唱。
。ㄋ模┩卣寡由
同學們,你們都有哪些形式來表現(xiàn)對歌曲的喜愛?下面讓我們分幾個小組,分別用你喜歡的形式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吧!
小組合作如下:
1.舞蹈組,配合音樂編舞蹈
2.伴奏組,選擇器樂給歌曲伴奏
3.合唱組,用歌聲合唱。
師:同學們的形式豐富多樣,讓我們一起合作,來一場音樂的盛宴吧!各小組準備,舞蹈,伴奏,合唱一起。
同學們,你們表現(xiàn)的真好!這一遍,同學們無論是在音準上還是節(jié)奏上,都表現(xiàn)得都非常到位,老師都被你們感染了,為你們點個贊!
六、教師小結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今天的音樂課就上到這里,讓我們再一次聆聽歡快的《鈴兒響叮當》走出教室吧!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13
教學內(nèi)容:
《木瓜恰恰恰》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亞流傳很廣的一首歌曲。通過歡快、活潑的旋律唱出了賣瓜人的喜悅心情。由于歌曲運用了恰恰恰的節(jié)奏,使歌曲顯得非;顫姴⒏挥星槿ぁ8枨秩误w,大調(diào)式。歌詞非常生活化,表現(xiàn)了賣瓜人挑著瓜到城里去賣的過程。歌詞非常生活化,表現(xiàn)了賣瓜人挑著瓜擔到城里賣瓜的過程。有介紹瓜的品種和吆喝聲,富有情趣,特別是襯詞“恰恰恰”的運用是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點,同時也表現(xiàn)了賣瓜人喜悅的心情。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
、倭私庥《饶嵛鱽喌娘L土人情,熱帶水果等,加深學生對印度尼西亞音樂的印象。
、谧寣W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不自覺地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辛苦,同時感受到勞動的辛苦和快樂,從小養(yǎng)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果實的良好品德。
2、技能目標
①能夠聽辨歌曲的情緒,準確地掌握弱起小節(jié)、切分節(jié)奏,能夠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②了解叫賣調(diào);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
基本理念:
《木瓜恰恰恰》的教學從叫賣歌曲的欣賞入手,引出叫賣調(diào),然后模仿叫賣調(diào),學習叫賣調(diào),學習演唱叫賣歌曲,最后到設計情景,進行叫賣歌曲的'處理演唱。整個過程用叫賣調(diào)串聯(lián),同時還對印尼風情、恰恰舞蹈進行介紹。這樣,很好地突破了歌曲學習的難點。教學重難點:
1、聆聽、感受歌曲的情緒和結構,能夠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表現(xiàn)歌曲。
2、準確地掌握弱起小節(jié)、切分節(jié)奏。
3、能夠為歌曲設計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教師播放歌曲《賣報歌》學生聆聽,初步感受叫賣情境。
二、導入:環(huán)球采風——走進印度尼西亞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環(huán)球采風了解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你們對印度尼西亞有哪些了解。讓我們一同欣賞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些印尼概況。
簡介印尼概況:印度尼西亞,意為“水中島國”,是一個由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的群島國家,又稱為“千島之國”。由于火山活躍,又被稱為“火山之國”。地跨赤道,屬于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濕度大。印度尼西亞位于東南亞,是熱帶國家,盛產(chǎn)很多水果。介紹水果,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這些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蘿、榴蓮、蘋果、桔子。并用節(jié)奏讀出水果。
設計意圖:挖掘學生已有經(jīng)驗,增加課堂信息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歌曲中的附點四分音符節(jié)奏“××”是本課的新知,我把它融入果農(nóng)叫賣水果的生活場景中來教學,生動、形象、易學。
三、聆聽感受
。1)教師播放《木瓜恰恰恰》,學生用連續(xù)的切分節(jié)奏模仿叫賣,練習掌握切分節(jié)奏。
。2)教師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學生聆聽,介紹恰恰舞步的起源及基本動作,初步感受歌曲的結構情緒。學生邊學舞步邊加唱恰恰恰。
設計意圖:通過連續(xù)的、多遍的切分節(jié)奏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切分節(jié)奏。初聽音樂,開發(fā)學生想象思維,從聽覺入手,感受歌曲速度、節(jié)奏旋律等特點。
四、學唱歌曲
。1)跟隨音樂朗讀歌詞。用節(jié)奏的形式來讀歌詞,了解歌曲內(nèi)容并為學習歌曲打基礎。(恰恰恰屬于襯詞,暫時不讀)一組學生讀歌詞,一組學生讀恰恰恰。
(2)教師講解反復記號的運用。
。3)設計打擊伴奏:在演唱過程中教師自然運用打擊樂器沙錘等表現(xiàn)恰恰恰節(jié)奏。節(jié)奏練習:注意開頭的弱起小節(jié),練習接前奏。
。4)教師彈琴,學生完整表現(xiàn)。
(5)分組演唱?梢赃\用多種表現(xiàn)形式。
一組演唱,一組表演;一組演唱,一組伴奏;一組唱歌詞,一組加恰恰;一組演唱,一組跳恰恰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化的活動交替安排,在審美體驗的過程中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采用對比聆聽的方法來感悟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作用。從而更能深刻的理解和表現(xiàn)歌曲及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五、介紹叫賣調(diào)
民間風格歌曲的一種,只是吆喝以招徠顧客,它是在叫賣調(diào)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
。1)提問學生:除了《木瓜恰恰恰》屬于叫賣歌外,你還知道哪些歌曲屬于叫賣歌?(歌曲《賣湯圓》《賣報歌》《冰糖葫蘆》等等)教師播放《賣湯圓》等音樂。
。2)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叫賣,運用歌曲,學生進行木瓜恰恰恰的律動表現(xiàn)。
設計意圖:開闊學生視野,理解多元文化。
六、總結:
今天同學們收獲真不小,了解了印度尼西亞,還了叫賣調(diào),老師希望你們能根據(jù)咱們樂亭的特產(chǎn)創(chuàng)作出簡單的叫賣歌,用熟悉的旋律唱一唱。
《木瓜恰恰恰》效果分析
1、學生可以用熱情歡快的聲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歡快情緒和喜悅心情。
2、學生了解印尼人文風情,一些相關文化以及“叫賣”的藝術形式。
3、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木瓜恰恰恰》教學反思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節(jié)以欣賞切入的情景式音樂課。這首印度尼西亞歌曲,它通過“叫賣”的形式,以歡快、活潑的旋律唱出了賣瓜人的喜悅心情。由于歌曲運用了恰恰恰的弱起節(jié)奏以及連續(xù)的切分節(jié)奏,給歌曲的演唱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1、本單元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通過熟悉外國的民間音樂,了解世界個地的地理風貌和風土人情。因此,在導入時,通過觀賞印尼的風光及講解,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音樂,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習歌曲的興趣。
2、遵循了音樂是音響藝術、聽覺藝術的原則,歌曲是聽會的,隨著襯詞拍節(jié)奏等,都是為了增加學生聆聽歌曲的遍數(shù),歌曲就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14
教學內(nèi)容
《云》
授課時間:14周
教學目標
1、在音樂活動中,能對大自然產(chǎn)生濃厚興趣,感受自然與生活的美好。
2、在演唱歌曲《郊游》、《云》、《旅行之歌》時能較準確地表現(xiàn)出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等節(jié)拍的特點。能背唱歌曲《云》,能較流利地用唱名分句模唱該曲的歌譜。
3、通過欣賞,體驗多種情緒,感受不同國家的音樂風格。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師生問好
三、復習歌曲《郊游》
四、導入新課
五、新授歌曲
1、聽錄音范唱,感受歌曲意境,說一說《云》和《郊游》不同的感受
。ā对啤返墓(jié)奏舒展平穩(wěn),旋律親切動人,有著詩一般的意境,描繪出一幅由藍天、白云、春雨、田野構成的美麗圖畫。)
2、完整聆聽范唱,邊聽邊跟老師做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3、跟琴輕聲哼唱歌詞
4、齊唱
要求:根據(jù)歌曲的情緒,演唱歌曲時聲音不要太高,音與音之間要連貫,引導學生用自然、柔和、親切的.歌聲表現(xiàn)歌曲抒情、優(yōu)美的意境。
5、用打擊樂器創(chuàng)編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6、分小組創(chuàng)編各式表現(xiàn)云的動作
7、和學生共同討論有關云的科學知識
8、模唱歌譜
六、欣賞《快樂的小熊貓》
1、欣賞,講故事
2、欣賞,啟發(fā)學生感知樂曲所描繪的不同音樂內(nèi)容
3、畫一畫小熊貓憨厚的形象
七、小結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的音樂教學設計07-27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8-11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6-10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教學設計01-09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8-12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優(yōu)秀05-31
小學音樂春天來了教學設計07-26
小學音樂《小紅帽》教學設計07-23
小學音樂《搖船調(diào)》教學設計09-30
小學音樂《紅旗頌》教學設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