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 亚洲综合五月 , 俄罗斯特级高清毛片免费 , 激情福利,久久久日本,欧美一三区,欧美黄色大片久久

高中物理知識點

時間:2025-06-18 16:16:12 曉映 物理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知識點匯編

  在日常的學習中,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物理知識點匯編

  高中物理知識點 1

  一、磁場:

  1、磁場的基本性質:磁場對方入其中的磁極、電流有磁場力的作用;

  2、磁鐵、電流都能能產生磁場;

  3、磁極和磁極之間,磁極和電流之間,電流和電流之間都通過磁場發(fā)生相互作用;

  4、磁場的方向:磁場中小磁針北極的指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

  二、磁感線:

  在磁場中畫一條有向的曲線,在這些曲線中每點的切線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1、磁感線是人們?yōu)榱嗣枋龃艌龆藶榧僭O的線;

  2、磁鐵的磁感線,在外部從北極到南極,內部從南極到北極;3、磁感線是封閉曲線;

  三、安培定則:

  1、通電直導線的磁感線:用右手握住通電導線,讓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電流方向一致,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線的環(huán)繞方向;

  2、環(huán)形電流的磁感線:讓右手彎曲的四指和環(huán)形電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環(huán)形導線中心軸上磁感線的方向;

  3、通電螺旋管的磁場: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讓彎曲的四指方向和電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內部磁感線的方向;

  四、地磁場:

  地球本身產生的磁場;從地磁北極(地理南極)到地磁南極(地理北極);

  五、磁感應強度:

  磁感應強度是描述磁場強弱的物理量。1、磁感應強度的大。涸诖艌鲋写怪庇诖艌龇较虻耐妼Ь,所受的安培力F跟電流I和導線長度L的乘積的比值,叫磁感應強度。B=F/IL2、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放在該點的小磁針北極的指向)3、磁感應強度的國際單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1、大。涸趧驈姶艌鲋校斖妼Ь與磁場垂直時,電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應強度B、電流I和導線長度L三者的乘積。2、定義式F=BIL(適用于勻強電場、導線很短時)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則:伸開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個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個平面內,把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過手心,并使伸開四指指向電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電導線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七、磁鐵和電流都可產生磁場;

  八、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

  九、電流和電流之間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電流產生引力;

 。2)異向電流產生斥力;

  十、分子電流假說:

  所有磁場都是由電流產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夠被強烈磁化的物質叫磁性材料:

 。1)軟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軟鐵;硅鋼;應用:制造電磁鐵、變壓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鋼、鎢鋼、制造:永久磁鐵;

  十二、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叫做洛倫茲力

  1、洛侖茲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則判斷:伸開左手讓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過手心,四指為正電荷運動方向(與負電荷運動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侖茲力的方向;

 。1)洛侖茲力F一定和B、V決定的平面垂直。

 。2)洛侖茲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而不改變其大小

 。3)洛倫茲力永遠不做功。

  2、洛倫茲力的大小

 。1)當v平行于B時:F=0

 。2)當v垂直于B時:F=qvB

  高中物理知識點 2

  一、波的干涉和衍射:

  1、干涉: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互疊加,在某些地方振動加強,某些地方振動減弱,這種現(xiàn)象叫波的干涉;

 。1)、發(fā)生干涉的條件:兩列波的頻率相同;

 。2)、波峰與波峰重疊、波谷與波谷重疊振動加強;波峰與波谷重疊振動減弱;

 。3)、振動加強的區(qū)域的振動位移并不是一致最大;

  2、衍射:波繞過障礙物,傳到障礙物后方的現(xiàn)象,叫波的衍射;(隔墻有耳)能觀察到明顯衍射現(xiàn)象的條件是:障礙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差不多;

  3、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只有某物資具有這兩種性質時,才能說該物資是波;

  二、光的電磁說:

  1、光是電磁波:

  (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0108m/s;

 。2)、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3)光能發(fā)生衍射、干涉現(xiàn)象;

  2、電磁波譜: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倫琴射線、射線;

 。1)從左向右,頻率逐漸變大,波長逐漸減。

 。2)從左到右,衍射現(xiàn)象逐漸減弱;

 。3)紅外線:熱效應強,可加熱,一切物體都能發(fā)射紅外線;

 。4)、紫外線:有熒光效應、化學效應能,能辨比細小差別,消毒殺菌;

  3、光的衍射:特例:萡松亮斑;

  4、光的干涉:

  (1)雙縫(雙孔)干涉:波長越長、雙孔距離越小、光屏間距離越大,相鄰亮條紋間的距離越大;

 。2)薄膜干涉:特例:肥皂泡上的彩色條紋;檢測工件的平整性,夏天油路上油滴成彩色;

  三、光電效效應:在光的照射下,從物體向外發(fā)射出電子的現(xiàn)象叫光電效應,發(fā)射出的電子叫光電子;

  1、現(xiàn)象:

 。1)、任何金屬都有一個極限頻率,只有當入射光的頻率大于極限頻率時,才能發(fā)生光電效應;

 。2)、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強度無光,只隨入射光的頻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在金屬上光電子的發(fā)射幾乎是瞬時的,一般不超過10-9s

  (4)當入射光的頻率大于極限頻率時,光電流的強度與入射光的強度成正比;

  2、在空間傳播的光是不連續(xù)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E=h(光的頻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3、光電效應證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

  四、激光具有:相干性(作為干涉光源);平行度好(作光盤、測量);亮度高(加熱、光刀)

  五、物質波:(自然界中的物質可分為:場和實物)

  1、自然界中一切物體都有波動性;

  2、物質波的波長:=h/p;

  高中物理知識點 3

  考點一:關于彈力的問題

  1.彈力的產出

  條件:(1)物體間是否直接接觸

  (2)接觸處是否有相互擠壓或拉伸

  2.彈力方向的判斷

  彈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形變方向相反,指向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壓的物體(受力物體)。

  (2)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受力物體)。

  (3)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沿繩背離受力物體)。

  補充:物體間點面接觸時其彈力方向過點垂直于面,點線接觸時其彈力方向過點垂直于線,兩物體球面接觸時其彈力的方向沿兩球心的連線指向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小

  (1)彈簧的彈力滿足胡克定律:。其中k代表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僅與彈簧的材料有關,x代表形變量。

  (2)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在彈性限度內,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考點二:關于摩擦力的問題

  1.對摩擦力認識的四個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靜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動摩擦力小

  (3)靜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與運動方向共線,但一定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動力

  2.靜摩擦力用二力平衡來求解,滑動摩擦力用公式來求解

  3.靜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斷

  存在判斷:假設接觸面光滑,看物體是否發(fā)生相當運動,若發(fā)生相對運動,則說明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物體間存在靜摩擦力;若不發(fā)生相對運動,則不存在靜摩擦力。

  方向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考點三:物體的受力分析

  1.物體受力分析的方法

  (1)方法

  (2)選擇

  2.受力分析的順序

  先重力,再接觸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

  (1)分析物體受力時,只分析周圍物體對研究對象所施加的力

  (2)受力分析時,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確定每個力的實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實際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當做是物體受到的力

  (3)如果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用假設法分析

  (4)物體的受力情況會隨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而改變,必要時根據學過的知識通過計算確定

  (5)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體,互相作用要隔離

  考點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與分解中的應用

  1.正交分解時建立坐標軸的原則

  (1)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為原則,一般情況下應使盡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標軸上

  (2)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標軸上

  高中物理知識點 4

  電勢

  電場中某點的電勢,等于單位正電荷由該點移到參考點(零勢點)時電場力作的功;

  1、電勢具有相對性,和零勢面的選擇有關;

  2、電勢是標量,單位是伏特V;

  3、電勢差和電勢間的關系:UAB=φA—φB;

  4、電勢沿電場線的方向降低;

  5、相同電荷在同一等勢面的任意位置,電勢能相同;原因:電荷從一點移到另一點時,電場力不作功,所以電勢能不變;

  6、電場線總是由電勢高的地方指向電勢低的地方;

  7、等勢面的畫法:相臨等勢面間的距離相等。

  電場線

  電場線是人們?yōu)榱诵蜗蟮拿枋鲭妶鎏匦远藶榧僭O的線。

  1、電場線不是客觀存在的線;

  2、電場線的形狀:電場線起于正電荷終于負電荷;G:用鋸木屑觀測電場線

 。1)只有一個正電荷:電場線起于正電荷終于無窮遠;

 。2)只有一個負電荷:起于無窮遠,終于負電荷;

 。3)既有正電荷又有負電荷:起于正電荷終于負電荷;

  3、電場線的作用:

 、俦硎倦妶龅膹娙酰弘妶鼍密則電場強(電場強度大);電場線疏則電場弱電場強度。

 、诒硎倦妶鰪姸鹊姆较颍弘妶鼍上某點的切線方向就是該點的場強方向;

  4、電場線的特點:

 、匐妶鼍不是封閉曲線;

  ②同一電場中的電場線不向交。

  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2、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3、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三種產生電荷的方式

  1、摩擦起電:

 。1)正點荷: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

 。2)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

 。3)實質:電子從一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

  2、接觸起電:

 。1)實質:電荷從一物體移到另一物體;

 。2)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電荷平分;

  (3)電荷的中和:等量的異種電荷相互接觸,電荷相合抵消而對外不顯電性,這種現(xiàn)象叫電荷的中和;

  3、感應起電:把電荷移近不帶電的導體,可以使導體帶電;

  (1)電荷的基本性質: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實質:使導體的電荷從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應起電時,導體離電荷近的一端帶異種電荷,遠端帶同種電荷

  高中物理知識點 5

  一、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行成電流。1、產生電流的條件:(1)自由電荷;(2)電場;2、電流是標量,但有方向:我們規(guī)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是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在電源的內部,電流從負極流向正極;3、電流的大。和ㄟ^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Q跟通過這些電量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電流I表示;(1)數(shù)學表達式:I=Q/t;(2)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A

  (3)常用單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U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R成反比;1、定義式:I=U/R;2、推論:R=U/I;3、電阻的國際單位時歐姆,用表示;

  1k=103,1M=1064、伏安特性曲線:

  三、閉合電路:由電源、導線、用電器、電鍵組成;1、電動勢:電源的電動勢等于電源沒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用E表示;

  2、外電路:電源外部的電路叫外電路;外電路的電阻叫外電阻;用R表示;其兩端電壓叫外電壓;3、內電路:電源內部的電路叫內電阻,內點路的電阻叫內電阻;用r表示;其兩端電壓叫內電壓;如:發(fā)電機的線圈、干電池內的溶液是內電路,其電阻是內電阻;4、電源的電動勢等于內、外電壓之和;

  E=U內+U外;U外=RI;E=(R+r)I

  四、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閉合電路里的電流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內、外電路的電阻之和成反比;1、數(shù)學表達式:I=E/(R+r)2、當外電路斷開時,外電阻無窮大,電源電動勢等于路端電壓;就是電源電動勢的定義;3、當外電阻為零(短路)時,因內阻很小,電流很大,會燒壞電路;

  五、半導體:導電能力在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半導體的電阻隨溫升越高而減;

  六: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當溫度降低到某一值時電阻消失,成為超導;

  高中物理知識點 6

  怎樣判斷系統(tǒng)動量是否守衡?

  動量守衡條件是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合外力為零。一般研究問題,如果相互作用的內力比外力大很多,則可認為系統(tǒng)動量守衡;根據力的獨立作用原理,如果在某方向上合外力為零,則在該方向上動量守衡。

  注意守衡條件對內力的性質沒有任何限制,可以是電場力、磁場力、核力等等。對系統(tǒng)狀態(tài)沒有任何限制,可以是微觀、高速系統(tǒng),也可以是宏觀、低速系統(tǒng)。而力的作用過程可以是連續(xù)的作用,可以是間斷的作用,如二人在光滑平面上的拋接球過程。綜上有:

  物體運動狀態(tài)是否變化取決于--物體所受的合外力。

  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得快慢取決于--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和質量大小。物體到底做什么形式的運動取決于--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和初始狀態(tài)。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了多少取決于--

 。1)力的大小和方向;

 。2)力作用時間的長短。實驗表明只要力與其作用時間的乘積一定,它引起同一個物體的速度變化相同,力與力作用時間的乘積,可以決定和量度力的某種作用效果--沖量。系統(tǒng)的內力改變了系統(tǒng)內物體的動量,但系統(tǒng)外力才是改變系統(tǒng)總動量的原因。

  (三)能量和能量守恒

  知識結構

  功是一個過程量,與力在空間的作用過程相關。恒力功的計算公式與物體運動過程無關;重力功、彈力功與路徑無關。功是一個標量,但有正負之分。

  2.功率P:功率是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標量:P=W/t 。若做功快慢程度不同,上式為平均功率。注意恒力的功率不一定恒定,如初速為零的勻加速運動,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內合力的平均功率之比為1:3:5。已知功率可以求力在一段時間內所做的功W=Pt,這時可能是變力再做功。

  上式常常用于分析解決機車牽引功率問題,常設有以下兩種約束條件:

  1)發(fā)動機功率一定:牽引力與速度成反比,只要速度改變,牽引力F=P/v將改變,這時的運動一定是變加速運動。

  2)機車以恒力啟動:牽引力F恒定,由P=Fv可知,若車做勻加速運動,則功率P將增加,這種過程直到P達到機車的額定功率為止(注意不是達到最大速度為止)。

  3.能:自然界有多種運動形式,與不同運動形式相應的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機械運動--機械能;熱運動--內能;電磁運動--電磁能;化學運動--化學能;生物運動--生物能;原子及原子核運動--原子能、核能。

  動能:物體由于有機械運動速度而具有的能量Ek=mv2/2

  能,包括動能和勢能,都是標量。都是狀態(tài)量,如動能由速度決定,重力勢能由高度決定,彈性勢能由形變狀態(tài)決定。都具有相對性,物體速度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有不同的結果,相應的動能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有不同的動能。勢能相對于不同的零勢能參考面有不同的結果,勢能有可能取負值,它意味著此時物體的勢能比零勢能低。

  4.動能定理:研究對象:質點,數(shù)學表達公式:W=mv2/2-mv02/2。公式中W為質點受到的所有的作用力在所研究的過程中做的總功,它可以是恒力功,可以是變力功,可以是分階段由不同的力做功累積(代數(shù)和)而得到的結果。動能定理對力的性質沒有任何限制,

  可以是重力、彈力、摩擦力、也可以是電場力、磁場力或其它力。等式右邊為所研究的過程(初、末狀態(tài))中質點的動能的變化。動能定理表明,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是物體動能變化的原因,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量度了物體動能的變化大小。

  5.機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勢能發(fā)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對象是系統(tǒng),一般簡化為物體;守恒是指系統(tǒng)在滿足守恒條件下,機械能--動能和勢能之和,在狀態(tài)變化過程中總保持不變。怎樣判斷機械能是否守衡?

 。1)根據守恒條件:是否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

  (2)考察狀態(tài):比較、確定不同狀態(tài)的機械能,看它們是否相同

 。3)考察系統(tǒng)是否發(fā)生機械能與其它形式的能量的轉化

  高中物理知識點 7

  1、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存在相對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們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1)產生條件:

 、俳佑|面是粗糙;

 、趦晌矬w接觸面上有壓力;

 、蹆晌矬w間有相對滑動.

  (2)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3)大小-滑動摩擦定律

  滑動摩擦力跟正壓力成正比,也就跟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即其中的FN表示正壓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為動摩擦因數(shù),取決于兩個物體的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接觸面的面積無關。

  2、靜摩擦力: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有相對運動趨勢時,所受到的另一個物體對它的力,叫做靜摩擦力.

  (1)產生條件:①接觸面是粗糙的;②兩物體有相對運動的趨勢;③兩物體接觸面上有壓力.

  (2)方向:沿著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3)大。红o摩擦力的大小與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最大靜摩擦力,即0ffm,具體大小可由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結合動力學規(guī)律求解。

  必須明確,靜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動摩擦定律F=FN計算,只有當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時,其最大值一般可認為等于滑動摩擦力,既Fm=FN

  3、摩擦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倌Σ亮Φ姆较蚩偸桥c物體間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的方向相反。而不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如:課本上的皮帶傳動圖。物體向上運動,但物體相對于皮帶有向下滑動的趨勢,故摩擦力向上。

 、谀Σ亮偸亲璧K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而不一定是阻礙物體的運動的。

  如上例,摩擦力阻礙了物體相對于皮帶向下滑,但恰恰是摩擦力使物體向上運動。

  注意:以上兩種情況中,相對兩個字一定不能少。

  這牽涉到參照物的選擇。一般情況下,我們說物體運動或靜止,是以地面為參照物的。而牽涉到相對運動,實際上是規(guī)定了參照物。如A相對于B,則必須以B為參照物,而不能以地面或其它物體為參照物。

  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體減速,也可能使物體加速。

 、苁莒o摩擦力的物體不一定靜止,但一定保持相對靜止。

 、莼瑒幽Σ亮Φ姆较虿灰欢ㄅc運動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知識點 8

  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位移的乘積叫做功,功是描述力對空間積累效應的物理量,是過程量。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

  1功

  定義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點位移(對地),θ是力與位移間的夾角。

  1.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大小的計算方法:

 、俸懔Φ墓筛鶕⺈=F·S·cosθ進行計算,本公式只適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據W=P·t,計算一段時間內平均做功。③利用動能定理計算力的功,特別是變力所做的功。④根據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反過來可求功。

  2.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有距離無力、力和距離垂直。

  鞏固:某同學踢足球,球離腳后飛出10m遠,足球飛出10m的過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慣性飛出)。

  3.力學里規(guī)定: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公式:W=FS。

  (3)摩擦力、空氣阻力做功的計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積。

  發(fā)生相對運動的兩物體的這一對相互摩擦力做的總功:W=fd(d是兩物體間的相對路程),且W=Q(摩擦生熱)

  4.功的單位:焦耳,1J=1N·m。把一個雞蛋舉高1m,做的功大約是0.5J。

  5.應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強調對應。③功的單位“焦”(!っ=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っ,不能寫成“焦”)單位搞混。

  2功的原理

  1.內容: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2.說明:(請注意理想情況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俟Φ脑硎且粋普遍的結論,對于任何機械都適用。

 、诠Φ脑砀嬖V我們:使用機械要省力必須費距離,要省距離必須費力,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是沒有的。

  ③使用機械雖然不能省功,但人類仍然使用,是因為使用機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離、也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給人類工作帶來很多方便。

 、芪覀冏鲱}遇到的多是理想機械(忽略摩擦和機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機械: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對重物所做的功(Gh)。

  3.應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诶硐胄泵孀駨墓Φ脑;

 、劾硐胄泵婀剑篎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長;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與物體間的摩擦為f,則:FL=fL+Gh;這樣F做功就大于直接對物體做功Gh。

  3機械效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標量。求功率時一定要分清是求哪個力的功率,還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還是瞬時功率。

  1.有用功:定義:對人們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總-W額=ηW總

  斜面:W有用=Gh

  2.額外功:定義: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額=W總-W有用=G動h(忽略輪軸摩擦的動滑輪、滑輪組)

  斜面:W額=fL

  (2)功率的計算①平均功率:P=W/t(定義式)表示時間t內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還是變力做功,都適用。②瞬時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別表示t時刻的功率和速度,α為兩者間的夾角。

  4總功:

  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

  公式:W總=W有用+W額=FS= W有用/η

  斜面:W總= fL+Gh=FL

  (3)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額定功率:發(fā)動機正常工作時的最大功率。實際功率:發(fā)動機實際輸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額定功率,但不能長時間超過額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啟動問題通常說的機車的功率或發(fā)動機的功率實際是指其牽引力的功率。

 、僖院愣üβ蔖啟動:機車的運動過程是先作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勻速直線運動。

 、谝院愣恳啟動:機車先作勻加速運動,當功率增大到額定功率時速度為v1=P/F,而后開始作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勻速直線運動。

  5機械效率:

 、俣x: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诠剑

  斜 面:

  定滑輪:

  動滑輪:

  滑輪組:

 、塾杏霉傂∮诳偣,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通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某滑輪機械效率為60%表示有用功占總功的60%。

 、芴岣邫C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6.機械效率的測量:

 、僭恚

  ②應測物理量:鉤碼重力G、鉤碼提升的高度h、拉力F、繩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燮鞑模撼^碼、鐵架臺、滑輪、細線外還需刻度尺、彈簧測力計。

 、懿襟E:必須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目的:保證測力計示數(shù)大小不變。

 、萁Y論: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動滑輪越重,個數(shù)越多則額外功相對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對就多。

  C、摩擦,若各種摩擦越大做的額外功就多。

  高中物理知識點 9

  中性面線圈平面與磁感線垂直的位置,或瞬時感應電動勢為零的位置。

  中性面的特點:a.線圈處于中性面位置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Φ最大,但=0;

  產生:矩形線圈在勻強磁場中繞與磁場垂直的軸勻速轉動。

  變化規(guī)律e=NBSωsinωt=Emsinωt;i=Imsinωt;(中性面位置開始計時),最大值Em=NBSω

  四值:①瞬時值 ②最大值③有效值電流的熱效應規(guī)定的;對于正弦式交流U==0.707Um ④平均值不對稱方波:不對稱的正弦波

  求某段時間內通過導線橫截面的電荷量Q=IΔt=εΔt/R=ΔΦ/R

  我國用的交變電流,周期是0.02s,頻率是50Hz,電流方向每秒改變100次。

  表達式:e=e=220sin100πt=311sin100πt=311sin314t

  線圈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頻,阻高頻”.

  電容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頻、阻低頻”.

  變壓器兩個基本公式:①

 、赑入=P出,輸入功率由輸出功率決定,

  遠距離輸電:一定要畫出遠距離輸電的示意圖來,

  包括發(fā)電機、兩臺變壓器、輸電線等效電阻和負載電阻。并按照規(guī)范在圖中標出相應的物理量符號。一般設兩個變壓器的初、次級線圈的匝數(shù)分別為、n1、n1/ n2、n2/,相應的電壓、電流、功率也應該采用相應的符號來表示。

  功率之間的關系是:P1=P1/,P2=P2/,P1/=Pr=P2。

  電壓之間的關系是:。

  電流之間的關系是:

  求輸電線上的電流往往是這類問題的突破口。

  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和電壓損失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分析和計算時都必須用,而不能用。

  特別重要的是要會分析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

  高中物理知識點 10

  第一節(jié)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fā)生的物體都在振動。

  2、將物體發(fā)聲振動的規(guī)律記錄下來就可保存物體所發(fā)出的聲音。

  3、產生聲音的物體稱為發(fā)聲體,也叫聲源。發(fā)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也可以是氣體。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在物質中傳播的,所以也把聲音叫做聲波。

  2、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是傳播聲音的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三、聲速及回聲

  1、聲速是描述聲音傳播快慢的物理量。

  2、聲速的大小等于聲音在單位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公式為v=S/t。

  3、回聲是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芈暸c原聲時間間隔大于0.1秒時,人們才能把他們區(qū)分開。

  四、影響聲速的因素

  1、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有關。一般是在固體中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最慢。

  2、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溫度有關。一般是在同種介質中,溫度越高傳播越快。

  五、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1、人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產生的信號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再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聲音了。

  2、人耳能聽到聲音的基本條件:一是聲音的傳遞組織(如鼓膜、聽小骨)正常;二是聽覺神經正常。

  3、耳聾的兩種類型:一種是由于聲音的傳遞組織出現(xiàn)障礙造成的耳聾稱為傳導性耳聾;另一種是由于聽覺神經出現(xiàn)障礙造成的耳聾稱為神經性耳聾。

  六、骨傳導

  1、聲音通過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的傳聲方式叫做骨傳導。

  2、骨傳導的實質是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

  第二節(jié)聲音的特性

  一、音調

  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音調的高低取決于物體振動的快慢(即振動頻率),振動越快(即頻率越高)音調就越高;

  2、頻率是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shù),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Hz。

  3、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大約是20—20000Hz。

  高于20000Hz(人類聽覺上限)的聲叫超聲波。

  低于20Hz(人類聽覺下限)的聲叫次聲波。

  通常人們將人類能聽到的聲叫做聲音,將聲音、超聲波、次聲波統(tǒng)稱為聲。

  二、響度

  1、響度指聲音的強弱,即大小。

  2、物體振動的幅度叫做振幅。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離發(fā)聲體越遠,響度越小。

  三、音色

  1、音色反映聲音的品質和特色。音色又叫音品。

  2、音色是由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的。

  3、不同的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四、樂音

  1、悠揚、悅耳,聽到時感覺非常舒服的聲音叫樂音。

  2、樂音是物體有規(guī)律的振動發(fā)出來的,波形是有規(guī)則的。

  五、樂器

  1、為了欣賞音樂,人們制造了各種能產生樂音的器具,稱為樂器。

  2、樂器可以分為三種主要的類型:打擊樂器、弦樂器你、管樂器。

  3、所有的樂器的物理原理都一樣,都是通過振動發(fā)聲的。

  六、常見的樂器

  1、打擊樂器:像鼓、鑼等受到打擊發(fā)生振動而產生聲音的樂器叫打擊樂器。以鼓為例,鼓皮繃得越緊,振動得越快,音調就越高。擊鼓的力量越大,鼓皮振動的幅度就越大,聲音的響度就越大。

  2、弦樂器:像二胡、小提琴、鋼琴和吉他等通過弦的振動而發(fā)聲的樂器叫弦樂器。長而粗的弦發(fā)聲的音調低,短而細的弦發(fā)聲的音調高。繃得越緊的弦發(fā)聲的音調越高。弦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3、管樂器:像長笛、簫等樂器屬于管樂器。管樂器中有一段空氣柱,吹奏時空氣柱振動發(fā)聲。抬起不同的手指,就會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音調?諝庵介L產生的音調越低。

  第三節(jié)聲的利用

  一、聲與信息

  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例如,大象利用次聲波進行交流等。

  2、利用回聲可以定位。例如,蝙蝠利用超聲波的回波確定目標的位置。

  3、利用回聲可以定位成像。例如,利用B超診斷人體病情,探視胎兒的生長發(fā)育情況等。

  二、聲與能力

  1、聲波可以傳遞能量。例如,發(fā)聲的揚聲器旁的燭焰搖曳。

  2、用超聲波清洗物品。例如,利用超聲波清洗精密器件、清洗牙齒等。

  3、用超聲波除塵。例如,在冒黑煙的煙筒里放一個超聲波除塵器除塵。

  4、用超聲波動手術。例如,醫(yī)生用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的結石,治療癌癥等。

  第四節(jié)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聲及其來源

  1、從物理學的角度講,噪聲是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2、從環(huán)保角度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3、噪聲主要來源于人類自身和人類發(fā)明的各種機器。

  二、噪聲強弱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

  1、人們以分貝(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0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聽覺下限。

  2、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3、如果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聲環(huán)境中,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

  三、控制噪聲

  1、在聲源處減弱。例如,可以更換或改造噪聲大的機器或部件,在噪聲源的周圍加吸聲、隔聲的罩子等。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例如,使有噪聲源的廠房門窗背向居民區(qū),植樹造林,建立隔聲屏障來反射或吸收部分傳來的噪聲等。

  3、在人耳處減弱。例如,戴耳罩或用棉球塞住人耳等?

  高中物理知識點 11

  1.v-t圖上兩圖線相交的點,不是相遇點,只是在這一時刻相等。

  2.人們得出“重的物體下落快”的錯誤結論主要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

  3.嚴格地講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氣阻力影響較小時,可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近似視為自由落體運動。

  4.自由落體實驗實驗記錄自由落體軌跡時,對重物的要求是“質量大、體積小”,只強調“質量大”或“體積小”都是不確切的。

  5.自由落體運動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時題目中不點明這一點,我們解題時要充分利用這一隱含條件。

  6.自由落體運動是無空氣阻力的理想情況,實際物體的運動有時受空氣阻力的影響過大,這時就不能忽略空氣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階段,阻力很大,不能視為自由落體運動。

  7.自由落體加速度通?扇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不變的,它隨緯度和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

  8.四個重要比例式都是從自由落體運動開始時,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條件,如果v0≠0則這四個比例式不成立。

  9.勻變速運動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題時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10.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為正方向,但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與v0相反的方向為正方向。

  11.汽車剎車問題應先判斷汽車何時停止運動,不要盲目套用勻減速直線運動公式求解。

  12.找準追及問題的臨界條件,如位移關系、速度相等等。

  13.用速度圖象解題時要注意圖線相交的點是速度相等的點而不是相遇處。

  14.產生彈力的條件之一是兩物體相互接觸,但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存在彈力。

  高中物理知識點 12

  基本要求:

  1、知道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會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2、通過實驗探究靜摩擦力的大小,掌握靜摩擦力的值及變化范圍、

  3、知道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會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4、會運用公式F=μFN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5、知道動摩擦因數(shù)無單位,了解動摩擦因數(shù)與哪些因素有關、

  6、能用二力平衡條件判斷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1)滑動摩擦力方向的判斷方法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且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難看出,判斷滑動摩擦力方向的關鍵是判斷“相對運動的方向”、要做到這一點不是很難,因為物體的運動是比較直觀的,但千萬不要認為“相對運動的方向”是物體相對于地面的運動方向,這是初學者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所謂的“相對運動的方向”是指“受力物體”相對于“施力物體”的運動方向、例如,你在運動的汽車上推動箱子時,箱子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箱子相對于汽車的運動方向相反、

  (2)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方法

  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且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當然這里的關鍵也是判斷“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而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又難以判斷,這就使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成為一個難點、同學們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儆眉僭O法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我們可以假設接觸面是光滑的,判斷物體將向哪滑動,從而確定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進而判斷出靜摩擦力的方向、

 、诟鶕矬w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2、摩擦力大小的確定

  (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遵循關系式F=μFN,式中的FN是兩個物體表面間的壓力,稱為正壓力(垂直于接觸面的力),性質上屬于彈力,它不是物體的重力,許多情況下需結合物體的平衡條件加以確定;

  式中的μ為動摩擦因數(shù),它的數(shù)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兩物體間的正壓力及是否發(fā)生相對滑動無關,μ沒有單位、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與物體的運動性質無關,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只要出現(xiàn)相對滑動,滑動摩擦力恒為F=μFN、

  (2)靜摩擦力的大小靜摩擦力的大小隨推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靜摩擦力的大小由外部因素決定,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來確定其大小、目前可根據初中二力平衡知識求解靜摩擦力、當人的水平推力增大到某一值時,物體就要滑動,此時靜摩擦力達到值,我們把它叫做靜摩擦力(Fm)、故靜摩擦力的取值范圍是0

  3、正確理解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效果

 。1)兩物體間產生摩擦力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①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粗糙;

  ②兩物體間存在彈力;

  ③兩物體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因此,若兩物體間有彈力產生,不一定產生摩擦力,但若兩個物體間有摩擦力產生必有彈力產生、

 。2)靜摩擦力中的“靜”指的是相對靜止,滑動摩擦力中的“滑動”指的也是相對滑動,其中應以摩擦力的施力物體為參考系、靜摩擦力產生在相對靜止(有相對運動趨勢)的兩物體間,但這兩個物體不一定靜止,它們可能一起運動,所以,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不一定靜止、滑動摩擦力產生在相對滑動的兩物體之間,但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的物體可能是靜止的

 。3)在兩種摩擦力的定義中都出現(xiàn)了“阻礙”一詞,所以有些同學就認為,摩擦力總是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其實不然,摩擦力的方向只是與相對施力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阻礙的只是物體相對于施力物體的運動,對于物體的實際運動(通常以地面作為參考系),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例如:人跑步時地面給人的摩擦力就是動力;傳送帶上的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向上運動時,摩擦力也是動力、

  壓強知識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質量是1t,1cm3水的質量是1g。

  3、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左物右碼"。

  4、同種物質的密度還和狀態(tài)有關(水和冰同種物質,狀態(tài)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壓強的方法:

 、僭龃髩毫

 、跍p小受力面積

  6、液體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7、連通器兩側液面相平的條件:

 、偻灰后w

 、谝后w靜止

  8、利用連通器原理:(船閘、茶壺、回水管、水位計、自動飲水器、過水涵洞等)。

  9、大氣壓現(xiàn)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試驗、鋼筆吸水、抽水機等)。

  10、馬德保半球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托里拆利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值。

  11、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的合力。

  12、物體在液體中的三種狀態(tài):漂浮、懸浮、沉底。

  13、物體在漂浮和懸浮狀態(tài)下:浮力=重力

  14、物體在懸浮和沉底狀態(tài)下:V排=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適用于氣體(浮力的計算公式:F浮= ρ氣gV排也適用于氣體)

  電動勢的方向知識點

  電動勢的方向可以通過楞次定律來判定。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指出:感應電流的磁場要阻礙原磁通的變化。對于動生電動勢,同學們也可用右手定則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也就找出了感應電動勢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楞次定律的應用更廣,其核心在”阻礙”二字上。

  (1)E=n_ΔΦ/Δt(普適公式){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感應電動勢(V),n:感應線圈匝數(shù),ΔΦ,Δt磁通量的變化率}

  (2)E=BLVsinA(切割磁感線運動)E=BLV中的v和L不可以和磁感線平行,但可以不和磁感線垂直,其中sinA為v或L與磁感線的夾角。{L:有效長度(m)}

  (3)Em=nBSω(交流發(fā)電機最大的感應電動勢){Em:感應電動勢峰值}

 。4)E=B(L2)ω/2(導體一端固定以ω旋轉切割)其中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電磁感應現(xiàn)象是電磁學中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它顯示了電、磁現(xiàn)象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轉化,對其本質的深入研究所揭示的電、磁場之間的聯(lián)系,對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建立具有重大意義。電磁感應現(xiàn)象在電工技術、電技術以及電磁測量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

  高中物理知識點 13

  1.大物體不一定看成質點,小物體不一定看成質點。

  2.平動物體可能看不到質點,旋轉物體可能看不到質點。

  3.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設是不動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系可能會有不同的運動,但也可能是相同的。

  5.時間軸上的n秒指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第n秒。第n秒末和第n秒末n

  第一秒是同一時刻。

  6.忽略位移的矢量性,只強調大小而忽略方向。

  7.當物體進行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距離。

  8.位移也是相對的。必須選擇參考系。當選擇不同的參考系時,物體的位移可能會有所不同。

  9.打點計時器應在紙帶上打出重量合適的小圓點。如果打出短橫線,應調整振針與復寫紙的高度,以增加一點。

  10.使用計時器打點時,先接通電源,待計時器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

  11.使用電火花計時器時,注意正確穿兩條白紙帶,墨粉紙盤夾在兩條紙帶之間;使用電磁計時器時,紙帶應通過限位孔壓在復寫紙下。

  12.速度一詞是一個模糊的總稱。它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一般來說,它指的是四個概念中的一個:瞬時速率、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我們應該學會根據上下文區(qū)分速度的含義。通常,速度主要是指瞬時速度。列式計算通常使用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

  13.注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些學生受初中理解速度概念的影響,很難接受速度的方向。事實上,速度的方向是物體運動的方向,而初中學到的速度是目前學到的平均速度。

  14.平均速度不是平均速度。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

  16.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當物體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8.物體的速度變化很大,加速度不一定很大。

  19.正負加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體的加速度為負,物體不一定減速。

  21.當物體加速度減小時,速度可能會增加;當加速度增加時,速度可能會減小。

  當物體的速度不變時,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23.物體的加速方向不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

  24.位移圖像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25.解決問題前,找出兩個坐標軸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將位移圖像與速度圖像混淆。

  26.圖像是曲線,不代表物體做曲線運動。

  27.從圖像中讀取物理量時,要明確數(shù)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別注意方向。

  28.v-t圖中兩條線相交的點不是相遇點,而是此時此刻相等。

  29.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人們得出重物下落快的錯誤結論。

  30.嚴格地說,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只受重力的影響。當空氣阻力影響較小時,空氣阻力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31.自由落體實驗記錄自由落體軌跡時,對重物的要求是質量大、體積小,只強調質量大或體積小是不準確的。

  32.在自由落體運動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時問題中沒有指出這一點,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隱含條件。

  33.自由落體運動是無空氣阻力的理想情況。實際物體的運動有時會受到空氣阻力的太大影響。此時,空氣阻力不容忽視。例如,在雨滴落下的最后階段,阻力很大,不能被視為自由落體運動。

  34.自由落體的加速通常是9.8m/s2或10m/s

  2.但不是不變的。它隨緯度和海拔的變化而變化。

  35.自由落體運動開始時有四個重要比例,即初始速度v0=如果0是成立條件v0≠這四個比例不成立。

  36.均勻變速運動的每個公式都是矢量式的,在列方程解決問題時要注意每個物理量的方向。

  37.常取初速v0的方向是正的方向,但這不一定是可取的v0相反的方向是正方向。

  38.汽車制動問題應首先判斷汽車何時停止運動,不要盲目應用勻減速直線運動公式。

  39.找出追及問題的臨界條件,如位移關系、速度等。

  40.用速度圖像解決問題時,要注意圖線相交的點是速度相等的點,而不是相遇的點。

  高中物理知識點 14

  質點的運動————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

  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

  Vot 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

 。ㄍǔS直硎緸椋2h/g)1/2)

  6、合速度Vt=(V—^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 tgβ=Vy/V—=gt/Vo

  7、合位移S=(S—^2+

  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 tgα=Sy/S—=gt/2Vo

  注: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煽醋魇撬椒较虻膭蛩僦本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

 。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

 。ù颂庮l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

  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軌道半徑T :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體半徑(m)

  4、衛(wèi)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wèi)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xiàn)心=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wèi)星只能運行于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wèi)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

 。5)地球衛(wèi)星的環(huán)繞速度和最小發(fā)射速度均為7.9Km/S。

  高中物理知識點 15

  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無規(guī)則的熱運動(布朗運動擴散現(xiàn)象)

 。1)擴散現(xiàn)象:不同物質能夠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說明了物質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同時還說明分子間有空隙,溫度越高擴散越快?梢园l(fā)生在固體、液體、氣體任何兩種物質之間。

 。2)布朗運動:它是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固體微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

 、俨祭蔬\動的三個主要特點:永不停息地無規(guī)則運動;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明顯。

  ②產生布朗運動的原因:它是由于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對固體微小顆粒各個方向撞擊的不均勻性造成的。

 、鄄祭蔬\動間接地反映了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布朗運動、擴散現(xiàn)象都有力地說明物體內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3)熱運動: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與溫度有關,簡稱熱運動,溫度越高,運動越劇烈。

  高中物理知識點 16

  起電的方法

  使物體起電的方法有三種:摩擦起電、接觸起電、感應起電

 。1)摩擦起電:兩種不同的物體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并不相同。兩種物體相互摩擦時,束縛電子能力強的物體就會得到電子而帶負電,束縛電子能力弱的物體會失去電子而帶正電。(正負電荷的分開與轉移)

  (2)接觸起電:帶電物體由于缺少(或多余)電子,當帶電體與不帶電的物體接觸時,就會使不帶電的`物體上失去電子(或得到電子),從而使不帶電的物體由于缺少(或多余)電子而帶正電(負電)。(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3)感應起電:當帶電體靠近導體時,導體內的自由電子會向靠近或遠離帶電體的方向移動。(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三種起電的方式不同,但實質都是發(fā)生電子的轉移,使多余電子的物體(部分)帶負電,使缺少電子的物體(部分)帶正電。在電子轉移的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

  高中物理知識點 17

  1.超重現(xiàn)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超重現(xiàn)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現(xiàn)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失重現(xiàn)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現(xiàn)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等于零的情況即與支持物或懸掛物雖然接觸但無相互作用。

  產生原因: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會再與支持物或懸掛物發(fā)生作用。是否發(fā)生完全失重現(xiàn)象與運動方向無關,只要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摩擦力

  (1)產生的條件:

  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存在壓力;接觸面不光滑;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滑動摩擦力)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這三點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偌僭O法:首先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這時若兩物體不發(fā)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沒有靜摩擦力;若兩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并且原來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跟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確定靜摩擦力方向。

 、谄胶夥ǎ焊鶕ζ胶鈼l件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4)大。合扰忻魇呛畏N摩擦力,然后再根據各自的規(guī)律去分析求解。

 、倩瑒幽Σ亮Υ笮。豪霉絝=μFN進行計算,其中FN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無關;蛘吒鶕矬w的運動狀態(tài),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陟o摩擦力大。红o摩擦力大小可在0與fmax之間變化,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高中物理知識點 18

  力學:

  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合力為零時,加速度為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變;合力不為零時,加速度不為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速度大小改變或速度方向改變或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變。

  力的作用效果: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或改變物體的形狀。

  沖量和動量:力和時間的乘積是沖量,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是動量。

  動量守恒定律: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系統(tǒng)內各個物體的動量相等。

  功和能:物體沿著力的方向移動一段距離,力對物體做功;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與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熱學:

  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熱力學第一定律:外界對物體做的功和物體吸收的熱量之和等于物體內能的增量。

  熱力學第二定律:不可能把熱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而不產生其他影響;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轉換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電磁學:

  電流、電壓、電阻、電容、電感等元件的基本性質和應用。

  交流電的產生和應用:交流電機的應用,變壓器的工作原理等。

  電磁波的產生和應用: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gamma射線等。

  光學:

  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干涉等基本概念和應用。

  本影和半影的區(qū)別和判斷方法。

  光在真空中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光在介質中傳播時,光的強度、顏色、波長等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和規(guī)律。

  量子物理學:

  量子態(tài)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包括薛定諤方程等。

  量子力學的應用領域,例如半導體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

  高中物理知識點 19

  一、力學中的物理學史知識點

  1、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臘杰出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在對待“力與運動的關系”問題上,錯誤的認為“維持物體運動需要力”。

  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最早研究“勻加速直線運動”;論證“重物體不會比輕物體下落得快”的物理學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實驗”得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若沒有摩擦,將保持這個速度一直運動下去即維持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的結論;發(fā)明了空氣溫度計;理論上驗證了落體運動、拋體運動的規(guī)律;還制成了第一架觀察天體的望遠鏡;第一次把“實驗”引入對物理的研究,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打開了人們的新思路;發(fā)現(xiàn)了“擺的等時性”等。

  3、1683年,英國科學家牛頓:總結三大運動定律、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另外牛頓還發(fā)現(xiàn)了光的色散原理;創(chuàng)立了微積分、發(fā)明了二項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發(fā)明了反射式望遠鏡。其最有影響的著作是《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

  4、1798年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利用扭秤裝置比較準確地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微小形變放大思想)。

  5、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經典力學不適用于微觀粒子和高速運動物體。即“宏觀”、“低速”是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

  二、熱學中的物理學史

  1、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發(fā)現(xiàn)懸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現(xiàn)象——布朗運動。

  2、1661年英國物理學家玻意耳發(fā)現(xiàn):一定質量的氣體在溫度不變時,它的壓強與體積成反比,即為玻意耳定律。

  3、1787年法國物理學家查理發(fā)現(xiàn):一定質量的氣體在體積不變時,它的壓強與熱力學溫度成正比,即為查理定律。

  4、1802年法國物理學家蓋·呂薩克發(fā)現(xiàn):一定質量的氣體在壓強不變時,它的體積與熱力學溫度成正比,即為蓋·呂薩克定律。

  三、電、磁學中的物理學史

  1、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guī)靵觯航柚ㄎ牡显S扭秤裝置并類比萬有引力定律,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庫侖定律。

  2、1826年德國物理學家歐姆:通過實驗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它的電阻成反比即歐姆定律。

  3、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電流可以使周圍的磁針發(fā)生偏轉,稱為電流的磁效應。

  4、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由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和規(guī)律——電磁感應現(xiàn)象。

  5、1834年,俄國物理學家楞次: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6、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種電磁波,并從理論上得出光速等于電磁波的速度,為光的電磁理論奠定了基礎。

  7、1888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萊頓瓶所做的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并測定了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于光速并率先發(fā)現(xiàn)“光電效應現(xiàn)象”。

  高中物理知識點 20

  電路圖畫法:

  1、電勢法(結點法)

  (1)把電路中的電勢相等的結點標上同樣的字母。

  (2)把電路中的結點從電源正極出發(fā)按電勢由高到低排列。

 。3)把原電路中的電阻接到相應的結點之間。

 。4)把原電路中的電表接入到相應位置。

  2、分支法(切斷法)

 。1)順著電流方向逐級分析,如果沒有接入電源或電流方向不明可假設電流方向。

 。2)每一支路的導體是串聯(lián)關系。

 。3)用切斷電路的方法幫助判斷,當切斷某部分電路,其它電路同時也被斷路的與它是串聯(lián)關系;其它電路是通路的是并聯(lián)關系。

  高中物理知識點 21

  01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3.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4.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02質點的運動: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tg=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tg=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r/T 2.角速度=/t=2/T=2f

  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

  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2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弧度(rad);頻率(f):赫(Hz);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于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wèi)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wèi)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03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shù)(N/m),x:形變量(m)}

  3.滑動摩擦力F=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摩擦因數(shù),F(xiàn)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 (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 (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高中物理知識點 22

  1.電路的組成:電源、開關、用電器、導線。

  2.電路的三種狀態(tài):通路、斷路、短路。

  3.電流有分支的是并聯(lián),電流只有一條通路的是串聯(lián)。

  4.在家庭電路中,用電器都是并聯(lián)的。

  5.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里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6.電流表不能直接與電源相連,電壓表在不超出其測量范圍的情況下可以。

  7.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8.安全電壓應低于24V。

  9.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溫度有時不考慮)。

  11.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都是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12.利用歐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13.伏安法測電阻原理:R=伏安法測電功率原理:P=UI

  14.串聯(lián)電路中:電壓、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

  15.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燈泡比"220V40W"的燈泡電阻小,燈絲粗。

  1、電場能的基本性質:電荷在電場中移動,電場力要對電荷做功。

  2、電勢φ

  (1)定義:電荷在電場中某一點的電勢能Ep與電荷量的比值。

  (2)定義式:φ——單位:伏(V)——帶正負號計算

  (3)特點:

  電勢具有相對性,相對參考點而言。但電勢之差與參考點的選擇無關。

  電勢一個標量,但是它有正負,正負只表示該點電勢比參考點電勢高,還是低。

  電勢的大小由電場本身決定,與Ep和q無關。

  電勢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正電荷由該點移動到零勢點時電場力所做的功。

  (4)電勢高低的判斷方法

  根據電場線判斷:沿著電場線電勢降低。φA>φB

  根據電勢能判斷:

  正電荷:電勢能大,電勢高;電勢能小,電勢低。

  負電荷:電勢能大,電勢低;電勢能小,電勢高。

  結論:只在電場力作用下,靜止的電荷從電勢能高的地方向電勢能低的地方運動。

  高中物理知識點 23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1.力的國際單位是牛頓,用N表示;

  2.力的圖示:用一條帶箭頭的有向線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的示意圖:用一個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質可分為: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場力、磁場力、核力等等;

  重力: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萬有引力而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b.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測量重力的儀器是彈簧秤;

  d.重心是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只有具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其重心才是其幾何中心;

  彈力: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為了恢復形變而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作用力;

  a.產生彈力的條件:二物體接觸、且有形變;施力物體發(fā)生形變產生彈力;

  b.彈力包括:支持力、壓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壓的物體;拉力的方向總是沿著繩子的收縮方向;

  d.在彈性限度內彈力跟形變量成正比;F=Kx

  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時,受到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a.產生磨擦力的條件:物體接觸、表面粗糙、有擠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間就一定有彈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c.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壓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d.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趨勢的外力;

  合力、分力:如果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則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叫這個力的分力;

  a.合力與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與分力之間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用兩條表示力的線段為臨邊作平行四邊形,則這兩邊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時,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進行分解;或把力沿物體運動(或運動趨勢)方向、及其垂直方向進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動量、沖量)

  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時間、速率、功、功率、路程、電流、磁通量、能量)

  直線運動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條件:物體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個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者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等大反向;

  (2)在N個共點力作用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任意第N個力與(N-1)個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在任意兩個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為零;

  機械運動

  機械運動:一物體相對其它物體的位置變化。

  1.參考系:為研究物體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又名參照物(參照物不一定靜止);

  2.質點:只考慮物體的質量、不考慮其大小、形狀的物體;

  (1)質點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體視為質點的條件:物體的形狀、大小相對所研究對象小的可忽略不計時;

  如:研究地球繞太陽運動,火車從北京到上海;

  3.時刻、時間間隔:在表示時間的數(shù)軸上,時刻是一點、時間間隔是一線段;

  例:5點正、9點、7點30是時刻,45分鐘、3小時是時間間隔;

  4.位移:從起點到終點的有相線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線段表示;路程:描述質點運動軌跡的曲線;

  (1)位移為零、路程不一定為零;路程為零,位移一定為零;

  (2)只有當質點作單向直線運動時,質點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國際單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時間圖象:建立一直角坐標系,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位移;

  (1)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像是一條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像是一條傾斜直線;

  (3)位移圖像與橫軸夾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夾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質點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物體在某一瞬間的速度較瞬時速度;物體在某一段時間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標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義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與物體速度大小無關;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為零;

  (4)速度改變等于末速減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變與所用時間的比值(速度的變化率)加速度大小與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無關;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變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國際單位是m/s2

  勻變速直線運動

  1.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和時間的關系:vt=v0+at

  注:一般我們以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則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1)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勻變速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和時間的關系:s=v0t+1/2at2

  注意:當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當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3.推論:2as=vt2-v02

  4.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兩個連續(xù)相等時間間隔內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前1秒,前2秒,……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時間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數(shù)比;

  自由落體運動

  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高處靜止下落的物體所作的運動。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論:2gh=vt2

  牛頓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tài)為止。

  a.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才能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b.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tài)就不變)

  d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2.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

  a.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b.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c.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3.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a.數(shù)學表達式:a=F合/m;

  b.加速度隨力的產生而產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c.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d.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4.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qū)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曲線運動

  質點的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

  1.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線在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2.質點作曲線運動的條件:質點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與其運動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且軌跡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線運動的特點

  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曲線運動的加速度(合外力)與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4.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一致時,力改變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時,力改變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與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時,力既搞變速度大小又改變速度的方向;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判斷和運動的方法:物體實際所作的運動是合運動

  2.合運動與分運動的等時性:合運動與各分運動所用時間始終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與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拋運動

  被水平拋出的物體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運動叫平拋運動。

  1.平拋運動的實質:物體在水平方向上作勻速直線運動,在豎直方向上作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

  2.水平方向上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上的自由落體運動具有等時性;

  3.求解方法:分別研究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上的二分運動,在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和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

  質點沿圓周運動,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相等,這種運動就叫做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長除以時間:v=s/t,線速度方向就是該點的切線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質點轉過的角度除以所用時間:ω=Φ/t

  3.角速度、線速度、周期、頻率間的關系:

  (1)v=2πr/T;

  (2)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義: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沿半徑指向圓心的力,這個力叫向心力。

  (2)方向:總是指向圓心,與速度方向垂直。

  (3)特點:①只改變速度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小

  ②是根據作用效果命名的。

  (4)計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v2/r=ω2r

  開普勒三定律

  1.開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說明:在中學間段,若無特殊說明,一般都把行星的運動軌跡認為是圓;

  2.開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同的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

  3.開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R3/T2=K;

  說明:

  (1)R表示軌道的半長軸,T表示公轉周期,K是常數(shù),其大小之與太陽有關;

  (2)當把行星的軌跡視為圓時,R表示愿的半徑;

  (3)該公式亦適用與其它天體,如繞地球運動的衛(wèi)星;

  萬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

  1.計算公式

  F: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

  G:萬有引力常量

  M1:物體1的質量

  M2:物體2的質量

  R: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

  依照國際單位制,F(xiàn)的單位為牛頓(N),m1和m2的單位為千克(kg),r的單位為米(m),常數(shù)G近似地等于

  6.67×10^-11N·m^2/kg^2(牛頓平方米每二次方千克)。

  2.解決天體運動問題的思路:

  (1)應用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應用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周期公式;

  (2)應用在地球表面的物體萬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則用:m=ρV,V=4πR3/3

  機械能

  功

  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積;

  1.計算公式:w=Fs;

  2.推論:w=Fscosθ,θ為力和位移間的夾角;

  3.功是標量,但有正、負之分,力和位移間的夾角為銳角時,力作正功,力與位移間的夾角是鈍角時,力作負功;

  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平均功率:P=W/t;

  2.求瞬時功率:p=Fv,當v是平均速度時,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標量;

  功和能之間的關系

  功是能的轉換量度;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換的過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發(fā)生了轉化;

  動能定理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

  1.數(shù)學表達式:w合=mvt2/2-mv02/2

  2.適用范圍: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變力的功;

  3.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yōu)點:只考慮物體的初、末態(tài),不管其中間的運動過程;

  4.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

  (1)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確定物體的初態(tài)和末態(tài),表示出初、末態(tài)的動能;

  (3)應用動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重力勢能

  物體的重力勢能等于物體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積。

  1.重力勢能用EP來表示;

  2.重力勢能的數(shù)學表達式:EP=mgh;

  3.重力勢能是標量,其國際單位是焦耳;

  4.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其大小和所選參考系有關;

  5.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間的關系

  (1)物體被舉高,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

  (2)物體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小;

  (3)重力做的功只與物體初、末為置的高度有關,與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

  機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的情形下,物體的動能和勢能(重力勢能、彈簧的彈性勢能)發(fā)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1.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

  2.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

  3.在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處處相等;

  4.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題思路

  (1)確定研究對象,和研究過程;

  (2)分析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中的受力,判斷是否遵受機械能守恒定律;

  (3)恰當選擇參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狀態(tài)的機械能;

  (4)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高中物理知識點 24

  一、三種產生電荷的方式:

  1、摩擦起電:

 。1)正點荷: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

 。2)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

 。3)實質:電子從一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

  2、接觸起電:

  (1)實質:電荷從一物體移到另一物體;

 。2)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電荷平分;

 。3)電荷的中和:等量的異種電荷相互接觸,電荷相合抵消而對外不顯電性,這種現(xiàn)象叫電荷的中和;

  3、感應起電:把電荷移近不帶電的導體,可以使導體帶電;

  (1)電荷的基本性質: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實質:使導體的電荷從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應起電時,導體離電荷近的一端帶異種電荷,遠端帶同種電荷;

  4、電荷的基本性質:能吸引輕小物體;

  5、電荷守恒定律:電荷既不能被創(chuàng)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在轉移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不變。

  6、元電荷:一個電子所帶的電荷叫元電荷,用e表示。

  7、e=1.6×10—19c;

  8、一個質子所帶電荷亦等于元電荷;

  9、任何帶電物體所帶電荷都是元電荷的整數(shù)倍;

  二、庫侖定律: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跟它們所帶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之間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電荷間的這種力叫庫侖力.

  1、計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

  2、庫侖定律只適用于點電荷(電荷的體積可以忽略不計)

  3、庫侖力不是萬有引力;

  三、電場:電場是使點電荷之間產生靜電力的一種物質。

  1、只要有電荷存在,在電荷周圍就一定存在電場;

  2、電場的基本性質: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靜止、運動)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叫電場力;

  3、電場、磁場、重力場都是一種物質

  四、電場強度:放入電場中某點的電荷所受電場力F跟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叫該點的電場強度;

  1、定義式:E=F/q;E是電場強度;F是電場力;q是試探電荷;

  2、電場強度是矢量,電場中某一點的場強方向就是放在該點的正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與負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相反)

  3、該公式適用于一切電場;

  4、點電荷的電場強度公式:E=kQ/r2

  五、電場的疊加:在空間若有幾個點電荷同時存在,則空間某點的電場強度,為這幾個點電荷在該點的電場強度的矢量和;解題方法:分別作出表示這幾個點電荷在該點場強的有向線段,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場強;

  六、電場線:電場線是人們?yōu)榱诵蜗蟮拿枋鲭妶鎏匦远藶榧僭O的線。

  1、電場線不是客觀存在的線;

  2、電場線的形狀:電場線起于正電荷終于負電荷;G:用鋸木屑觀測電場線。DAT

 。1)只有一個正電荷:電場線起于正電荷終于無窮遠;

 。2)只有一個負電荷:起于無窮遠,終于負電荷;

 。3)既有正電荷又有負電荷:起于正電荷終于負電荷;

  3、電場線的作用:

  1)表示電場的強弱:電場線密則電場強(電場強度大);電場線疏則電場弱電場強度。

  2)表示電場強度的方向:電場線上某點的切線方向就是該點的場強方向;

  4、電場線的特點:

  1)電場線不是封閉曲線;

  2)同一電場中的電場線不向交;

  七、勻強電場:電場強度的大小、方向處處相同的電場;勻強電場的電場線平行、且分布均勻;

  1、勻強電場的電場線是一簇等間距的平行線;

  2、平行板電容器間的電是勻強電場;

  八、電勢差:電荷在電場中由一點移到另一點時,電場力所作的功WAB與電荷量q的比值叫電勢差,又名電壓。

  1、定義式:UAB=WAB/q;

  2、電場力作的功與路徑無關;

  3、電勢差又命電壓,國際單位是伏特;

  九、電場中某點的電勢,等于單位正電荷由該點移到參考點(零勢點)時電場力作的功;

  1、電勢具有相對性,和零勢面的選擇有關;

  2、電勢是標量,單位是伏特V;

  3、電勢差和電勢間的關系:UAB=φA—φB;

  4、電勢沿電場線的方向降低時,電場力要作功,則兩點電勢差不為零,就不是等勢面;

  4、相同電荷在同一等勢面的任意位置,電勢能相同;原因:電荷從一電移到另一點時,電場力不作功,所以電勢能不變;

  5、電場線總是由電勢高的地方指向電勢低的地方;

  6、等勢面的畫法:相另等勢面間的距離相等;

  十、電場強度和電勢差間的關系:在勻強電場中,沿場強方向的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場強與這兩點的距離的乘積。

  1、數(shù)學表達式:U=Ed;

  2、該公式的使適用條件是,僅僅適用于勻強電場;

  3、d是兩等勢面間的垂直距離;

  十一、電容器:儲存電荷(電場能)的裝置。

  1、結構:由兩個彼此絕緣的金屬導體組成;

  2、最常見的電容器:平行板電容器;

  十二、電容:電容器所帶電荷量Q與兩電容器量極板間電勢差U的比值;用“C”來表示。

  1、定義式:C=Q/U;

  2、電容是表示電容器儲存電荷本領強弱的物理量;

  3、國際單位:法拉簡稱:法,用F表示

  4、電容器的電容是電容器的屬性,與Q、U無關;

  十三、平行板電容器的決定式:C=εs/4πkd;(其中d為兩極板間的垂直距離,又稱板間距;k是靜電力常數(shù),k=9.0×109N。m2/c2;ε是電介質的介電常數(shù),空氣的介電常數(shù)最。籹表示兩極板間的正對面積;)

  1、電容器的兩極板與電源相連時,兩板間的電勢差不變,等于電源的電壓;

  2、當電容器未與電路相連通時電容器兩板所帶電荷量不變;

  十四、帶電粒子的加速:

  1、條件:帶電粒子運動方向和場強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動能定理:電場力做的功等于動能的變化:W=Uq=1/2mvt2—1/2mv02;

  3、推論:當初速度為零時,Uq=1/2mvt2;

  4、使帶電粒子速度變大的電場又名加速電場;

  高中物理知識點 25

  一、知識點

 。ㄒ唬┣運動的條件:合外力與運動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

  (二)曲線運動的研究方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平行四邊形定則、三角形法則)

 。ㄈ┣運動的分類:合力的性質(勻變速:平拋運動、非勻變速曲線:勻速圓周運動)

 。ㄋ模﹦蛩賵A周運動

  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點: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文字、定義式)

  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頻率、轉)

 。ㄎ澹┢綊佭\動

  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平、豎直方向分速度的表達式;位移,水平、豎直方向位移的表達式

  3速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位移與水平方向的夾角

 。ㄎ澹╇x心運動的定義、條件

  二、考察內容、要求及方式

  1曲線運動性質的判斷:明確曲線運動的條件、牛二定律(選擇題)

  2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動態(tài)變化:熟練掌握勻速圓周運動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選擇、填空)

  3勻速圓周運動中物理量的計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幾種表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計算題)

  3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分運動與和運動的等時性、等效性(選擇、填空)

  4平拋運動相關:平拋運動中速度、位移、夾角的計算,分運動與和運動的等時性、等效性(選擇、填空、計算)

  5離心運動:臨界條件、靜摩擦力、勻速圓周運動相關計算(選擇、計算)

【高中物理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知識點04-07

高中物理知識點11-09

高中物理選修知識點01-22

云南高中物理知識點08-14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8-29

英語知識點高中物理08-17

高中物理知識點口訣08-02

【精】高中物理知識點08-04

高中物理變阻器知識點01-06

高中物理知識點的總結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