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 亚洲综合五月 , 俄罗斯特级高清毛片免费 , 激情福利,久久久日本,欧美一三区,欧美黄色大片久久

生物 百文網(wǎng)手機站

高一生物必修一走進細胞知識點

時間:2021-12-05 15:00:56 生物 我要投稿

高一生物必修一走進細胞知識點

  隨著期末將至,高一的學生即將結束必修一的生物學習,你還記得細胞的知識點是在哪里接觸的嗎?關于細胞的內容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一生物必修一走進細胞知識點

  生物必修一細胞知識

  1.病毒:

  (1)由蛋白質和核酸構成,沒有細胞結構,只有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可感染細菌、真菌、植物、動物和人,常引起宿主發(fā)病。但在許多情況下,病毒也可與宿主共存而不引起明顯的疾病。

  (2)病毒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如:RNA病毒有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煙花草葉病毒,HIV病毒,流感病毒等。DNA病毒有T2噬菌體。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單細胞生物,單個細胞就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

  3.除病毒外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發(fā)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等,都是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的。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

  (1)分類依據(jù):

  根據(jù)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大類;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如大多數(shù)的動植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如細菌和藍藻等。

  (2)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細胞器只有核糖體 。如:藍藻、細菌(如乳酸菌)等。

  (3)真核生物: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等。

  (4)區(qū)別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是否有成形的細胞核(有無核膜)

  (5)原核生物的代表類群:

 、偌毦褐睆0.5—5.0μm,大多數(shù)種類是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異養(yǎng)生物,

 、谒{藻(也稱藍細菌):細胞內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它們的直徑約為10μm,在淡水水域污染、富營養(yǎng)化出現(xiàn)的水華中有多種藍藻;

  (6)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比較:

 、俟残裕壕哂邢嗨频募毎づc細胞質,有核DNA

 、诓町悾涸思毎毎诘某煞质堑鞍踪|和多糖,不是纖維素;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細胞質中只有核糖體,沒有其它典型的細胞器。

  病毒、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病毒

大小

較小(1μ1m~10μm   較小(1μm -10μm)

較大(10μm~100μm)

最小

本質區(qū)別

無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

有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

無細胞結構

細胞核

無核膜、核仁,遺傳物質分布的區(qū)域稱擬核;無染色體

有成形的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與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

細胞器

有分散的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

有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等復雜的細胞器

細胞壁

細胞壁不含纖維素,主要成分是糖類和蛋白質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遺傳物質

    

 


 

DNA或RNA

細胞分裂

   一般是二分裂

 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

病毒復制

轉錄與翻譯

出現(xiàn)在同一時間與地點,同時進行

轉錄在核內,翻譯在細胞質內。轉錄在前,翻譯在后

在寄主細胞內進行

舉例

放線菌、藍藻、細菌、衣原體、支原體

真菌、動物、植物等

DNA病毒:T2噬菌體;

RNA病毒:HIV、煙草花葉病毒等

  細胞學說

 、1665年,英國科學家虎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fā)現(xiàn)并命名了細胞;

 、18世紀30年代,德國的兩位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建立了細胞學說;

  ③1858年,德國的魏爾肖提出了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的觀點,作為對細胞學說的修改和補充。

  (2)主要內容

 、偌毎且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诩毎且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3)意義

  ①提示了細胞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統(tǒng)一性。

 、诮沂玖松镏g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

  細胞結構的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

 、俨煌募毎加邢嗨频幕窘Y構,如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或擬核),這體現(xiàn)了細胞結構的統(tǒng)一性;

 、诓煌募毎螒B(tài)、大小千差萬別,這說明細胞具有多樣性。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生命系統(tǒng)的最基本結構層次為細胞,最高層次為生物圈,各生命系統(tǒng)既層層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

  必修一生物基礎知識點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細胞含量最多4種元素:C、O、H、N;

  水

  無機物無機鹽

  組成細胞蛋白質

  的化合物脂質

  有機物糖類

  核酸

  二、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7%-10%);占細胞鮮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O、占細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C。

  第二節(jié)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相關概念:

  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C-COOH

  |

  H

  三、氨基酸結構的特點:

  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shù)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五、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贅嫵杉毎蜕矬w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壅{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六、有關計算:

 、匐逆I數(shù)=脫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目-肽鏈數(shù)

 、谥辽俸械聂然(-COOH)或氨基數(shù)(-NH2)=肽鏈數(shù)

  高一生物實驗知識點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一、實驗原理

  鮮肝提取液中含有過氧化氫酶,過氧化氫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經(jīng)計算,質量分數(shù)為3.5%的FeCl3溶液和質量分數(shù)為20%的肝臟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數(shù),大約是每滴肝臟研磨液中過氧化氫酶分子數(shù)的25萬倍。

  二、實驗注意事項

  1.不讓H2O2接觸皮膚,H2O2有一定的腐蝕性

  2.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會影響實驗準確性

  3.肝臟研磨液必須是新鮮的,因為過氧化氫酶是蛋白質,放置過久,可受細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臟組織中酶分子數(shù)減少,活性降低

  4.肝臟研磨要充分,研磨可破壞肝細胞結構,使細胞內的酶釋放出來,增加酶與底物的接觸面積。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一、實驗原理與方法

  1.色素的提取原理:葉綠體中的色素是有機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離的原理:層析液是一種脂溶性很強的有機溶劑。葉綠體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慢。分離方法:紙層析法。用毛細吸管在濾紙條的下端沿鉛筆線劃一條濾液細線,待濾液干后再劃一兩次,然后將濾紙條插入層析液中(濾液細線不能接觸層析液)。分離結果:濾紙條上從上到下出現(xiàn)四條色素帶:橙黃色(最窄,胡蘿卜素)、黃色(葉黃素)、藍綠色(最寬,葉綠素a)、黃綠色(葉綠素b)。胡蘿卜素與葉黃素之間距離最大,葉綠素a與葉綠素b之間距離最小。

  二、實驗注意事項

  1.加SiO2為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時葉綠素受到破壞。因為葉綠素含鎂,可被細胞液中的有機酸產生的氫代替,形成去鎂葉綠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壞釋放的有機酸,防止葉綠體被破壞。

  3.加無水乙醇是因為葉綠體色素易溶于無水乙醇等有機溶劑。

  三、實驗討論:

  1.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為什么不能觸及層析液?

  答: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如觸及層析液,濾紙上的葉綠體色素就會溶解在層析液中,實驗就會失敗。

  2.提取和分離葉綠體色素的關鍵是什么?

【高一生物必修一走進細胞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走進細胞)10-24

生物必修一組成細胞的分子知識點總結06-22

生物與細胞知識點08-12

高一生物從生物圈到細胞的知識點06-21

高一生物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知識點06-22

高一生物必修1知識點學習:第一章走近細胞06-20

高一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的知識點07-19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1-30

高一生物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