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語文關于國韻誦讀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語文關于國韻誦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語文國韻誦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背誦—識字詞:
。1)篇:能發(fā)音準確的背誦本課內(nèi)容。
。2)詞:
。╝)認識“陽光、花朵、開放、萬紫千紅、色彩、彩蝶”6個詞。
(b)能用“陽光”“花朵”分別造句說話,達到一句話主謂賓說完整。
。3)字:認識“陽、光、放、斗、紅、色、香、彩、氣、明、開、爭”12個字。
2、人格修養(yǎng):
讓幼兒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3、知識傳送:
對于6個詞中不好理解的加以講解。
4、看圖說話:
一次發(fā)言能說2——3句話以上,能表達一個意思。
同時目標:
1、萌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了解春季的`特征。
2、教育幼兒要保護環(huán)境、保護花草樹木。
教學用具:雙字卡片、教學掛圖、小貼畫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一、調(diào)整狀態(tài)、導入課堂
律動;《手指歌》
拇指最大是爸爸,爸爸開汽車,嘀嘀嘀;爸爸旁邊是媽媽,媽媽洗衣,搓搓搓;個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拍球,嘭嘭嘭;哥哥旁邊是姐姐,姐姐跳舞,啦啦啦;個子最小就是我,我敲小鼓,咚咚咚。
二、整體輸入
復習上一次課的內(nèi)容
(1)教師范讀
。2)教師領讀
A勻速跟老師讀三遍
B男小朋友讀
C女小朋友讀
D小朋友跟老師競賽讀
E學老師把小魔棒拿出來點著讀兩次
F吹著小螺號來讀
G快速讀
H慢速讀
J整體齊讀
(3)第一次建立腦圖像
三、字詞分割
a)接尾巴
b)飛詞尾
c)半空板指讀
d)飛詞頭
e)第二次建立腦圖像
f)空板指讀
四、定位識字
a)抽認字卡(先順抽,后混抽)
b)點字游戲
c)誰不見了
中班語文國韻誦讀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nèi)容
2、感受中秋之夜月兒的美麗、神奇
3、想象古時候兒童對月宮的憧憬和向往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xù)編故事
活動準備
1、中華文化:古詩“古朗月行”
2、月餅各種
活動過程
1、與幼兒聊一聊有關月亮的傳說
2、完整地吟誦古詩,并用淺顯的語言描繪詩的大意
3、請幼兒閱讀《古朗月行》,仔細觀察畫面內(nèi)容,并說一說
——畫面上有什么(夜空、兔子小孩月亮樹房子)
——夜空中的月亮是什么樣的'?請幼兒用詩句中的詞語說一說
——玉兔和孩子在做什么
4、念一念古詩,嘗一嘗月餅
教學反思
本活動的成功之處
1、本活動我注重了“理解思考”,“認知聯(lián)想”,“情感態(tài)度”的目標達成,并在理解中學會了誦讀,在故事情節(jié)中開啟了想象,在品嘗月餅中領會了親情。把知、情、意、行的教育較好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使幼兒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得到了發(fā)展。
2、開展了學習經(jīng)驗的延伸活動:讓幼兒用各種材料制作月餅;角色游戲“月餅店”;回家與家長收集、講述“月亮的神話”故事,加強了幼兒對古詩誦讀的理解,起到了家園互動的作用,激發(fā)了幼兒古詩誦讀的興趣。
本活動的不足之處
1、介紹詩人李白的過程稍微長了一點,導致幼兒的注意有所分散
2、幼兒想象月宮情景時有些雷同,啟發(fā)想象的方法少了一些。
中班語文國韻誦讀教學設計 3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理解古詩《靜夜思》的含義,認識 “月”“鄉(xiāng)” 等簡單漢字,能準確跟讀古詩,做到發(fā)音清晰、節(jié)奏正確。
能力目標:通過肢體動作、繪畫等方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能嘗試用自己的話簡單講述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情感目標: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萌發(fā)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熱愛之情,樂于參與國韻誦讀活動。
二、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
古詩《靜夜思》的動畫視頻(時長 3-5 分鐘,畫面生動形象,配有輕柔的古風音樂)。
“月”“鄉(xiāng)”“床”“光” 等漢字卡片(卡片尺寸為 15cm×20cm,正面是彩色漢字,背面是對應的簡筆畫,如 “月” 字背面畫一輪圓月)。
白色畫紙(每人一張)、彩色馬克筆(每組一套)。
小燈籠道具(數(shù)量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燈籠上貼有 “月” 字)、古風背景音樂(如《琵琶語》片段)。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見過月亮,有過和家人一起賞月的經(jīng)歷,對 “家鄉(xiāng)”“親人” 有初步的概念。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情境激趣,引出主題(5 分鐘)
教師手持小燈籠道具,播放輕柔的古風背景音樂,走進教室,對幼兒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秘的小禮物,它和夜晚的`天空有關,大家猜猜是什么呀?” 引導幼兒自由猜測。
待幼兒猜測后,教師展示小燈籠上的 “月” 字,說:“看,燈籠上有一個漢字,它就是‘月’,我們晚上在天上看到的月亮的‘月’。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和月亮有關的古詩,這首古詩可有名啦,它叫《靜夜思》。”
。ǘ└兄h(huán)節(jié):欣賞動畫,初步感知(7 分鐘)
教師播放《靜夜思》動畫視頻,提醒幼兒認真觀看畫面、仔細傾聽古詩內(nèi)容。
視頻播放結(jié)束后,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剛才在動畫里你們看到了什么呀?聽到古詩里說了什么呢?” 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簡單梳理古詩的內(nèi)容,如 “動畫里有一位詩人,他在夜晚看到了月亮,就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幫助幼兒初步感知古詩的意境。
。ㄈ⿲W習環(huán)節(jié):分段學習,理解記憶(10 分鐘)
學習第一、二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教師出示 “月”“光” 漢字卡片,教幼兒認讀漢字,同時講解:“‘月’就是我們晚上看到的月亮,‘光’是月亮發(fā)出的光亮!
教師用動作模仿 “抬頭看月亮”“用手摸地上的‘霜’”,邊做動作邊念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帶領幼兒反復跟讀,強調(diào) “光”“霜” 的發(fā)音和節(jié)奏。
提問:“小朋友們,詩人在床前看到了什么呀?他把地上的月光當成了什么呢?” 引導幼兒理解 “疑是” 就是 “好像是” 的意思。
學習第三、四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出示 “鄉(xiāng)” 字卡片,教幼兒認讀,解釋:“‘鄉(xiāng)’就是家鄉(xiāng),是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的地方!
教師帶領幼兒做 “舉頭”“低頭” 的動作,邊動作邊念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多次重復,讓幼兒熟悉詩句。
提問:“詩人抬頭看到了月亮,他低下頭在想什么呢?” 引導幼兒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自己想念家鄉(xiāng)或親人時的感受,理解 “思故鄉(xiāng)” 的含義。
完整跟讀古詩:教師播放古詩音頻,帶領幼兒完整跟讀古詩 2-3 遍,要求幼兒做到發(fā)音準確、有節(jié)奏,同時可以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四)鞏固環(huán)節(jié):趣味互動,加深印象(8 分鐘)
漢字配對游戲:將 “月”“鄉(xiāng)”“床”“光” 等漢字卡片和對應的簡筆畫卡片分散放在桌子上,邀請幼兒上臺,將漢字卡片和簡筆畫卡片一一配對,配對正確的幼兒給予小貼紙獎勵。通過游戲,幫助幼兒鞏固對漢字的認識。
古詩表演秀:播放古風背景音樂,鼓勵幼兒站起來,加上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完整地朗誦古詩。教師巡回指導,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幼兒給予表揚,如 “你做得動作真好看,朗誦得也很有感情”,激發(fā)幼兒的表演興趣。
。ㄎ澹┙Y(jié)束環(huán)節(jié):總結(jié)回顧,情感升華(5 分鐘)
教師和幼兒一起回顧今天學習的古詩《靜夜思》,請 2-3 名幼兒上臺展示朗誦,其他幼兒認真傾聽并給予掌聲鼓勵。
教師總結(jié):“今天我們學會了古詩《靜夜思》,知道了詩人看到月亮就想起了家鄉(xiāng)。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有我們喜歡的人和事,希望小朋友們都能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愛自己的親人。”
發(fā)放白色畫紙和彩色馬克筆,讓幼兒畫出自己心中的月亮和家鄉(xiāng),結(jié)束本次活動。
四、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延伸:在語言區(qū)投放《靜夜思》的繪本、古詩卡片和錄音筆,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自主閱讀繪本、朗誦古詩,并嘗試用錄音筆記錄自己的朗誦聲音。
家庭活動延伸:發(fā)放 “親子誦讀任務卡”,建議家長和幼兒一起在家朗誦《靜夜思》,可以拍攝親子誦讀視頻分享到班級群,也可以和幼兒一起尋找生活中的 “月” 字物品,如月餅、月亮形狀的玩具等,加深幼兒對古詩和漢字的理解。
主題活動延伸:在班級開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月亮” 主題活動,收集與月亮有關的古詩、故事、兒歌等,如《古朗月行》《嫦娥奔月》等,讓幼兒進一步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
中班語文國韻誦讀教學設計 4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理解《春曉》所描繪的春天景象,認識 “春”“花”“鳥” 等簡單漢字,能流暢跟讀古詩,把握詩句節(jié)奏。
能力目標:通過模仿動作、觀察圖片,提升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簡單描述春天的特征。
情感目標:感受春天的美好與古詩的韻律美,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樂于參與國韻誦讀活動。
二、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
《春曉》動畫視頻(時長 3-4 分鐘,展現(xiàn)春天花草、小鳥等元素,搭配輕快古風音樂)。
“春”“花”“鳥”“風” 漢字卡片(15cm×20cm,正面彩色漢字,背面對應簡筆畫,如 “花” 背面畫花朵)。
春天場景圖(包含盛開的花朵、飛翔的小鳥、嫩綠的樹葉等)、彩色粉筆。
古風背景音樂(如《高山流水》片段)、小花瓣道具(每人幾片)。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戶外活動時觀察過春天的景色,對春天的花草、小鳥有一定認知。
三、活動過程
。ㄒ唬⿲氕h(huán)節(jié):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5 分鐘)
教師手持小花瓣道具,播放古風背景音樂,走進教室說:“小朋友們,老師帶來了春天的小禮物,大家看看這是什么?(展示花瓣)春天還有很多美麗的事物,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和春天有關的古詩 ——《春曉》。”
展示春天場景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中的元素,提問:“圖里有什么呀?這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呢?” 引發(fā)幼兒對春天的討論。
(二)感知環(huán)節(jié):欣賞動畫,初步感知(6 分鐘)
播放《春曉》動畫視頻,提醒幼兒仔細看畫面、聽詩句。
視頻結(jié)束后,提問:“動畫里有春天的哪些東西?你聽到古詩里說了什么?” 鼓勵幼兒分享,教師簡單梳理古詩內(nèi)容,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意境。
(三)學習環(huán)節(jié):分段學習,理解記憶(10 分鐘)
學習第一、二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出示 “春”“鳥” 漢字卡片,教幼兒認讀,講解:“‘春’就是春天,‘鳥’是會飛會叫的小鳥。”
教師做 “睡覺醒來”“側(cè)耳聽鳥叫” 的.動作,邊做邊念詩句,帶領幼兒反復跟讀,強調(diào) “曉”“鳥” 的發(fā)音。
提問:“春天睡覺,醒來后詩人聽到了什么?” 引導幼兒理解詩句含義。
學習第三、四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出示 “花”“風” 漢字卡片,教幼兒認讀,解釋:“‘花’是春天開放的花朵,‘風’是吹過的風!
教師模仿 “感受風吹”“撿起落花” 的動作,帶領幼兒念詩句,多次重復熟悉詩句。
提問:“晚上刮風下雨后,花朵會怎么樣呢?” 引導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思考,理解詩句。
完整跟讀:播放古詩音頻,帶領幼兒完整跟讀 2-3 遍,可加入自己喜歡的動作。
。ㄋ模╈柟汰h(huán)節(jié):趣味互動,加深印象(7 分鐘)
漢字找朋友:將漢字卡片和春天場景圖放在一起,讓幼兒把漢字卡片貼到圖中對應的事物旁,如 “花” 貼到花朵旁,鞏固漢字認知。
古詩接龍:教師念詩句的前半句,幼兒接后半句,輪流進行,提升幼兒對古詩的熟悉度。
。ㄎ澹┙Y(jié)束環(huán)節(jié):總結(jié)回顧,情感升華(7 分鐘)
請 3-4 名幼兒上臺朗誦古詩,其他幼兒鼓掌鼓勵。
教師總結(jié):“《春曉》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春天還有很多有趣的事物等著我們發(fā)現(xiàn),希望大家多去觀察春天!
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春天的元素,結(jié)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美工區(qū)提供彩紙、膠水等材料,讓幼兒制作春天的花朵、小鳥,結(jié)合古詩進行創(chuàng)作。
家庭活動:發(fā)放 “尋找春天” 任務卡,讓家長帶幼兒尋找身邊的春天景象,拍攝照片,下次活動分享。
主題活動:開展 “春天的秘密” 主題活動,收集春天的古詩、兒歌、故事,豐富幼兒對春天的認知。
中班語文國韻誦讀教學設計 5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理解《池上》描繪的孩童劃船采蓮的場景,認識 “池”“花”“船” 等漢字,能準確跟讀古詩,掌握節(jié)奏。
能力目標:通過角色扮演、繪畫,提高表現(xiàn)力和想象力,能簡單講述古詩內(nèi)容。
情感目標:感受古詩的童趣和夏日的美好,培養(yǎng)對傳統(tǒng)詩歌的喜愛,樂于參與誦讀活動。
二、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
《池上》動畫視頻(時長 3-4 分鐘,展現(xiàn)荷塘、小船、采蓮孩童等畫面,配舒緩古風音樂)。
“池”“花”“船”“童” 漢字卡片(15cm×20cm,正面彩色漢字,背面簡筆畫)。
荷塘場景布置(用藍色布料模擬池塘,綠色卡紙制作荷葉、荷花)、小船道具(2-3 艘)。
古風背景音樂(如《漁舟唱晚》片段)、彩色畫筆和畫紙(每人一套)。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圖片或視頻中見過荷花、小船,對夏天有初步認知。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場景導入,吸引興趣(5 分鐘)
帶領幼兒進入布置好的'荷塘場景,說:“小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美麗的荷塘邊,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向荷葉、荷花)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和荷塘有關的古詩 ——《池上》!
展示小船道具,提問:“如果你們在荷塘里,會坐小船做什么呢?” 引發(fā)幼兒想象。
(二)感知環(huán)節(jié):欣賞動畫,初步感知(6 分鐘)
播放《池上》動畫視頻,讓幼兒觀察畫面中孩童的動作和荷塘景色,傾聽詩句。
視頻結(jié)束后,提問:“動畫里的小朋友在荷塘里做什么?荷塘里有什么?” 鼓勵幼兒分享,教師簡要介紹古詩背景。
。ㄈ⿲W習環(huán)節(jié):分段學習,理解記憶(10 分鐘)
學習第一、二句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出示 “船”“花” 漢字卡片,教幼兒認讀,講解:“‘船’就是我們看到的小船,‘花’這里指白色的荷花。”
教師模仿 “撐船”“采荷花” 的動作,邊做邊念詩句,帶領幼兒反復跟讀,強調(diào) “艇”“回” 的發(fā)音。
提問:“小朋友們,詩里的小娃坐著小船做了什么呀?” 幫助幼兒理解詩句。
學習第三、四句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出示 “池”“童” 漢字卡片,教幼兒認讀,解釋:“‘池’是池塘,‘童’指詩里的小娃!
用手勢模擬 “浮萍分開” 的樣子,帶領幼兒念詩句,多次重復熟悉詩句。
提問:“小娃采完荷花后,有沒有藏好自己的蹤跡呀?浮萍怎么了?” 引導幼兒理解詩句含義。
完整跟讀:播放古詩音頻,帶領幼兒完整跟讀 2-3 遍,可加入動作。
。ㄋ模╈柟汰h(huán)節(jié):趣味互動,加深印象(8 分鐘)
角色扮演:邀請幼兒扮演小娃,乘坐小船道具在 “荷塘” 里模仿采蓮動作,邊做邊朗誦古詩,其他幼兒觀看。
繪畫表達:發(fā)放畫紙和畫筆,讓幼兒畫出詩中的荷塘、小船和小娃,加深對古詩場景的理解。
。ㄎ澹┙Y(jié)束環(huán)節(jié):總結(jié)回顧,情感升華(6 分鐘)
展示幼兒的繪畫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畫,結(jié)合古詩內(nèi)容分享。
教師總結(jié):“《池上》讓我們看到了夏天荷塘里有趣的一幕,希望大家能喜歡這首充滿童趣的古詩!
一起朗誦古詩,結(jié)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語言區(qū)投放《池上》繪本和漢字卡片,讓幼兒自主閱讀、認讀漢字。
家庭活動:建議家長帶幼兒觀察荷花(可通過圖片、視頻或?qū)嵉兀,一起朗誦古詩,錄制親子誦讀視頻。
主題活動:開展 “夏日趣事” 主題活動,收集夏日相關的古詩、兒歌,豐富幼兒對夏日的認知。
中班語文國韻誦讀教學設計 6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如掛艾草、吃粽子、賽龍舟等,認識 “端”“午”“粽” 等漢字,能熟練跟讀童謠,把握節(jié)奏。
能力目標:通過制作手工、模仿動作,提高動手能力和表現(xiàn)力,能簡單講述端午節(jié)的習俗。
情感目標:感受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氛圍和童謠的趣味性,激發(fā)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喜愛,樂于參與國韻誦讀活動。
二、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
《端午謠》動畫視頻(時長 3-4 分鐘,展現(xiàn)端午節(jié)習俗畫面,配歡快音樂)。
“端”“午”“粽”“艾” 漢字卡片(15cm×20cm,正面彩色漢字,背面簡筆畫)。
粽子、艾草實物或模型,彩紙、繩子(制作粽子手工用)。
童謠音頻、鼓(營造節(jié)日氛圍)。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可能在家庭中接觸過端午節(jié),對粽子有一定認知。
三、活動過程
。ㄒ唬⿲氕h(huán)節(jié):實物導入,激發(fā)興趣(5 分鐘)
出示粽子、艾草實物或模型,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什么時候我們會看到它們呀?” 引導幼兒說出端午節(jié)。
介紹:“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很多有趣的'習俗,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和端午節(jié)有關的童謠 ——《端午謠》!
。ǘ└兄h(huán)節(jié):欣賞動畫,初步感知(6 分鐘)
播放《端午謠》動畫視頻,讓幼兒觀察畫面中的端午節(jié)習俗,傾聽童謠內(nèi)容。
視頻結(jié)束后,提問:“動畫里人們在端午節(jié)做了什么?你們聽到童謠里說了哪些事情?” 鼓勵幼兒分享,教師梳理端午節(jié)習俗。
。ㄈ⿲W習環(huán)節(jié):分段學習,理解記憶(10 分鐘)
學習第一段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
出示 “端”“午”“艾” 漢字卡片,教幼兒認讀,講解:“‘端午’就是我們說的端午節(jié),‘艾’是艾草,端午節(jié)會插在門上!
教師做 “插艾草”“戴香囊” 的動作,邊做邊念童謠,帶領幼兒反復跟讀,強調(diào)節(jié)奏。
提問:“端午節(jié)在五月初五,人們會插什么、戴什么呢?” 幫助幼兒理解內(nèi)容。
學習第二段 “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出示 “粽” 漢字卡片,教幼兒認讀,解釋:“‘粽’是粽子,端午節(jié)會吃的食物!
模仿 “吃粽子”“劃龍舟” 的動作,帶領幼兒念童謠,多次重復熟悉內(nèi)容。
提問:“端午節(jié)人們會吃什么?還會舉行什么熱鬧的活動呢?” 引導幼兒理解童謠含義。
完整跟讀:播放童謠音頻,帶領幼兒完整跟讀 2-3 遍,可配合鼓點打節(jié)奏。
。ㄋ模╈柟汰h(huán)節(jié):趣味互動,加深印象(8 分鐘)
手工制作:發(fā)放彩紙、繩子,教幼兒制作簡單的紙粽子,邊做邊念童謠。
童謠表演:播放音頻,鼓勵幼兒加上動作表演童謠,教師巡回指導,表揚表現(xiàn)好的幼兒。
(五)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總結(jié)回顧,情感升華(6 分鐘)
展示幼兒制作的紙粽子,請幼兒分享制作過程和對端午節(jié)的感受。
教師總結(jié):“端午節(jié)有很多有趣的習俗,《端午謠》把這些習俗唱了出來,希望大家喜歡端午節(jié),喜歡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一起朗誦童謠,結(jié)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美工區(qū)投放更多制作香囊、紙龍舟的材料,讓幼兒繼續(xù)創(chuàng)作。
家庭活動:發(fā)放 “端午習俗記錄卡”,讓家長帶幼兒體驗端午節(jié)習俗,記錄下來,下次活動分享。
主題活動:開展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主題活動,介紹春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豐富幼兒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知。
【中班語文國韻誦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班語言教學設計國韻誦讀教案01-18
誦讀與感悟教學設計03-07
對韻歌教學設計02-12
國培語文教學設計模板02-21
對韻歌教學設計(精選16篇)04-11
高二語文《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05-05
散步誦讀課教學設計(精選10篇)01-16
《誦讀古詩》的教學設計模板(精選13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