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CPA考試《會計》沖刺題及答案
1、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購入一棟辦公樓,實際取得成本為6000萬元。該辦公樓預計使用年限為2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因公司遷址,2014年6月30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租賃協(xié)議。該協(xié)議約定:甲公司將上述辦公樓租賃給乙公司,租賃期開始日為協(xié)議簽訂日,租期2年,年租金400萬元,每半年支付一次。租賃協(xié)議簽訂日該辦公樓的公允價值為5200萬元。甲公司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xù)計量。下列各項關于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項會計處理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 出租辦公樓應于2014年計提折舊150萬元
B. 出租辦公樓應于租賃期開始日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一50萬元
C. 出租辦公樓應于租賃期開始日按其原價6000萬元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
D. 出租辦公樓2014年取得的150萬元租金收入應確認為營業(yè)外收入
【考點】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xù)計量
【答案】AB
【難易程度】★★★
【解析】2014年應計提的折舊=6000÷20×6/12=150(萬元),選項A正確;辦公樓出租前的賬面價值=6000-6000/20×2.5=5250(萬元),出租日轉換為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轉換日,賬面價值大于公允價值的差額應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金額=5200- 5250=-50(萬元),選項B正確;租賃期開始日按當日的公允價值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選項C錯誤,出租辦公樓取得的租金收入應當作為其他營業(yè)收入,選項D錯誤。
2、甲公司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xù)計量。自2011年1月1日起,甲公司將一項投資性房地產出租給某單位,租期為4年,每1年收取租金650萬元。該投資性房地產原價為120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4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至2011年1月1日已使用10年,累計折舊3000萬元。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對該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減值測試時,發(fā)現(xiàn)1該投資性房地產的可收回金額為8800萬元。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該投資性房地產對甲公司2011年利潤總額的影響金額為( )。(2012年)
A. 250萬元
B. 350萬元
C. 450萬元
D. 650萬元
【考點】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xù)計量
【答案】B
【難易程度】★★★
【解析】2011年計提折舊=(12000-3000)/(40-10)=300(萬元),2011年12月31日;計提減值準備前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12000-3000)-300=8700(萬元),因可收回金額為8800萬元,大于其賬面價值,所以不需計提減值準備。該投資性房地產對甲公司2011年利潤總額的影響金額=650 -300=350(萬元)。
3、ST公司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xù)計量,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歷年按凈利潤的10%提取盈余公積。有關資料如下:
2010年12月18日,ST公司與MT公司簽訂租賃合同,ST公司將一棟寫字樓整體出租給MT公司,租期為3年,年租金為2 000萬元,從2011年開始每年年末收到租金,每年租金收入應交營業(yè)稅100萬元。2010年12月31日為租賃期開始日。該寫字樓原值為60 0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4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直線法按年計提折舊,稅法與會計規(guī)定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與預計凈殘值均相同,已計提折舊3 000萬元,未計提減值。2011年支付寫字樓的日常修理要求(分錄金額以“萬元”為單位):
(1)編制2010年12月31日將寫字樓轉為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分錄。
(2)編制2011年與租金及營業(yè)稅相關的會計分錄。
(3)編制2011年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4)編制2011年支付寫字樓修理費用的會計分錄。
(5)假定2013末租賃期滿后收回,編制將寫字樓轉為自用辦公樓的會計分錄。
(6)假定2013年末租賃期滿后,為了提高租金收入,ST公司決定對寫字樓進行改擴建,并與RT公司簽訂了經(jīng)營租賃合同,約定自改擴建完工時起將寫字樓出租給RT公司。2013年12月31日,寫字樓隨即進入改擴建。12個月后改擴建完工,共發(fā)生資本化支出3 000萬元,以銀行存款支付,即日按照租賃合同出租給RT公司。編制有關寫字樓改擴建相關的會計分錄。
(7)假定2013年末租賃期滿后將其出售,售價為80 000萬元,應交營業(yè)稅4 000萬元,編制有關會計分錄。
(8)假定2012年1月1日,ST公司認為,此寫字樓所在地的房地產交易市場比較成熟,具備了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條件,決定對該項投資性房地產從成本模式轉換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2011年12月31日,該寫字樓的公允價值為70 000萬元。編制2012年1月1日的相關會計分錄。
【考點】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xù)計量
【難易程度】★★★
【答案解析】(1)2010年12月31日將寫字樓轉為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產——寫字樓 60 000
累計折舊 3 000
貸:固定資產 60 0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3 000
(2)2011年租金及營業(yè)稅的相關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2 0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2 000
借: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10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yè)稅 100
(3)2011年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 500
貸: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60 000÷40)1 500
(4)2011年支付寫字樓修理費用的會計分錄: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2
貸:銀行存款 2
(5)假定2013年末租賃期滿后收回,將寫字樓轉為自用辦公樓的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 60 0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3 000+1 500×3)7 5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寫字樓 60 000
累計折舊 7 500
(6)租賃期滿后寫字樓改擴建工程相關的會計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產——寫字樓(在建)52 5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3 000+1 500×3)7 5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寫字樓 60 000
借:投資性房地產——寫字樓(在建)3 000
貸:銀行存款 3 000
借:投資性房地產——寫字樓 (52 500+3 000)55 5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寫字樓(在建) 55 500
(7)假定2013年末租賃期滿后將其出售的相關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80 0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80 00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52 5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3 000+1 500×3)7 5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寫字樓 60 000
借:營業(yè)稅金及附加4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yè)稅 4 000
(8)2012年1月1日追溯調整的會計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產——寫字樓(成本)70 0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3 000+1 500)4 5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寫字樓 60 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70 000-(60 000-4 500)]×25%}3 625
盈余公積 1 087.5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9 787.5
4、甲公司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xù)計量。甲公司2010-2013年涉及投資性房地產的有關資料如下:
(1)2010年12月1日,甲公司與A公司簽訂協(xié)議,將自用的辦公樓出租給A公司,租期為3年,每年租金為1 000萬元,于年初收取(假定租金均按期收到),2011年1月1日為租賃期開始日,2013年12月31日到期。轉換日的公允價值為30 000萬元,該固定資產賬面原值為20 000萬元,已計提的累計折舊為10 000萬元,未計提減值準備。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按照10 000萬元確認了投資性房地產,并將收取的1 000萬元租金確認為收入。
(2)2011年12月31日,該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30 500萬元;2012年12月31日,該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30 800萬元。
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當時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了該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0 500萬元和300萬元。
(3)2013年12月31日,租賃協(xié)議到期,甲公司收回辦公樓自用,當日該辦公樓的公允價值為30 700萬元。
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終止確認了該投資性房地產,并將其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
不考慮其他因素。要求:
(1)分別判斷上述業(yè)務中,甲公司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同時說明判斷理由;如果甲公司的會計處理不正確,編制正確的會計分錄(以“萬元”為單位)。
(2)假定2013年12月31日租賃協(xié)議到期時將該投資性房地產出售,價款為30 700萬元,編制相關分錄。
【考點】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xù)計量
【難易程度】★★★
【答案解析】
(1)①2011年1月1日,甲公司的處理不正確。理由:將自用房地產轉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應當按照該項房地產在轉換日的公允價值計量,并且,預收的租金應先確認為預收賬款,等年底時再確認為收入。
正確的分錄為:
2011年1月1日,轉換時
借:投資性房地產——辦公樓(成本) 30 000
累計折舊 10 000
貸:固定資產 2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 000
收到租金時
借:銀行存款 1 000
貸:預收賬款 1 000
年末確認收入
借:預收賬款 1 0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 000
、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處理不正確;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處理正確。
理由:2011年12月31日在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前甲公司賬面價值是2011年1月1日甲公司確認的10 000萬元,所以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金額(30 500—10 000)不正確。
2011年12月31日正確的分錄為:
借:投資性房地產一辦公樓(公允價值變動)5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
、2013年12月31日租賃協(xié)議到期,甲公司的處理不正確。
理由: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轉為非投資行房地產時,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記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正確的分錄是:
借:固定資產 30 7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貸:投資性房地產——辦公樓(成本)30 000
——辦公樓(公允價值變動)800
(2)假定2013年12月31日租賃協(xié)議到期時,將該投資性房地產出售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30 7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30 70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30 800
貸:投資性房地產——辦公樓(成本) 30 000
——辦公樓(公允價值變動)80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800
貸:其他業(yè)務成本80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 000
貸:其他業(yè)務成本 20 000
5、下列各項關于投資性房地產會計處理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 投資性房地產采用成本模式計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應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
B. 投資性房地產再開發(fā)期間不計提折舊或攤銷
C. 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計量的企業(yè),新取得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能夠持續(xù)可靠取得的,可以對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D. 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存貨的,轉換日為租賃期屆滿,企業(yè)董事會或類似機構作出書面決議明確表明將其重新用于對外銷售的日期
E. 投資性房地產可根據(jù)經(jīng)營管理需要從成本模式計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考點】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xù)計量
【答案】ABD
【難易程度】★
【解析】選項C,上述情況仍應采用成本模式計量;選項E,只有在房地產市場比較成熟、能夠滿足采用公允價值模式條件的情況下,才允許企業(yè)從成本模式計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CPA考試《會計》沖刺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高級會計師考試沖刺題及答案10-24
證券從業(yè)考試考前沖刺題及答案11-03
高級會計師考試備考沖刺題及答案10-16
稅務師考試《稅法一》沖刺題及答案10-06
2016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會計基礎考前沖刺題及答案10-16
高級會計師考試考前沖刺題及答案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