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語文下冊《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工具書掌握重要字詞。
2.學習認識魯迅了解《朝花夕拾》,幫助理解課文.
3.借鑒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層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寫的寫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4.揣摩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增強語感。
5.體味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珍視人生中亦真亦夢的童年。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對事物的準確描摹、對動作的準確表達及寫作思路的條理性。
2.對動作的準確表達及材料安排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敘。
2.揣摩三味書屋這一部分的思想內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詞語。
3.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方法:
閱讀、鑒賞、質疑、探究、合作以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思維表達能力。
教學思路及課時安排:
本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第一部分。第二課時研讀第二部分,整體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主題,品味本文語言。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關于魯迅這一大師你了解多少?(學生說一說)
2.教師小結: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fā)現(xiàn)魯迅的童年和我們一樣,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神秘的故事,無味的冬日里難得的情趣;嚴肅勤奮的學習生活,偶爾淘氣的快樂,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走進這位大家的童年,體味其豐富的情感,學習他的寫作方法,定會受益匪淺。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作者介紹:引導學生約度注釋并記憶,教師適當講授。
2.寫作背景:
教師下發(fā)相關材料:《朝花夕拾》介紹及作者小引。學生閱讀增強感性認識。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老師播放課件學生聽讀,了解文意并畫出自己的生字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工具書處理字詞。教師明確。
3.學生競讀,師生點評。
4.引導學生談談讀本文的初步感受,教師抓住題目提示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并明確空間變化的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據(jù)此將課文分成兩部分,并概括大意。
5.學生速讀課文,找出過渡段,初步談談此段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小結明確本文的結構
四、研讀文章的第一部分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部分,并思考:作者說:百草園是一個荒園,可為什么是我兒時的樂園?
2.學生自由發(fā)言。
3.教師小結
4.進一步研讀:
聽讀第二段作者是怎樣寫百草園景物的,讀后你有什么感受(聽讀)?小組探究教師提示寫作順序、描寫的角度、情感等。
師生小結,本段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著高低的順序從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角度對景物進行描寫,并將高興愉快自由無憂無慮的心情寓于其中,寫出了童真,寫出了情趣,體現(xiàn)了一個樂字,做到層次井然,情景交融。
仿寫句子:請同學們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式寫一句話。
5.作者寫景中,為什么寫美女蛇的故事,是多余的嗎?學生結組討論發(fā)言。教師小結,明確插敘及作用。
五、應用:說一說你兒時的樂園,注意要做到層次井然,富有感情
六、默讀第一部分,體會魯迅在百草園中的樂趣及文中情感。
七、教師總結:百草園是荒園但在我卻兒時樂園,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深深的喜愛眷戀懷念之情。
八、聽讀第一部分,結束本節(jié)。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課文第一部分寫了百草園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長大了,不得不離開我的樂園──百草園,我不明白大人為什么把我送進三味書屋隨先生讀書。
二、研讀過渡段
1.學生聽讀體味作者的情感。自由發(fā)言,教師明確反復、擬人修辭手法的使用及文字中所蘊含的眷戀、惆悵、無奈、擔憂、猜測之情。
2.請學生談一談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經歷和感受。
3.學生自薦朗讀再次體會作者情感。
三、研讀第二部分
1.學生自由朗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2.學生分組討論探究,代表發(fā)言
3.師生求同存異,教師明確,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與百草園相比很單調、嚴肅、受約束但是不乏樂趣,仍然充滿了歡樂與天真,體現(xiàn)了童真童趣,三味書屋的生活仍讓作者留戀,難以忘懷。
四、理解本文主題
1.教師出示幾種觀點,讓學生探討并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2.教師明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五、揣摩語言
本文語言準確傳神,除描寫景物的語言生動形象外,再寫兒時游戲時更是用詞準確
1.課件:學生填入適當動詞
2.對照課文品味用詞的準確性
3.用五個以上的動詞描寫你兒時做過的一種游戲
4.除此外,你還覺得哪些詞句用的好,說一說理由。
六、學了本文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童年的魯迅離我們遙遠嗎?
七、結束語
魯迅先生用充滿童童趣的語調回憶自己的童年,獲得些許溫馨,聊以慰藉自己現(xiàn)實的孤寂與苦悶。歌頌了自由快樂,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發(fā)的自己對童年的喜愛眷戀懷念惆悵的心情。
童年是我們每個人永遠的記憶,冰心詩言“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同學們,讓我們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永遠留在記憶中。
八、聽讀,結束
教學反思
一、語文作為社會學科其人文性無與倫比,因此本課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采取聽讀,朗讀,默讀,速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爭取引起學生共鳴,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二、語文作為工具學科,其基礎性更不容忽視,本課設計重基礎,注意培養(yǎng)學生讀、聽、寫、說的基本能力比較成功。
1)令作課人困惑的是,小組合作學習中任務的分配與操作問題,怎樣做到照顧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2)由于學生所掌握的材料及自身的知識儲備有限,因此在探究學習中難以收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渠道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以促進課堂教學中的學習。
【初一語文下冊《朝花夕拾》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朝花夕拾教學設計08-06
語文下冊教案《聰明的華佗》教學設計04-23
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01-10
初一語文教學設計06-05
初一語文口技教學設計05-22
初一語文《散步》教學設計07-01
初一數(shù)學下冊教學計劃設計03-28
蘇教版五語文下冊《練習7》教學設計06-17
初一語文木蘭詩的教學設計02-26